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仇,什么恨?为何古人经常在诗中说: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古国在哪里?
楼兰,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传奇古国。位于现在的中国新疆罗布泊附近,有楼兰遗址,如果去旅游的话,现在还能看到。楼兰遗址又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古城”,楼兰古国的消失,为这座两千多年前的城市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楼兰国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曾经是汉朝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楼兰古国,前后存在600多年的时间,最后被北魏灭国。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国的西面,更遥远的地方,多数国家并未归服汉朝。从乌孙国往西一直到安息国,快靠近匈奴的地方,自从匈奴国打败月氏国后,匈奴单于只要派遣一个使者前往,西域诸国纷纷包吃包住,不敢为难;但是汉朝派出使者前往西域,往往吃饭住店都要自己掏银子,坐骑也要自己买。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这些国家远离汉朝天威,恣意妄为,他们看到汉朝使者财物众多,心里面就打起了小算盘,想方设法地想从汉朝使者身上赚些金银珠宝。于是就和汉朝使者做起了买卖,和天高皇帝远的汉朝相比,显然他们更怕近在眼前的匈奴。其中楼兰、姑师两个小国家更是胆大妄为,竟然公开抢劫汉朝使者王恢等人。
楼兰地处西域的最东面,汉朝使者要出使西域,和西域诸国搞好外交关系,首先就必须经过楼兰这个国家。从地图上看,匈奴国就在楼兰北面虎视眈眈,夹在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楼兰国,由于汉朝离得太远,鞭长莫及,所以多数时间楼兰国其实处于匈奴的控制之下,作为匈奴牵制汉朝的一枚棋子。
夹在汉朝与匈奴之间难以立足的楼兰:
博望候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文治武功,在西域三十六国中威名远扬。汉武帝想打通丝绸之路,派兵出击西域门户的楼兰国和姑师国,直接俘获了楼兰王,当时领兵的大将军奉命责问楼兰王:你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竟敢冒犯天威,不来朝拜,反而劫掠天子使者?
楼兰王委屈地回答:我们国家小,夹在天朝和匈奴两个大国之间,左右为难,无法自安。我愿意率领全国人民迁入汉朝,有了天朝的保护,就不怕匈奴收保护费了。
汉武帝体谅楼兰王,放他回国。楼兰还是夹在汉朝和匈奴之间,处境一点都没有改变。楼兰投降了汉朝,很快就遭到了匈奴的攻击,为了避免两面挨打的局面,楼兰王无奈之下,只好两面讨好,分别派遣儿子到汉朝和匈奴做人质。都是大哥,都不敢得罪,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两边都俯首称臣。
楼兰国这种墙头草的态度,看起来两面都不得罪,实际上两面都得罪了。楼兰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与汉朝和匈奴的外交,生怕一不小心,就有灭国的危险。汉朝与匈奴,打了几十年,看起来汉朝占了不少便宜,实际上谁也欺负不了谁,于是夹在中间的楼兰国,就成了双方博弈的筹码。
汉朝和匈奴都想在楼兰国扶持一个臣服于自己,不搞两面派的傀儡头子,于是每一次楼兰王横死,双方都要上演一场王位争夺大战,分别派遣使者护送在本国做人质的楼兰王子回国继位。
汉家使者西出师,一举定楼兰:
公元92年,楼兰王死了,楼兰国派遣使者来到汉朝请求护送作为人质的王子汇国际为,但是因为王子在汉朝犯罪,被处于宫刑,成了太监,汉朝不方便送一个太监到楼兰去当国王,于是找了个借口让楼兰国自己另外找人做国王。后来楼兰王又死了,匈奴国抢先将在本国做人质的王子送回本国继位。由于路途遥远,汉朝这边派出去的人马还没到,匈奴那边已经帮助新的楼兰王搞完了登基大典。
所以在多次的王位继承争夺战中,汉朝都是出于下风,一来二去,楼兰国就渐渐不搞两面派了,而是一边倒向了匈奴,疏离了汉朝。在匈奴的指使下,又干起了以前“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的老本行,继续截杀前往西域的汉朝使者。
对此,天朝上国很生气!不听话的楼兰过对于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和西域诸国搞好外交关系的计划而言,成了一个不得不搬除的绊脚石。
公元77年,汉朝派遣使者傅介子出使西域。傅介子一行人走到了楼兰国,楼兰国王很傲娇,对汉朝使者爱理不理。傅介子只好继续往西走,快走到楼兰国的边界时,他对当地翻译说,我们这次来带了无数金银珠宝,主要是赏赐给西域诸国。你们国王不要,我就去其他国家了。翻译立马派人跑回王都对国王说了,也是楼兰王命中劫数,贪图小便宜丢了性命。楼兰王听了这个消息就坐不住了,立刻备马去追傅介子,在边界上和傅介子摆下酒席,喝了个烂醉。傅介子对国王说,我这里还有更好的宝贝给你瞧,你跟我来。国王刚走进内帐,就被预先埋伏的两个壮士刺杀了。傅介子出使西域,主要就是为了刺杀楼兰王。
傅介子斩下楼兰王的首级,回朝廷复命,被封为义阳侯。汉朝再次收服了楼兰,为了防止楼兰国再次反叛,直接将楼兰改名为鄯善,迁都扞泥城。
为什么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汉朝的武功兴盛,对外族采取强悍的征服策略,到了唐朝,以汉代唐,当时的人纷纷翘首以盼,希望国家能够恢复汉朝时威名远扬的文治武功,所以唐朝以后,关于“击破楼兰”的诗歌非常多。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歌,出自王昌龄《从军行》: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以及“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关于楼兰的诗歌,还有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的《秦州杂诗》:“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岑参《凯歌》“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以及宋朝的辛弃疾、文天祥等都写过关于“夺取楼兰”的诗歌。
古人写诗,托言明志。并非是和楼兰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表达自己想要效仿汉朝时的霍去病、赵破奴、傅介子等人,击破楼兰,威震西域,与北方的敌人匈奴决一死战,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