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心画|方增先画语录 辑选
方增先
(1931—2019 年)
心语
心画
秋山牧笛(局部欣赏)
前辈老先生读画,当伸开半轴时,即低头审视其用笔。用笔果为上品,即喃喃而言曰:好,好。由是知传统中国画每以用笔为第一要义。审美有历史之继承性,于继承中、取舍中推进。不研究传统而言反传统,令人费解。
秋山牧笛
1985年 作
水墨纸本
信步山林(局部欣赏)
中国的书法用笔与画法用笔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书法口决中有:“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前一条的意思是说,用笔在转折处,要有韧性,好象把金属的线折弯时那样的感觉。另一条是说用笔在走动中,要能时时、处处留得住,好象此线的每一段,都能凝在纸上,而不飘滑。正象屋漏时墙上水滴向下流时的走痕,能处处深入粉壁内。
信步山林
1982年 作
水墨纸本
空翠湿人衣(局部欣赏)
黄宾虹作画,其蘸墨法有异于常法,吾有幸曾亲见之,时为1955年,先生亲临为青年教师示范,年过九十而风神潇洒,每蘸墨,必饱蘸浓墨。然后以笔垂直纸面写之,待笔头已干,则以笔头轻接水面,使水吸入笔头,复垂直写、画之。干,复吸水,如此反复,待笔头之墨渐淡,以至全淡,则又蘸饱浓墨,继续作画。自始至终,每下笔必垂直,必中锋。故黄氏山水皆中锋之组合也。其笔意浑厚刚劲,沉稳润泽,用笔之圣乎。
空翠湿人衣
1986年 作
水墨纸本
谁与高秋共寂寥(局部欣赏)
在一幅画中的笔线排列,要斜斜、聚聚、直直、曲曲的很多变化,但又不能令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只有在乱中有条理,则“乱”就成为规律中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事物矛盾统一的规律在绘画形式中的体现。
谁与高秋共寂寥
1985年 作
水墨纸本
抚琴图(局部欣赏)
所谓墨色的平衡,是指画内墨色布局中的平衡问题。分布墨色的轻重,要注意到画幅上、下、左、右各部分的轻重平衡。譬如一帧立幅,如果上半帧全是浓墨、焦墨,而下半帧却只有几点清淡墨,就变成头重脚轻而站不稳。假如上半帧的浓墨之间还留有空白,而下半帧的淡墨点染外又加上几条粗而浓焦的墨线,就会上下有照应而得到平衡。
抚琴图
1983年 作
水墨纸本
满船清梦压星河(局部欣赏)
用笔用墨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主题内容服务,以上所谈的全部笔墨技巧,只是一般的方法,对于具体的各种内容,各种主题的画面,都必须按其特定的内容找出它自己特殊的处理方法和笔墨技法。这些一般的方法才能按特殊规律进行有效的运用。
满船清梦压星河
1987年 作
水墨纸本
山路元无雨(局部欣赏)
吴昌硕画的瓢和南瓜,为什么好,就是“写”,用笔法,有书法味,传统的精华都在里面。把作画过程叫作“写”,十分恰当地表述了近代水墨画与书法的直接渊源关系。中国绘画与书法都强调用“线”。文人画比画工画的内涵要多,自有其道理。
山路元无雨
1985年 作
水墨纸本
春山一路鸟空啼(局部欣赏)
作画时运笔,常常要悬腕,悬肘。不能象书写钢笔字那样,老是把手掌靠在纸面上。所谓“悬腕”,是说只靠着肘,而提起腕部。至于悬肘,就是空提臂膀来画。这是为了用笔时来往自如灵活,笔线就可能流畅有力。但并非任何时候都要悬腕,悬肘,当画小幅画时,就不需要这样做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
1986年 作
水墨纸本
夜静春山空(局部欣赏)
石涛一划论,画人皆知之。近有释之者,以为乃实指用笔之个人风格,盖每一画作,皆由十百千万之笔,构组而成之。某画之笔,乃该画之构筑材料。砖、石、瓦、木,建筑之建材也,虽然,好建材未必有好建筑,以其构筑无方也。然则高水平建筑,当以好建材为之。高楼千尺凌云,当用以钢材。齐、黄、潘、李诸先生,大家也,其用笔,亦画之钢材也。
夜静春山空
1986年 作
水墨纸本
两人对酌山花开(局部欣赏)
前辈大家用笔虽妙,可学而不宜似之。以黄宾虹之笔法,作向背毕现之花叶,不能也。潘天寿之笔法,作细致写实之人物,亦不相宜。笔与形质须相合也。故曰:学习之,改造之,方能使笔法于探求中取为营养。创造之难,由是知其一二矣。
两人对酌山花开
1984年 作
水墨纸本
遥知兄弟登高处(局部欣赏)
习中国画根子还是要按照中国传统,西方的东西只能作为启发,没有自己的基础,再变化也是空的。如果缺少自己国家的传统知识,国画的路走不远。
遥知兄弟登高处
1985年 作
水墨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