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将书中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作者|Pinky 公众号:记忆的瓶子Pinky
图片|unsplash.com
一时兴起买了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还有另外一本如何阅读的书籍,也许内心深处想要看看别人都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吧。
Anyway,看完这本书后第一反应是,原来自己已经走在有效阅读的道路上了,好吧,我又自我感觉良好了😂
这本书中提及了如何选书,列购书清单,记笔记,写读书笔记,以及一些小技巧,而我对读书笔记的事尤感兴趣,也想谈谈自己是如何走在有效阅读路上的。
笔记与思考
笔记是将来总有一天你能用到的知识储备。
“儿时的体验、父母和老师的教导、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我提高时获取的信息、最近读过的书里写的东西、朋友说过的话、工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学到的知识……这些五花八门的信息再加上临时集中收集的信息,能组合出别人意想不到的独特创意。”(《大脑与心情的整理术》/NHK出版)
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经闪现的想法了。
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
人人都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喜欢的句子肯定要想方设法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就是以后思考的源泉。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他记笔记的方法,包括摘抄、复印、剪贴,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为了把自己想要的文字保存记录下来。
想起作家李敖曾经提过他的随手剪贴读书方法,他所看过的读物,该剪就剪、该影印影印,然后分类放在文件夹中。
书写是一道很费时间的工序,谁会喜欢读完一本书后还要趴在桌子上抄两三个小时的书呢,所以剪贴、影印的确是比较效率的方法。
走在路上看到一件事,听到一句话,阅读过程中的一段文字,都可能引发很多思考,如果不记录下这些文字,思考就只停留在表面的想想层面。
一些事不记下来写写,仿佛就不会思考一般,一些思考也只有落在文字中才会发现思想流动的美妙。
为什么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当你决定以写读书笔记为前提去买书、读书的时候,对读书的认识也会发生巨大的转变。
人们经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记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的。
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写读书笔记可以达到的另一个效果就是加深记忆。笔记读书法需要我们进行读书、画重点、写读书笔记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阅读。这种多次阅读留下的印象肯定会比普通的阅读深刻好几倍。
读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变成了“写读书笔记”,读书的重心也自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
原来写读书笔记有如此多好处呢,读一本书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为了写点什么而读,自然读书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因为读书的同时会有更多的思考了,就像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虽然自己依然是思想上的懒惰者,可是却开始试着去做个小小的思考者,然后就从写一篇读书笔记开始喽。
如何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也是有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人都会对和自己有些联系的事物抱有兴趣,所以,写读书笔记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来抒发感想,以此来丰富笔记的内涵。
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而不是模仿评论家的做法。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才是最重要的。反过来说,如果有些信息对自己来说无关紧要,那就干脆丢掉。
在记录感想的时候,不要写一些揣测的或者外来的想法,而是要写下自己的心声,也就是感受和想法,这样会让读书笔记更有内涵。哪怕是一句话,只要写的是发自内心的语句,那么这次读书笔记就是有意义的。
具体来说,就是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来做摘抄、写评论。所谓“摘抄”的对象是当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段落,而“评论”的对象是当时自己的问题、思想和表现力。
这样的一本读书笔记,是以书为媒,创造出了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摘抄”+“评论”的方式。就像我此刻在做的一样。
我摘抄了书中自己认为重要的观点和段落,摘抄了书中打动人心的文字,然后结合自身实际体验谈谈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抒发一下感想。
感觉“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大概思路和RIA便签读书法大概一致呢,RIA法可以概括为:读书过程中摘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理解、描述
R,即Read,阅读摘录;I,即Interpretation,写出自己的理解;A:Appropriation,分为A1和A2,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和下一步怎么应用。
无论何种读书方法,想要达到的目标基本都是,让书中的精髓与自身思维产生碰撞,将书中精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我是如何写读书笔记的?
喜欢读书的我蜗牛一般的速度读着喜欢的书,然后整理着读书笔记。
虽然到现在为止仅仅写了二三十篇读书笔记,不过也勉强算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并且侥幸地和这本书也有不谋而合的地方。
比如说在阅读过程中做记号,就和作者的标记方法类似呢😂,作者提到的的方法是:
1⃣️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而我的方法是:
1⃣️通读。把有喜欢的,认可的,心动的文字那页上角折一下,并用彩笔把相应的文字段落做上标记。
2⃣️重读。读完一遍后,重读折角页,依然觉得喜欢,保持折角,觉得文字一般,展开折角。
3⃣️保存。再重新读折角页做标记的文字段落,依然有所触动,就用app“石墨文档”将书中的折角页做标记的段落转化成电子版文字,保存下来。
待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再整理这些文字,将保存的内容进行拆解、整合、归类,采用摘抄+评论的方式写读书笔记。
对于无法整合归类的零散的知识点,零散的文字段落,用app“印象笔记“收集和记录,保存下来备用。
一般一本书会写一篇读书笔记,有时某个主题想展开论述,会把该话题挑出来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专门写一篇文章。
就像性早熟那篇文章,因为在《养育女孩》中看到这个话题,然后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做了大量检索工作后,单独输出文章《性早熟?这个锅我该由谁来背?》。
有时读完一本书,我也会隔很长时间才去写读书笔记,因为折角页太多,不知从何下手,然而过一段时间以后,以前喜欢的文字可能会变得“不过如此”,需要摘抄的内容就随之减少了。
最近在看的《秘密》,第一遍阅读后,出现了大量的折页,感觉意犹未尽,然后我又开始了第二遍从头到尾的阅读,结果依然折页很多。
接下来再读读折角页看看情况,实在不行,只能把那本书的读书笔记放放晚些时候再去写了😂
还有《孩子:挑战》,第一遍也快读完了,结合自身体验,书中有很多赞同得不能再赞同的观点,所以又有大量的折角页出现。
对我来说写读书笔记是个慢活,不着急,只能慢慢来啦。
我也有同时阅读好几本书的习惯,好吧,其实是被迫无奈,在卧室哄娃时得空就瞄两眼《秘密》,或者《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在客厅陪娃时,抽空就扫两眼《孩子:挑战》, 因为要陪女儿,阅读会很慢。
有时同时看完了两本书,读书笔记还没写,又去看另外的书了😂,那就慢慢来喽step by step。
读书是与感兴趣的书对话,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实,是每次去书店时的期待,是睡前温馨的陪伴。
为了与书联系得更紧密些,拿起我们的笔记本或者其他工具记录下那些打动人心的瞬间啦,读书笔记走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