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闹市寻幽​II周书华(重庆市)

2021“遵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五届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闹市寻幽

☆周书华(重庆市)

一座重庆城,两座慈云寺。
重庆,曾经作为陪都,可见其在中国历史的地位,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一代又一代的重庆人拼搏进取,繁华日盛。作为现代的重庆人,每天在闹市中生活,见惯了车水马龙与人流如织,偶有余暇,便生发寻幽之意。
第一个去处,便是位于南岸玄坛庙狮子山上的慈云寺。此寺背依涂山,面临长江,既有长江宏伟壮观的水文之美,又有山城言语缥缈的天象之美。窗外是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的南滨路,对岸是繁华的渝中。这里既是山城人民礼佛焚香的圣洁之地,又是巴渝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在喧嚣纷繁的闹市,南滨路边的慈云寺是“不一样的烟火”,清净悠然,香火袅袅,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另一重独特气质。
从第一座慈云寺向九龙坡区走马镇慈云村西山林行进,车程在50公里左右后,便见到了湮没于山林野草中的另一处慈云寺。两寺分据重庆的南岸和九龙坡,遥相呼应而互不打扰。由于便利,南岸的慈云寺我已去过多次,久萌到走马慈云古寺遗址一游体味千年沧桑,追寻其久远文化的愿望。虑及道路不熟一直未成行,前几日得闲,终下定决心,“按图索骥”,带着几分神秘,驱车直奔通往走马慈云村的乡间公路,朝慈云寺遗址而去。乡间道路逶迤弯曲,在山里向前延伸,路两旁高大浓密的绿树遮阳成荫,伴着清凉中浸着惬意。
细雨洒落,万叶沙沙。六月的天气,湿热,雨总是在不经意间洒落在大地。把车停好,沿着旁边上山的步道攀爬117步呈60°的阶梯拾级而上,上得一平地处,缓缓气息,和妻在山林里继续行走。满目苍翠,站在山腰,最喜欢面对群山,视野开阔的一角,气聚丹田,使劲全身的力气在群山峻岭之间,尽情的舒展平时不敢恭维的破锣嗓音,或群山回应,声音乘风缓缓而去,或此山吆喝另一山头接应,在翠悠悠的群山中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其乐融融,此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神韵和感受油然而至。身处这样的景致,让人想逃离城市的喧嚣,歇下尘劳,觅一处难得的孤寂和独处。唯如此,方能真正使人洗尽铅华,看穿世事风景,才能知晓坚守自己宁静的内心更为重要。
侧身一看在石径旁的山壁上,有一块长2米多,高1米余的题刻。从斑驳的文字里依稀可辨认得出,这块题于1909年的石刻,是一份清朝时重庆县令颁布的护林文件。而颁布这个文件的县令,就是重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县令之一的耿公达。据史料载,其在任期间重庆城内大盗横行,为打击盗匪安定民生,秉承乱世用重典的耿公达上任后,对被捕的大盗们施行了重刑。耿公达不仅将大盗们吊于巴县衙门的大门外,还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下喝下烧开的猪油。这样的手段虽然非常残酷,但却震慑了横行乡里的盗匪,深得民众拥戴,让当时的重庆城治安有了根本好转。
沿着石板铺就的山路,顺势而上。山中清凉安静,漫步其中仿佛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石板上茸茸绿绿的苔鲜,逝去了昔日繁荣的景象,显示鲜有人至。一丛丛修竹在山岭迎风而立,萧萧声中给这个婆娑世界平添了一份禅意。此刻,一层薄雾弥漫林间,于是林中的隐晦与迷惘便渐渐透散出来。从山涧流过的溪水泛着小鱼的悠闲一路唱着佛歌向山下跑去,喳喳叫的山雀在密密的丛林中斜着身影向山中深处飞去。山中古柏千本,翠盖入云。偶尔一两声鸟鸣,更是幽寂,但有了生气。
一般到寺庙去,也许是潜在的暗示,使我变成一个静默多于言辞的人。山上的道路,因为下雨的缘故,有些湿滑。和妻沿着一片茂密的树林,凭着直觉,经过了一到桥、二道桥、山路朝上一转弯上去二十来米,视线豁然开朗,市级保护文物——走马慈云寺遗址便展现在眼前。
“山廻青峰合,溪曲白云飘。僧塔灯常在,杉松叶不凋”,望着隐没在荒草山林中的慈云寺遗址,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一种莫名的凝重油然而生。后面山势千里来龙,前面双峰拱夹,四周山环水抱,风景怡人,天生寺之地。据史料记载,走马镇慈云寺始建于唐,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寺庙曾于清初重建、康熙年间得到恢复,并于乾隆四十六年和五十五年两次扩建。千年古刹,历经兵火连绵,战乱频仍,使得佛寺蒙尘。只剩残垣断壁,至上世纪50年代末彻底毁坏,逐渐成为废墟。从此不闻晨钟暮鼓,不见黄卷青灯,唯留古寺遗址,空对清风明月。民间有“大和尚五万五,小和尚不消数”之说,不难想象,千百年前,这里梵音阵阵,香烟缭绕,是何等壮观的盛景。
沧海桑田,岁月流转。湮灭和沉睡在这多子奇峰的山林曲溪之中的慈云古寺,昔日雄伟的大殿已然不在,放眼看去,除了通往寺内的石阶、残存的地基、巨大的石质柱础和偶见踪影的题刻外,曾经香火鼎盛的慈云寺一片萧索。从遗址的规模可以看出,走马慈云寺依山而建,整个寺庙坐西北朝东南, 五进建筑台基,从东南往西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前殿、院落、大雄宝殿以及观音殿遗址。如今,三重大殿的木质部分已全部损毁。在石基上有序排列的10个直径1米的圆鼓状石墩,它们就是慈云寺大雄宝殿里的柱础,其上曾有巨大的木柱直通殿顶。望门前古樟,久未栖凤;庭后竹林,鸟鸣不已,杳别经声。暮鼓音销,谁醒世间名利客?不经意间,见慈云禅堂前面的黄葛树上,栖着数只鸟雀,它们“吱嘎”叫着,偶尔扑闪着翅膀,像是数十人组成的小合唱。风声、雨声、一层轻纱般的薄雾,还有雨后从云层缝隙透出来的阳光,在四周纵横交错,从那棱角分明的山脊和遗址斑驳的石梯转角处反射过来,组成了这个合唱团斑驳的和弦。
如来慈心,如彼大云,荫注世界。双手合十,静静地站立在慈云古寺遗址上,周围青山环绕,一目望去,却似禅宗的屈指合什。掌中是幽远的路,一直通向深处的茫茫,那里,必有关于三界的故事,梵音渺渺,虫鸟停唱。
一座班驳的古寺,便于这渺渺中一闪而来,紫烟沉香混合着雾气,隐去远山的树、化淡近处的石。有长眉的老僧手执经卷缓步而行。一声佛号甄没了身体、几缕沉香冲淡了思维。所有的存在都成了一刻的感受。
此刻,身体的温度紧挨着残存的寺庙遗迹,悠远神秘;身与心进行了一场虔心的朝圣,身,心,山进行了智者般的禅机。我想,这样的山不妨多登几次,因季节的不同而山色流转,也因当时当刻心境的不同有今昔之叹。如晤好友,如赏美画,如读妙文,如听贤乐,如沐春风,如坐莲花。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里薄雾缭绕,一丝一丝、一缕一缕,缭绕在慈云古刹遗址,如置身于迷人的神话中。
群山环绕,层峦叠嶂的慈云山,四周绿意盎然,树木葱茏,在遗址旁的慈云禅堂,有幸结识了义悲法师。
义悲法师率众刚结束禅修,其面善眉慈。难得的是,他还带着一干弟子在这里苦修,并有重振慈云寺昔日辉煌的夙愿。与之交谈内心甚是安宁淡然。感悟岁月沉淀后的超然,尘土落定。山野风漫,雨湿薄衫,清澈一汪泉水,淡化一泊幽静。细数风雨中温润潺潺,清香盏盏。沧海银波心归红尘,风花雪月时光飞逝。寻味灵魂善良,感恩人世有爱。春绿百花,夏染金黄,秋洒红云,冬播希望。悠悠寂寞,细数风雨,一抹陌上种一片走马烟雨,不散的薄雾装扮了千年的慈云古寺。此刻,煮一壶古树红,看陌上飘雨,清香绿波中,白云千载,细数风雨。锦织的漫帘编织成溢悦的时光,和岁月一起修炼人生的精致。禅茶一味,亦是人生滋味,淡久生香。或许,禅者的生活,就是不争不怒不悔。凡事不去勉强自己,也不勉强他人。做点自己能够担当且喜欢的事情,收获点清净无为的喜悦。如此甚好。
我想,在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所有的相遇都是注定,好的坏的都在这颗心。生而为人,能呼吸,已是莫大恩赐。每一次遇见都值得期待、珍惜和感恩。站在走马慈云寺的废墟上,感触万千。或许,平凡世界中的芸芸众生,登山拜佛不是说一定要带有目的的去求取什么,有时候这只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对前人信仰的一种传承。来到这样一个神圣秘境,不禁让人忘却烦恼,从内心深处得到一丝慰藉,这也许就是繁华都市里延续前年的高堂庙宇的作用吧。这一切,足以让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我们充满温度与温柔。
和妻穿谷越岭来到这苍松夹道,青霭虬盘的慈云寺遗址,心中却不再徒生悲凉之感,只有满满的收获。曙连晴岗,云生宝刹,经翻贝叶,慧启禅心。放眼四望,峰峦如聚,绿涛如海,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云雾缭绕慈云山。伫遗址,意踌蹰。伤心唐宋经行处,庙宇楼堂皆为土。山深谷幽绕梵音,高僧苦修礼佛门,不染裟婆半点尘。心有灵台当自省,欲无止境莫上香。在泠泠的清涧细风之中,感悟慈云寺的生命力依然鲜活,鼓舞着在烦嚣凡世间的我。漫步在梵刹的废墟上,仿佛一千多年前,这里殿宇巍峨,僧众云集的景象就在眼前。
两座寺,一座城。从南岸玄坛庙狮子山上的慈云寺到九龙坡慈云山中的慈云寺,从古老到现代,从信仰到现实,一代代生活这座城市的人们传承着将出世的宗教追求和入世的社会责任相统一的坚定信念。在这片土地上矗立了千百年,历经浩劫而屹立不倒,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故事,等待着这座城的崛起,守望着姊妹寺——走马慈云寺重辉可期。
临了,谢了义悲法师挽留一起用晚餐后再下山的好意。拜别义悲法师,和妻静静走在返程的山路上,雨已渐渐停息,风清凉。与妻讨论着走马慈云寺的前世今生,感悟义悲法师清修的意义,感悟其妙蕴人生,淡泊宁静,虚怀若谷。或许,这样的生活状态,盛放的是一颗云水禅心吧。于是,点滴禅意便在清风里弥散开去,带着我们去感知那块属于自己的失落净土——慈云清幽,岁月如华。

作者简介

周书华,男,1975年12月生于重庆巫山,教过书,当过兵。2001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60余万字作品散见《凉山文学》《延河》《西部散文选刊》《散文诗世界》《草地》《文学月报》《南充文学》《河南文学》《嘉陵江》《乌江》《中国文学》等文学刊物。其作品被《中国精品文艺作品期刊文献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龙源期刊网》《博看网》收录。多次获奖。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词协会 |中国旅游文学 | 国际诗歌网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国际诗词协会赋主任:东方武鸣


国际诗词协会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国际诗词协会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国际诗词协会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国际诗词协会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