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趣阁|《非言语交流》马兰德罗 & 巴克著(1991年版)


所有这些收藏的书籍将捐赠给在中国或美国的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学术团体或个人。如果您有兴趣成为接收人,请在留言区留下您的信息或直接与收藏者联系。

All of these books in the collection will be donated to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cademic groups or individuals in China or the United States.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becoming a recipien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message area or contact the collector directly.


《非言语交流》,洛雷塔·A·马兰德罗 & 拉里·巴克著,孟小平、单年惠、朱美德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非言语交流》作者简介


洛雷塔·A.马兰德罗(Loretta A. Malandro)在25岁时获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传播理论与研究专业的博士学位。她成为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教授,在传播学院和法学院任教。马兰德罗博士是全球知名的各种规模的CEO和组织的顶级顾问。在过去的30年中,她的公司马兰德罗咨询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与《财富》1000强公司合作。马兰德罗集团以帮助领导者建立世界一流的团队和组织而闻名,这些团队和组织基于有效合作的人们而产生非凡的成果。作为马兰德罗咨询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洛雷塔.A.马兰德罗博士以其在组织沟通和文化转型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闻名于世。她是100%问责制的创新者,她的公司使用此模型提供咨询服务和计划,以培养高绩效的领导者,团队和组织。

洛雷塔·马兰德罗被广泛誉为全球业务中的“沟通医生”和“顶尖沟通专家”。她是大型会议上的主题演讲嘉宾,并经常出任国家电视和广播的嘉宾。她是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出版社出版的几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商业通讯书籍的作者,其中包括《无畏的领导力》,《领导者的交流策略》,以及她的最新著作:《大声疾呼,露面和脱颖而出》。

《非言语交流》内容简介


有关研究证明,在实际交流的信息中约有65%或更多的信息是由我们的非言语行为传达的。本书作者将非言语交流定义为“是个人发出有可能在他人头脑中产生意义的非言语暗示的加工过程”。在日常交流中,即使在大家都沉默的气氛中,也充满了各种信息。有时候,来访者的面部表情、躯体动作、嗓音特质及生理反应等可以传出比话语更多的东西。因此,大多数非言语行为能准确的反映出真正的自我,不容易伪装。

《非言语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对非言语交流作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这种非语言交流的全面生动的概述包含最新信息,研究发现以及许多示例和应用。通常会详细讨论交流研究中被忽略的领域,例如个人空间,眼神交流,触摸和面部表情。读者将获得宝贵的见解,了解他们自己的非语言行为如何影响他们尝试发送的信息以及如何阅读他人发送的非语言线索。文字中包含大量插图,照片和卡通漫画,作者的写作风格清晰易懂。

原著封面(Nonverbal Communication)

《非言语交流》前言


非言语交流领域为我们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天地。越研究,我们对非言语交流技巧的意识性就更强,应用也更多。也许是我们的热心吸引了几个班300多名学生,对他们自己的以及别人的非言语行为想知道得更多些。我们教非言语交流课多年,发现学生们想要的比传统的教科书中所提供的要多得多。他们想要实例,应用,以有趣的方式介绍研究发现、历史的透视、当代的信息,以及完全的参考书目,包括传统的和非传统的书和文章。换句话说,学生们要求写一本读起来令人愉快的书——一本在知识和感情上对他们有刺激的书,我们试验着把内容和过程的主要方面合起来写,目的是向读者提供一本生动的书。

明确地说,我们考虑的是通过动觉(知觉)、视觉(看)和听觉(听)三个重要渠道的多种感觉输入。兰顿(1980) 坚持认为,信息通过所有通道接收,但要通过主要通道加工。因此,一个人最敏感的感觉加工通道,就是他主要的代表系统。例如,一本教科书,既没有或很少用图解、漫画、照片等实际视觉展示,也不对情景或事件作生动而形象的描述,这对一个惯用高度发展了的视觉的学生来说,就会因难以产生自己的视觉形象而感到难读。一个动觉适应者读传统的教科书会觉得枯燥乏味的,因为很少或没有动觉输入。对于这样的人,重要的是须要“体验”材料、或者阅读能产生动觉反应和影响的故事。最后,喜欢使用听觉通道的那些人会更喜欢传统的方法,因为他们能在头脑里加工那些阅读和听进的信息。然而,事情很清楚,一本书应对使用各种输人通道的所有的人都产生刺激并起作用。

认识并利用传播的各种感觉通道的作法,曾用于求医者与治疗的关系中,是神经语言学设计方法的一部分。这种作法的重要前提之一是: 当你找对了求医者所使用的通道时,你就能促进接触与和谐,你就完全会说求医者的语言(兰顿,1980, 第19页)。为此,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说我们读者的语言,以增进接触与和谐。

谨在此对协助我们完成本书的人们表示我们深深的谢意。

L.A.马兰德罗

L.L.巴克

1982年9月

于亚利桑那汤普

亚拉巴马奥本

《非言语交流》目录


代后记 ——关于孟小平同志


当这本《非言语交流》出版的时候,我们已经见不着译者之一的孟小平同志了: 1989年8月30日她因车祸,在加拿大温泽街头不幸离开了人世。她还不到36岁,很有才气,也很热情,很可惜。

这本《非语言交流》她去加拿大留学前译了两章,赴加后又寄回了两章译稿。去世后,由她的母亲单年惠和母亲的友人朱美德完成了余下的翻译工作。她的译著还有《社会心理学的大师们》(1987,辽宁人民出版社),《体态与交际》(1988,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后者曾获1989年全国图书“金钥匙"奖二等奖,可惜发奖时她已不在人世,由她父母把荣誉证书放在了她骨灰和遗物一起。她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研究班学习期间,曾提议并参与了《社会传闻与大众传播》、《领导人电视屏幕形象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受到了有关领导方面的重视和新闻出版界的好评。她有鉴于北京街头汉字用字的混乱,写了电视片脚本,在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拍摄了记录片《王府井的橱窗》。在中国国际信托公司工作期间,业余致力于非言语交际和大众传播的研究工作。出国前曾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商定开设“非语言交际”课程,出国后也就不能亲与其事了。此外,1984年起,她曾在《北京晚报》、《体育报》、《青年参考》、《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武术》、《青年作家》上发表过几十篇文章。我只见过《中国文化报》上的一篇,内容记述她父亲一部书稿写作、出版过程中艰难、坎坷的经历,析事、抒情,文字很美,只是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丝奋斗者的孤寂和幽怨。

她可说是个奋斗者,也的确活得很艰难。她生于1953年12月,入小学不久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加上她先天性心脏病,几乎没有连续的学历。她在动乱,疾病中度过了小学、初中阶段,1970年入高中,不久病发,被下了“病危通知书”,未能毕业。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她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学院学习德语,为了坚持学业,她隐匿着不在校内治病,但终被发现而被迫退学。但是,她的生命力似乎很顽强,以后曾几次犯病,被两家医院婉拒治疗,却在孤注一掷的手术中活了下来。只是1984年报考某新闻研究所的研究生时,尽管名列前茅,她因病未被录取。

在学业中断期间,她在兰州建筑工地当过小工,在北京当过校对,在京郊教过英语几乎过着半流浪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坚持着学习,学过英语、西班牙语、日语。英语水平有其译著在,但据他父亲说,最好的还是西班牙语。她还阅读了大量文学、历史方面的作品,研习过古汉语。

1986年在人大研究班毕业后,她进人中国国际信托公司公关部工作。这是她第一次真正的就业。生活安定,收入也不错,但她认为用非所学,一年后就辞职了,当了一个报社的挂名记者。后为了生计,又在美商灯具公司驻京办事处任首席代表。

1988年9月,她赴加拿大,在温泽大学传播系学习。一开始,语言关、课程关,使她相当吃力。她又是一个性格活泼的人,异乡独处,心理压力很大,曾有转学美国的打算,来信中充满了对祖国、故人的思念之情。但她还是顶过来了,闯出去了: 她与人合作在报上发表了论文; 电台、电视台采访了她,还录了像; 第一学年以A级成绩受到了教授的好评。正在曙光初现的时候,不幸罹难去世。她去世后,当地报纸迅速作了报道,《温泽之星》报介绍了她的生平,和登了她的照片,学校为她举行了规格很高的追悼仪式。不过,这都是活着的人的心意,与长眠者无关了。

我因编辑工作与孟小平同志相识,以后她成了我家庭的朋友,并由此而认识了我的另一些朋友。她聪明,热情,善与人处,因此也受人欢迎。赴加后,曾来过几次信。噩耗传来,大家都十分惋惜。

孟小平同志生前曾立志献身传播学和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谨以此文表示深切的悼念。

方人

1990、9、16

藏书趣阁、雅苑系列(随意排序)

藏书趣阁|《边际人》叶南客著(1996年版)

藏书趣阁|《人心》埃里希·弗洛姆著(1988年版)

藏书趣阁|《自由意识的发展》薛华著(1983年版)

藏书趣阁|《单面人》赫伯特·马尔库塞著(1988年版)

藏书趣阁|《保持自信》艾米·B·哈里斯、托·A·哈里斯著(1989年版)

藏书趣阁|《现时代的人》卡尔·雅斯贝尔斯著(1992年版)

藏书趣阁|《人类行为》罗伯特·伯格、罗纳德·费德瑞柯著(1993年版)

藏书趣阁|《爱欲与文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1987年版)

藏书趣阁|《文化与交流》埃德蒙·利奇著(1991年版)

藏书趣阁|《人类动物园》德斯蒙德·莫利斯著(1987年版)

藏书趣阁|《1966-1976:中国百姓生活实录》白戈 编著(1993年版)

藏书趣阁|《自由、权力和所有权》别洛策尔科夫斯基著(1984年版)

藏书雅苑|《中国社会和社会学百年史》张琢著(1992年版)

藏书趣阁|《世界的中国观》忻剑飞著(1991年版)

藏书趣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王方中著(1993年版)

藏书趣阁|《明代粮长制度》梁方仲著(1957年版)

藏书趣阁|《古代的选士任官制度与社会》许树安著(1985年版)

藏书佚本|《社会学文集》上海市社会学学会编(1985年)

藏书文摘系列(随意排序):

藏书文摘|《中国封建社会内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傅筑夫、李竞能著(1956年版)

藏书文摘|《文明》克莱夫·贝尔著(1990年版)

藏书文摘|《人的选择》诺曼·卡曾斯著(1989年版)

藏书文摘|《婚姻革命》伯特兰·罗素著(1988年版)

藏书文摘|《四海之内》李约瑟著(1987年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