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20张油画,你了解多少?|徐唯辛谈艺术启蒙
在这之前,我先简单发几张我的作品给大家看一下,让大家对我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馕房》(1987年作)
第一张是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作品叫《馕房》,那个时候我在中国美术学院读油画专业的硕士。这是新古典主义的作品,现在看是典型的学院派。画的是新疆的生活场面。
几年之后,我又将西藏作为我作品的表现内容。
《圣地拉萨》(1995-1997年作)
1997年前后,我把作品的内容转向了关注社会。因为之后我开始在北京工作,创作风格有了比较大的转变,主要画一些矿工的肖像,尺幅非常大,每一个都是两米乘两米五,关注当时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矿难频出,也是对社会底层的一种人文关怀吧。
《川籍矿工刘志祥肖像》
《2005中国煤矿纪实——获救的矿工》
在此之后我又做了一种新的尝试,试图用历史题材和肖像样式进行结合,这就诞生了我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作品《历史中国众生像》。它反应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历史片段,是由100多个肖像合起来加上简历文本形成一个作品。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
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接下来我为大家讲一下,油画的发展历史。
早期的画作,是画在墙壁上的
这是一幅壁画,题目叫《逐出乐园》,作者是意大利的马萨卓。作品时间在1427年前后,13、14世纪,文艺复兴前期的作品。这是湿壁画,画在教堂墙壁上的,为什么要讲湿壁画呢,它是油画的前身,早期的时候大家是用鸡蛋清和矿物质颜料掺和起来画在墙壁上。
马萨卓《逐出乐园》
[知识拓展:湿壁画]
湿壁画法始于十三世纪的意大利,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湿壁画又叫“鲜画”,是一种刷底壁画。它是趁泥灰土潮湿时用颜色进行描绘,泥灰土干透后壁画经久不坏。是墙壁作画中最持久的形式。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湿壁画的杰出代表。其湿壁画的代表作品是《该拉忒亚》。
世界上第一张油画
第一张油画的发明者叫杨·凡·艾克。他也是一个画家,他第一次把矿物质颜料和油混合在一起,创作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油画。这张画名为《根特祭坛画》,是一幅宗教题材的作品。
杨·凡·艾克《根特祭坛画》
[知识拓展:尼德兰文艺复兴]
尼德兰先后受到法国布甘地公国和西班牙武装势力的控制,封建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旧习俗和宗教观念深入人心。15世纪时,尼德兰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冲击,又与旧的世界观产生矛盾。《根特祭坛画》题材虽来源于宗教,但作品对现实世界持肯定和赞美的态度,也注重对人物写实的描绘,是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下图是波提切利的油画《春》。这张油画和刚才前两张油画,相距大概一二百年,是文艺复兴盛期的作品。
波提切利《春》
[知识拓展:《春》]
蛋彩画《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它通过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表现了春天的美和典雅。被描绘成鼓着腮帮子的代表春风的西风神从画面右端飘然而入,他的双手触及了大地的仙女,仙女的口中溢出了鲜艳的花朵。画面中央是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在她的头顶有飞翔的小爱神,前方有正在对舞的三美神和众神的传信使者墨丘里。显然,诸神们是为春天的到来而欢歌。美的追求和爱的觉醒是这一作品的主题。
《蒙娜丽莎》为什么是杰作?
蒙娜丽莎的肖像我相信大家都见过,因为它太有名了,不断出现在各种文章、报刊和各种媒体当中,它的原作现在在法国,作者是达芬奇。这张作品非常非常重要,堪称经典。
达·芬奇《蒙娜丽莎》
为何这个作品是旷世杰作?我认为绝不是因为作品有精湛的技术,也不是因为作者毫无缘由地表现女性美。而是,在中世纪第一次兴起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中,这个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第一次提出和触及到了人类文化史上最重要的问题,即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从而颠覆了中世纪神权为上的蒙昧价值观。
14、15世纪思想的启蒙运动(也称文艺复兴运动),目的在于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达·芬奇以自己的作品艺术是把一个女性所特有的气质,通过微妙的色调将皮肤特有的弹性和质感以及身体的线条特征表现得栩栩如生,借以宣扬人性之美。同时,用以往描绘圣母才使用的庄严均衡的构图,揭示了画中这位女性作为普通人的尊严。
这个作品距离当时的现实不但不是太远,而是太近,近到尖锐的程度,但却完全无损这个作品旷世杰作的称号。(节选自徐唯辛文章:《蒙娜丽莎》为何是杰作)
油画内容脱离宗教题材
在蒙娜丽莎之后,又过了两百年,油画的中心移到了法国。这张妇女的肖像,是法国著名画家安格尔的作品,这时候油画的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了,画家的技巧很高,内容跟宗教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
我们这样看,这幅画由一个深色的背景,烘托出非常明晰的人物肖像。画中的女人身穿着非常漂亮的裙子,裙子上的图案和花卉都做了非常详细地描述和刻画。整体的背景和前面非常细腻的图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幅画变得非常好看,画面的风格非常华丽,凸显了人物的雍容华贵。这是安格尔一贯的风格。
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个相对朴素的油画,这是法国一位伟大的画家:柯罗的作品。
柯罗《珍珠女郎》
柯罗以他的风景油画著称,很少画人物。这张人物呢,因为和前面画的贵族妇女这两张作品有对比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两张画的风格,虽然都是写实的,但很不一样。
下面这张图片就是柯罗的风景作品之一,他画的风景非常有诗意,在世界美术史上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这个作品的名称叫做《晚钟》,作者是米勒,也是法国的一个著名艺术家。法国在这个时期(18-19世纪)是全世界的艺术中心,接下来我要讲的“印象派”都是集中在法国的这个时期。
让·弗朗索瓦·米勒《晚钟》
《晚钟》我们可以看到是一对年轻的农民经过一天的劳作,在黄昏的时候快要收工了,远处教堂传来了钟声,他们就在田头做祈祷。这张作品人物画的不多,但是风格很朴素,甚至我们可以听到这个钟声传过来,有一种很动人的魅力。
让·弗朗索瓦·米勒《拾穗》
米勒最有名的作品是这一张,这张图甚至收进了中国小学和中学的课本里,当作经典作品给学生欣赏。这个作品的名字叫《拾穗》,表现在收获季节里村妇们在田头捡拾遗落的麦穗儿。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构图,大家可以看到,只有三个人,有两个弯腰的,有一个近乎于直立的。我们内行来看它的构图就是一种对比关系,比如说三个人都弯腰,或三个人全部直立,或者两个人直立,效果都不一样。现在这三个人动作组合起来的构图,是最完美的。
绘画是一个静止的画面,画面上人物安排的位置、大小、明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一般来讲一个作品需要构思很长时间,单就构图方面,也需要尝试很多种。现在我在学校教的课程是创作。在创作之前,草图阶段就要进行很长时间,包括动作、位置、重叠、明暗的处理,很多很多的细节。
印象派:研究“如何画”而不是“画什么”
这张画画的是法国的塞纳河上有一只小船,作品的名字就叫《日出的印象》。这就是著名的法国 “印象派”的名字的出处。此时距离到我们前面讲过的早期油画 (12-13 世纪) 已经过了四五百年。
克劳德·莫奈《日出·印象》
“印象派”是油画史上一次革命。简单来说,在这之前油画一直在技巧、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积累。从“印象派”开始,艺术家从画室走出来,在大自然当中进行写生、色彩的探索。
同时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艺术家们开始探索如何来画我们眼前的事物,而不是说事物是什么样子就要画成什么样子,而是探索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这个事物。这也就是说,他们的重点在“如何画”而不是“画什么”。
大家注意一下,“印象派”对于世界美术史的重大贡献就在这里。因为从“印象派”开始就出现了艺术上的“后期印象派”、“现代派”、“野兽派”一直到今天的所有门派、风格,全部源于“印象派”。
这个作品的作者叫修拉。他的风格叫做“点彩派”。他是用大小不同的纯色点进行细密的排列,观众离开画面一段距离,通过眼睛画面就自然的融合成一种所需要的、所看出来的颜色。比方说绿色,就是蓝色点与黄色点的调和。
乔治·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从“印象派”开始,艺术家的重点在于如何表现、如何画的议题上。这张作品大家看,他为了研究色彩的关系、色彩的秘密,把人物的造型都放弃了,反而形成了一种风格。这幅画上的人物很僵硬,跟之前画的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像安格尔或者是柯罗相比都完全不一样。
“不太会画画”的塞尚与梵高
这是法国“印象派”艺术家塞尚的一个作品-----《两个打牌的男人》。塞尚的名气要比修拉大得多,因为塞尚的作品非常多,修拉“点彩派”的作品比较少,塞尚又被称为 “现代艺术之父”。
保罗·塞尚《两个打牌的男人》
这个作品他的人物和我们前面看到的一些作品比如安格尔的作品,有一个重要的不同,就是他这些人物画得好像不那么准确,好像是一个不太会画画的人画的。
对于好多对 “现代派”不理解的人,认为“现代派”作品特别是抽象艺术作品那完全就是涂鸦。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塞尚是这样进行绘画的,他把看到的真实的景象、人物或者是静物,先把它进行分解,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式重新进行组合、再构;而不是根据对象真实的细节,跟着它跑;他创作了自己画面的视觉,这就是现代艺术的一个核心的理解方式。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艺术家——梵高。因为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所以有大量描述的他的文学作品、电影作品。
他的绘画作品非常昂贵,价值上亿美金,各大博物馆都以收藏他的画为荣。你到任何一个重要的博物馆,都会看到梵高的作品被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
梵高,他的人生其实是很悲惨的,很年轻就去世了,而且饥寒交迫,他的作品在生前一张都卖不出去,主要靠他的哥哥还是弟弟来接济,勉强为生。
文森特·威廉·梵·高的自画像
这张作品,是他的一张自画像。画里他的脸上包着一个绷带,是因为他追求一位女士被拒绝,一冲动就用刀子把自己的耳朵割了下来。
大家看这个作品和我们之前看到的作品就更不一样了,背景是红色的,衣服是绿色的,帽子是蓝色的,画的烟斗冒出的烟也是非常主观的。整个作品和我们以前看到的所有作品都非常不一样。
美术史就是这样,它总是记载美术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作品样式。
梵高去世以后,过了很长时间被理论家和美术家的发现,重新再认识,他的作品才到了现在这样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油画作品,无论是从学术还是从价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儿童画”一样的后期印象派
有个作品的作者叫马蒂斯,也是后印象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个作品和之前的作品相比较,就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物已经完全不写实了,没有立体感,就像儿童画一样很简单。
亨利·马蒂斯《罗马尼亚人的上衣》
前面的人物肖像就是勾个线,平涂。下面这个舞蹈者也是像剪纸似的,强烈的色彩,想象似的舞蹈姿势,跟现实中我们看到的舞蹈完全不一样,而且是裸体的。
亨利·马蒂斯《舞蹈》
现在我们看到的图,和几百年前的那些作品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接下来我再给你们看一下更为现代的一些作品。
抽象作品:你还能看出画的是什么吗?
创作了这幅画的画家名叫波洛克,他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非常走红的一个艺术家。他是抽象作品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他就是用泼洒方式来画画。
杰克逊·波洛克《1948年第5号》
从这个画面上可以看出,他提了个油漆桶,把画布放在地下就往上面泼洒,用这样的方法来做一张作品。
[知识拓展:抽象绘画]
抽象绘画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抽象作风是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类似于音乐。
站在画面前面的人叫罗斯科,他的作品去年和前年在拍卖市场上,非常的抢眼。大概每张作品几千万美金。
下面这张画是2012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卖出5.47亿人民币的一个作品,名叫《红,橙,黄》
马克·罗斯科《红橙黄》
大量复制、重复的波普艺术
这是更晚一点的作品,它的作者叫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毛泽东》
严格讲他的作品已经不是油画了,是丝网版画。他的理念和我们前面讲的现代艺术家的又不一样,他是大量的复制,把作品的商品化。利用名人的图像进行色彩的改变,大量的印制。
摄影作品都达不到的超级写实效果
这是查克·克洛斯的肖像作品。有两个观众在仔细地看着画。大家可以看出画和人物的比例关系。就可以知道画的规模、大小。
查克·克洛斯《琳达》
克洛斯的画很大,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很有名,中国的一个比较有名的艺术家叫罗中立,他的作品的《父亲》就是受了卡洛斯的启发,才创造出来的。
罗中立《父亲》
克洛斯的作品就是很大很细,内容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他从周围的邻居里随机的找一个人做模特儿,事先照相机把模特儿拍摄下来,然后用幻灯机放到这个画布上,再进行精细的刻画。
克洛斯的画虽然很写实,但是还是属于现代艺术,因为他跟学院派的油画训练完全不一样。而且他的画的效果,是之前从来没有在美术上看到过有谁这么画。他的画细到什么程度呢?你要是看原作的话,甚至可以看到毛孔,以前的油画画肖像可不是这样画的。摄影作品甚至都做不到这种效果。
油画在世界已经边缘化,但在中国仍是主要的艺术形式
这个抽象作品近乎是一块白布。这是我前两年在华盛顿的国家现代博物馆拍到的。作者我没记住。这两张油画,我基本上是讲到最后的情况了。油画已经没有什么可探索的了,因为所以的形式都已经好像用光了。
油画到今天为止,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已经是比较边缘化了。但是为什么我在这里还要讲油画的欣赏这个主题呢?因为油画在中国仍然是一个主要的艺术形式。
学院里油画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孩子喜欢油画。油画在中国只传了一百多年。今年北京七月份可能要做一个《油画百年》特展,是广东做的。为什么是广东呢?因为最早的油画是一个叫李铁夫的人从广东传进来的,他在西方学习了油画,然后第一个把油画传进了中国。
我刚才说油画在西方已经比较边缘了。现在它在西方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更多的是新媒体,摄影,纪录片,装置。装置是用得最大的。那今天因为我只讲油画,就不放这些装置了。因为大部分艺术家已经不采用油画这种古老的形式,而是采用别的方法,更具表现力。
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印象派之前的艺术家主要是去表现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印象派之后的艺术家重点在于追求如何来表现事物,这样就容易懂了。
我关于油画的技巧和发展情况就讲到这里。
我的女儿考上罗德岛设计学院
我女儿今年考上了美国比较著名的罗德岛设计学院。她小学的时候经常去我的工作室。我其实不太想让她做一个专业的艺术工作者。因为我自己从事这一行,我知道专业的从事艺术是非常艰苦的,而且风险很大。风险主要表现在成功率非常非常低,大部分都淘汰。社会对艺术家的接受度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
我没有主动的教我孩子画画。我一直是鼓励她多读书,学好功课。画画呢,我也不反对。我的希望是她将来做记者或者是研究哲学。总而言之我理想中她的职业不是搞艺术的。
她经常来我的画室玩,我的重要的展览她都会参加开幕式,没有想到,潜移默化给了她重大的影响。
中学快毕业时,我们跟她谈到了她的志向,她说她想学艺术。我当时非常吃惊,但是我提倡尊重孩子的意志,所以我也不反对。她在初二时来到了美国,我主要考虑的是她不太适合国内中学激烈的竞争。所以我想让他到另外一个环境下完成她的学业。
在高中开始的时候她就参加了纽约的一个业余的艺术学校。课余去,主要课程没有耽误。去年她先是在纽约获得一个中学生艺术比赛的金奖,之后又在全美约30几万作品里面又获得一个金奖,当然她也是受了我的影响,是具像写实的风格。
在她进入大学以后,美国的艺术学院并不分专业,第一年,第二年是什么都学,设计、纯艺术、还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它的教育体制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段,之后才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鼓励孩子阅读,你自己就要读书
关于艺术教育,我的体会是这样的,家长跟孩子是一个平等的关系,要尊重他的选择。但是在早期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比方说要鼓励孩子阅读,你自己就要读书,你自己不能整天打麻将,钓鱼,玩游戏……如果你这样做,孩子将来就也会是这样的。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我在这点上总结起来也有些缺憾,就是她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正好在创作的高峰期,非常紧张,阅读的时间少,陪她一起读书的时间少,所以她读书的习惯并没有真正养成。
我现在为什么老是提到“读书”这两个字呢?因为阅读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管他从事艺术,还是从事科学,还是从事医学,读书是对孩子最基本的人文的教育。无论是对于孩子未来的人生,还是对于他将来的判断力以及做人的完整性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
各位家长的孩子可能都年龄不大,我的建议是在孩子小学之前,不要让孩子参加各种绘画的训练班,但是要多让孩子去看各种展览,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参观国内的艺术博物馆。如果能够去国外旅游,艺术博物馆是必看的,这个对孩子的成长,艺术天份的影响都是很重要的。
但是我觉得让孩子喜欢艺术,并不一定要他将来长大专门从事艺术工作,学习其它专业的,学物理,学生物或者学医学,艺术作为他的一个爱好,对他的人生,对他的专业来讲都要是非常有帮助的。
如何看待年青一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其实美术史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是强烈地支持学生和年青一代的创新,我在教学生的时候,谁要是画得像我的风格,我就给他低分。我孩子现在的写实风格,我觉得是受我影响太深了,我一直鼓励她要转变,而且要像美国当地的同学学习。
如何带孩子看美术馆
先带他去看,因为孩子一开始对美术馆也没多大兴趣,你经常带他去看,慢慢他就喜欢了。先去看,这是第一步是最重要的。接下来如果到一定时间,他感兴趣了,你自己也要读一读有关艺术方面的书,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然后跟孩子有一个互动。
看美术馆,应该是所有的风格所有的门派都要去学习,不是专挑自己喜欢的,当然碰你自己喜欢的多看两眼那是可以的,但是不应该挑三拣四的,有些不看,有些看,这样并不是很好。
如果是生活在纽约,那对孩子来讲就太幸福啦,因为纽约有很多博物馆,MOMA ,大都会博物馆,现代博物馆……但是我所知道的有很多华人家长从来没有去过这些博物馆,这是非常遗憾的。
小孩子不要太早受到素描训练
小学生我觉得不要先学素描,我学画时从14岁开始的,那时候孩子的心智各方面成熟了,进步就会比较快。早期的时候不要让他受像中国这种大学的这种素描训练,这个反而对孩子的天份是一种损伤。
参加一些兴趣班,让他在班里孩子与孩子之间有互动,游戏。可以随便他怎么画,让他涂鸦,让他对色彩,对线条有兴趣,对这个视觉的图像有兴趣就行啦。老师只是鼓励,这是比较正确的方法,千万不要让他在小学的时候就学什么素描,造型这些东西,这些都是有害的。
学习艺术也要重视文化基础,鼓励孩子进行多种探索
如果认定了孩子要学艺术,也千万不要耽误孩子的学习,文化课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做艺术,将来是专业的艺术家。他也要有强大的文化课基础,人文基础,这个很重要。
现代艺术对绘画的造型基础,要求已经不太一样啦,现在有很多西方的艺术家并没有像我们中国学生那样强大的造型能力,给人画什么都很像。它希望艺术家不讲这个,它主要讲的是创意,所以是不是对孩子有很高的基础训练的要求,这个并不一定,现在美术学院的教学是有严重问题的。我曾经在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当过院长,我当时当院长的初衷、我的理想是把教学的体制改一下,但是阻力很大,做不到。
我是提倡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的,完全不要像老师,也不要像教材规定的那样,要有新的构想,都是应该鼓励的。
- 小多资源共享 -
-The End-
小多推荐
少年时 · 第三辑
2017 全新升级
【最新少年时视频】
“攻占”人类大脑——大脑,神经冲动,脑电波
少年时视频
生动形象地解释深奥的科学知识 | 如何收看视频?
在少年时目录页/封底,
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多童书」(ID xiaoduoui),点击底部菜单【共享】-【少年时视频】获取视频资源。
少年时阅读指导
专题编辑以点代面引导科学人文阅读【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如何从一本书收获创造感?| 如何科学地向孩子解释VR、AR? | 我和女儿是怎样一起创作“星期天的哲学课”?| 博物学家段煦带你畅游北极| 疫苗的“前世今生”| 历史更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的宇宙有多大? | 揪出食物中的“捣蛋鬼”| 计算机究竟是怎么和人类交流的?
小多教育分享
国际教育大咖分享科学教育理念【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持续发展自己的兴趣?| 如何在小学阶段养成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 如何引导孩子思考兴趣和职业的关系?| 音乐启蒙故事| 怎么培养一个超爱读书的孩子| 从职业女性到全职妈妈:这段育儿路,我坦诚而完整的分享| 什么是教育的核心?| 逛故宫培养批判性思维|在美国新州,有所不一样的学校| 那些美丽的星空是怎样被记录下来的?| 引导少年阅读的详细方法| 危险的新趋势就是个人化| 说说那些实用的急救技能| 音乐启蒙与我的摇滚梦| 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一旦
年少的你
邂逅了《少年时》
也许
你会不再
甘于平视这个世界
把前沿科技讲清楚、把科学和人文相连
关注少年的阅读、教育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