致严济慈:当我热爱着您的热爱
“纪念严济慈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暨严济慈教育思想研讨会”上,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董时(右一)将两份出版于1980年与严济慈先生有关的原版《中国青年报》赠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朱兴鑫/摄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常委、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杨佳(右)在“纪念严济慈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暨严济慈教育思想研讨会”上发言。杨天鹏/摄
198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严济慈(左一)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中国科学院大学供图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中国科学院大学供图
扫一扫,听音频
敬爱的严老:
我们敬爱的老师,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的思念,您的音容笑貌、谆谆教导,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真希望您能亲眼看见,您创建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不断发展,如今已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您为这所大学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要求我们师生们以科教兴国为己任。在我心中,国科大是我理想的殿堂。我从小就崇拜科学家,《居里夫人传》、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
15岁那年,我考上了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记得当年,我是穿着一件印着“Spring of Science(科学的春天)”英文花体字的衬衫走进大学校园的。1985年,我考入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能够步入这所被誉为“科学家摇篮”的学府,我是多么骄傲与自豪。
我忘不了在玉泉路校区礼堂,开学典礼上,您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更忘不了您带我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的情景。
那天,我正准备和同学们一道参加学校组织的郊游,忽然接到通知要我留下来,说是有外事任务,让我当翻译。原来那天晚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您,要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宴请美国科学家代表团,其中还有杨振宁、李政道。我非常激动,心想一定得好好准备!便一头扎进图书馆,恶补高能物理等方面的科技术语,如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 accelerator, fusion(正负离子对撞机、加速器、聚变)等等。
到了人民大会堂,一见到您,我就说:“您能先跟我说几句话吗?我想熟悉一下您的乡音。”您笑了,于是与我亲切交谈,您是浙江东阳口音,这一回我竟然都听懂了。“平易近人”是近距离与您接触之后,您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记得,正式会见开始时,李政道博士上来就是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我一听就笑了,忙对身边的潘诺夫斯基夫妇等人翻译道:“The Tao which can be stated is not the eternal Tao”,并指出这句话源自老子的《道德经》。在这里可以说是一语双关,因为这个“道”跟李政道先生名字中的“道”如出一辙。
这次会见是我第一次和大科学家们零距离接触,方知什么是科学无国界,更感受到了您的人格魅力。众所周知,没有严济慈,就没有现代物理。而在我心目中,您这位“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慈祥可亲的长者。
我研究生一毕业,导师李佩先生就带我去了北京大学芍园,参加了由您和李政道博士共同发起的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博士生的CUSPEA项目的阅卷工作。这一始于1979年的CUSPEA项目,十年里共培养了近千名物理博士生。 我惊喜地发现,在这里,最牛的考生并非来自清华、北大,而是来自科大!清华共录取考生34人,北大206人,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则以237人(占总人数25.6%)居全国第一。这就是您担任校长的另一所名校的学生们在上世纪80年代交出的答卷。于是,我对您的教育理念又多了几分敬意。
2012年,我参加了您的学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主持的首届严济慈教育思想研讨会,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老前辈们深情回顾您在办校初期如何亲自传授课堂艺术。您反对照本宣科,强调上课必须生动有趣,要有戏剧性。您说,好的老师讲起课来,应该像一个“魔术师”。
您珍爱人才,发现班上最有创造力的学生,会叫到办公室谈话,并亲切地称之为“同志”。在您教导下,科大的女同学人人都想成为居里夫人,男同学个个都想成为爱因斯坦。浙江东阳籍的学子更是奋发图强,潘建伟、陆朝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创的夏季“小学期”,吸引了不少CUSPEA学者回国讲学。每每了解到“小学期”的相关信息,我都会想,要是您还在,一定会倍感欣慰。
我的导师李佩和她的丈夫“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是您的同事,也是践行您教育思想的典范。他们都是科大的元老,郭先生是科大化学系第一任系主任,也正是由于您力排众议,曾被迫告别讲台的李佩先生于1978年出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部第一任主任。先生们治学严谨,对学生们不仅有大爱,而且高标准、严要求。严师出高徒,我们国科大的学生在北京市研究生英语考试中一直名列前茅,为学校赢得了“北京第三外国语学院”的美誉。更难忘的是,考试时,李佩先生发完考卷后,在黑板上留下一词“Honesty”(诚实)便离开了教室。学生们交卷时感慨道:“不仅考了我们的学问,更考验了我们的品行。”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李佩先生的教学和管理,更离不开您留下的宝贵的教育思想。
我19岁成为大学老师,29岁失明。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我看见了您毕生追寻的“科学之光”。我坚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疗法、干细胞研究等领域的重大突破,总有一天我会重见光明。2000年,我考上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2001年成为第一位获哈佛大学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毕业10年后,又成为获哈佛肯尼迪学院“校友成就奖”的中国内陆第一人。在颁奖仪式上,为我献花的那位可爱的小男孩正是您的亲属严安启,这让我感觉到仿佛是您在亲自为我颁奖。在您的影响下,我学以致用,将哈佛“拳头课程”本土化。我开设了“The Arts of Communication(沟通艺术)”课程,并制作成网课,创下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空中课堂点击量第一的纪录。
30多年来,您和您的家人一直在伴我同行。在北大举办的“全球化进程中的东方文明”研讨会上,在力学所召开的李佩教育思想座谈会上,我总能遇见您的家人,如严四光研究员、严陆光院士及其夫人吕锡恩研究员等。2011年,在中宣部和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巡讲中,我来到了您的母校东南大学,听到了您和夫人张宗英的故事,让我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我们有责任让您的学风、校风世代相传……
2015年,在人民大会堂,我有幸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作了《点赞正能量,厚爱正能量,弘扬正能量》的全国政协大会发言,在台下就有您的孙女严慧英委员。全国“两会”期间,在去人民大会堂的大巴上,我们俩一同阅读您的《法兰西情书》,她念,我听。她忧国忧民,2009年作了《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全国政协大会发言;她教子有方,女儿念慈、思敏都很优秀;她大爱无疆,为患尘肺病的农民工维权,参加中科院残联的迎新春联欢会……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您的家风。
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莫大的荣幸和一生的骄傲!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您的名字已经成为一颗小行星的名字,而您正像一颗启明星,指引着我们勇往直前!
您永远的学生:杨佳
责任编辑:杨月
---------------
编后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有没有那么一个人,曾经用他的信念影响过你的信念,他的一言一行,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你,长大后,你发现自己仿佛沿着他指引的路前行?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纪念严济慈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暨严济慈教育思想研讨会”上,“心系家国”“优秀学风”……在发言中,这些温暖的关键词被屡屡提及。
科技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严济慈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他一生坚持科学报国之志,将科学研究视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的首任院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播撒下“教学科研相长”的种子。严济慈在东阳读书时,英文老师傅东华曾为他取字“慕光”,意为追求光明、追求真理。从大学的课堂到大学的创建者、领导,他用智慧之光照亮几代中国科学人才。百年回首,他一生似光,照进了无数学子的思想殿堂。
在我国的科研战线上,还有无数像严老一样的科学家,他们为人师表,将科研与教育的种子播撒于高等教育的土壤,用那份永不熄灭的热爱,点燃了一束束科学之光,照亮了一代代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前进的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严济慈等老一辈爱国科学家、教育家们播下的种子,早已成长为参天大树。
李慧慧 王一男 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