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认证为海德堡大学交叉学科研究员的作者...

一位认证为海德堡大学交叉学科研究员的作者,对梅桢辞去华东政法大学教职事件的见解很有意思,文章值得贴出来看看,并说道说道。

赞同作者在文章中着重说明的反对网络暴力的观点,但就梅桢这个具体例子,有几点不同看法提出来商榷:

1、北大对于就读的外籍博士的毕业要求并非作者说的那样,是有降低的。实际上,毕业于内陆高校的外籍博士的水平多数不太高,梅桢就是其中之一。说句不太客气的话,某些毕业于内陆高校的外籍博士,水平可能不如一个学术型硕士。

2、梅桢拿的师资博后/专任教师岗,在华政这种虽然知名但还不是211的学校,不能简单视为临时工,就是一个两年后大概率转正拿讲师编的职位,这和非升即走其实是一定区别的。

3、跨学科这事儿,那是你理解偏了。你跨的学科研究和她跨学科期刊发论文不是一回事。经济法是法学分支,她拿的也是法学学位,这里没有跨学科这回事,只证明她就是又走了捷径。

4、梅桢“出口转内销”,钻政策空子,轻松进了我国最高学府,又发两篇经济类扩展刊就毕业了,现在就业,还要继续这样吗?还不能对公示内容说道说道?网友们就她学术水平的质疑并没有不合理。

5、网友们反对走捷径、玩投机的行为并没有错(当然,故意颠倒是非、歪曲事实的言论则是必须反对的)。走捷径进了北大,拿了学位,又想凭借捷径获得的“成果”,而不是真实学术水平抢国内博士的科研教学职位,这是不能赞同的。

6、她根本不是一个愿意认真搞科研的学者。作者文章说她“把科研当作一份主业和兴趣爱好”,这话不是睁眼说瞎话就是太单纯了。你看她的日常活动,各种游玩加开公司(不是说不能游玩和开公司,而是一个读博的人,如果认真做学术,大概率没这种习惯、时间和精力),学术水平又不太高,谁给你的勇气做出这种评判的?梅桢自己恐怕都不敢这么说。

7、我认为她声明放弃主要是因为反对声音较多,自己可能也感觉能力不匹配,是综合权衡后的决策,是明智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