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枕戈待旦(3)
天长山的秘密
那么,天长山究竟有怎样的秘密呢?
根据侦察发现,天长山看似葱茏茂密的前山,原本是一条缓坡,但经过日军的改造,1945年的天长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军进行了大量秘密的削岩,并在前山布置雷场,特别是所谓“铁帽子堡”的重炮阵地,早已将这一方向纳入了其火力覆盖范围。这一切,都是在尽量保持植被的条件下进行的。今天走到天长山东方一侧,远远看过来只见苍翠一片。但如果冬季树叶凋零之际走上山岭,便会在地面上发现一个个带着圆孔的水泥墩,初看起来仿佛山间丢弃的乱石,细看才会注意到它们排成不规则的线条,而且纵横交错。原来,这是日军当年地下坑道的通气孔,坑道的尽头是战争中被摧毁的日军炮兵观察所,位置已经到了边境的界碑旁边!
这一点不得不佩服日军的工兵水平,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便曾经凭借这种绝技在比阿克岛打得美军鼻青脸肿,那一仗美军损失了3 000多名官兵。那片看似原始的丛林,和天长山前山的植被几乎一样完好,而麦克阿瑟缺的,便是一支和抗联教导旅一样精锐而职业的侦察部队。
随着侦察的深入,地图上的天长山从一座普通的山岭,变成了蟾蜍一般的模样,那一个个斑点便是日军的火力点。这样的地图很快便让苏军的指挥官们开始抓狂。因为他们原来的进攻路线,正是避开天长山与地久山之间的交叉火力,先强攻天长山前山,夺下这座制高点后即可控制铁路。现在,继续强攻会遭到日军炮火毁灭性的覆盖。先打日军的炮兵阵地呢,其顶部竟然采用钢水浇铸,极为坚固,苏军的野战炮火与之对射只有自己挨打的份儿,却无法摧毁对方。
幸好抗联的侦察员给出了一个让苏方颇为意外的进攻路线——天长山侧面有一座叫做别拉坝的山口,从这里突破可以直达天长山之后。天长山之后还有一座山峰,因为前方是天长山防线遮挡视界,同时日军觉得此山过于陡峭崎岖,所以认为没有战略价值而未设防,可作为进攻天长山的大本营。
这条路倒是能走通,问题是苏军认为别拉坝虽然日军设防不严,但此处地形嶙峋,汽车、重炮一类武器根本运不过去,即便人员绕到天长山之后,又怎么能发挥作用呢?中国游击队员提醒苏军,说你们根本不需要把重炮运过去,汽车重炮不能走,坦克总能开过去。而后山虽然陡峭不易找到炮兵阵地,坦克放在山坡上开火总可以吧?
的火力和日军重炮阵地还有很大差距。中方又提供了最重要的情报——日军重炮阵地的火炮射界只有前向的180度,无法射向后方。所以,占领后山的苏军坦克完全可以在几乎无抵抗的状态下点杀日军的炮兵火力点。而一旦打垮日军的炮兵,主力便可以开始攻山了。
后来的战斗中正是这样打的,如今天长山要塞上房子一样大的混凝土块,便是苏军从后方击中日军弹药库引发殉爆炸飞的。中国侦察员们提供的情报是极有价值的,截止1945年夏,他们针对日军在中苏边境沿我国境内苦心修筑的17个要塞区群进行了精心的侦察工作。他们基本查明了这些要塞的构成,如工事结构、位置、坚固程度、人员住所、弹药库、粮库、供水系统、发电站、飞机场和大小桥梁以及军队人数、番号、调动情况等。抗联教导旅无线电营教导员王一知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由我军供给苏军的各种情报,与苏军从各种渠道收集的情报一起,分门别类制成手册,连同标有敌人防御工事的地图,在1945年7月份发至苏军连以上的军官人手一册。苏军能在远东战场上,在极其艰难的地理条件下和广阔的区域内,能够击破精锐的日本关东军防线,是与我国抗日联军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分不开的。”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维亚茨克的中国游击队员们,迎来了1945年的夏天。此时,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已经急转直下,德国早在5月就已经向盟军投降,法西斯集团仅剩日本在苟延残喘。6月,日军在冲绳战败,中将司令官牛岛满自尽。7月26日,从雪峰山溃败的日军经过湖南零陵冻青铺时,日军步兵第58旅团旅团长关根久太郎中将被击毙,成为中国关内战场最后一名被击毙于这场战争的日本将军,日本帝国的末日已经在地平线上出现。
关根被击毙的同一天,美、中、英三国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就是《波茨坦公告》。耐人寻味的是,苏联并没有在这一宣言上签字。一时间,焦头烂额的日本高层仿佛捡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日本外相东乡茂德匆忙与莫斯科接洽,认为苏联也许有意和日本建立某种联盟。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