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用心理学分析人家的朋友圈了

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有关心情,有关风景,配了精美的图。
一个朋友忽然私聊我说:我看有篇文章说频繁更新朋友圈的人,大都过得不太幸福或者心里寂寞孤独,结果害得我现在都不敢发状态了。
我略微感到惊讶,审视了一下内心,貌似并没有特别孤独寂寞,至于是不是不太幸福,我也没觉得过得痛苦……
于是,我跟她说,别管那些,爱发啥发啥。你又不是为了别人活。再说,朋友圈是自己的,管别人干嘛?如果她们不喜欢,可以选择删掉你。

过了没几天,发现分析微信的文章多了起来,作者都是有些心理学背景的人,因此文章里引用心理学的知识侃侃而谈,大都是说发朋友圈的人,有的是为了炫耀,有的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求,有的是掩盖不快乐的事实……看得我心灰意冷又冷汗直出,不明白发个朋友圈就怎么这么多讲究,如果我的朋友里有这样一个人总是用我发的朋友圈状态做样本进行研究,判断我是炫耀还是掩饰,这应该是多么让人恐惧的事情。

其实,我可能就是纯粹记录心情,而人的心情又起伏不定,所以有时快乐有时忧,有时高兴有时唱,连我自己或许都不知道我在想什么,你怎么会知道?
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条件大大改善,仓廪实而知礼节,人们开始关注物质背后的心灵世界,于是心理学大兴,学的人也多了起来,包括我。
各类培训层出不穷,我也参加过一些,有些真的好,有些真的不好,好的让你豁然开朗,差的让你如坠云中,不知所云。
然而比这个更可怕的是,那就是学了一点心理学之后动不动就用心理学来分析一件事情,我也曾经如此过。
你今天打了孩子,就有人告诉你,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阴影(我承认可能会有,但真的会影响一生吗?从小被揍的人飘过……)
你今天和老公大吵一架,就有人告诉你,你应该理解老公的辛苦和不容易(整天告诉别人要注意却经常冲老公大吼的人路过……)
你刚跟学生发火,就有人告诉你,这孩子可能会因为你的批评抑郁想不开(经常看到学生错误就忍不住要批评指教的老师流汗……)
于是,我们变得束手束脚,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家长不敢教育孩子,医生不敢沟通患者,朋友不再坦诚以待,因为,我们都害怕一不小心伤害了对方。
我们不再坦诚以待,我们说每句话之前和之后都要想一阵子,这样说对吗?会不会伤害别人?殊不知,这恰恰违背了心理学上有关沟通的最佳方式,那就是真诚。
我们自视甚高,开始拿着身边人当样本,分析她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分析她的言语非言语和朋友圈,她高兴了,是她用笑容掩饰悲伤;她难过了,是她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她秀恩爱了,是她用来掩饰婚姻的不幸,天呢,她的朋友圈里全是假象……
好可怕。
记得刚接触心理学时,我对症梳理,发现自己强迫症焦虑症还思维奔逸,看到有点问题的学生,也自动用学过的知识分类。
直到有一天,忽然意识到,我岂不是傻了?因噎废食,不如不学,如果学了一门知识,让你处处制肘,那一定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知识,是帮助人成长的,而不是让人感觉到束缚的。
知识,是帮助自己反省的,而不是用来指责别人的。
知识,是让你生活更快乐的,而不是让你越活越憋屈的。
所以,你要低下头来想一想,你学过的知识,是这样的知识吗?如果是,请你小心,谨慎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