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过度渲染作业布置和批改问题
钟乐江
近日,有关作业布置、批改问题的报道接连不断,既包含家长对批改作业的态度,也包括各地教育部门对作业布置、批改的相关规定。一时间,作业布置及批改问题成为热议话题。
笔者认为,过分渲染作业布置、批改问题,不利于教师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教师静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也不利于家校密切协作及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一,容易让社会形成教师不布置、不批改作业的片面认识,给教师带来外界压力。事实上,教师不布置作业、不批改作业、把批改作业的工作推给家长,只是个别现象。媒体过分渲染教师不布置作业、不批改作业问题,会导致社会形成以偏概全的错误导向,导致教师队伍产生职业焦虑,不利于教师的事业发展。
第二,让家长形成“孩子学习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等错误认识。现实中,在没有老师要求的情况下,很多家长都能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习,每天抽出时间辅导功课,敦促孩子完成作业,检查并纠正孩子作业中的错误。过分渲染作业布置、批改问题,容易滋生家长的错误认知,将本该协作配合的家校共育推向对立面。如此,不仅会徒添教师的教育教学负担,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是务实的事业,为了不打破学校教育应有的宁静,各地教育部门应减少行政干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督查;学校要注重常规管理,加强教师教学常规考核评价;家庭和社会要谙熟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给教师以尊重并配合学校工作,让教师静心教书、精心育人。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赋予其一定的自主权,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掌握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情况,不宜一把尺子量到底。从教学内容来看,有些常识性、概念性的知识,教学后只需学生识记、背诵,不需要布置书面作业;对于定义、定理等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己对照书本批改订正,或让学生之间互相批改订正。从学生层面来看,教师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起点能力等因素,分层布置不同数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对于自觉性不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醒家长监督并辅导孩子完成作业。
受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每个班级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硬性规定,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不利于实施分层教育和个别辅导,更不利于家校协作配合,甚至会阻碍学校教育的长足发展和学生的健康和谐成长。
(作者钟乐江,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