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心有多静,福就有多深
一位90多岁的高僧告诉我,凡是你所失去的,都是本来就不应该属于你的。凡是属于你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到你的身边。人心如水,只有静下来,内心才会有沉淀。没有安全感的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表现自己,终究是接受不了真实的自己。人越迷茫的时候,越没有精神支撑的时候,越缺乏控制自己的力量,越容易堕落。
当世人都在努力奔跑的时候,我们也挣扎过,怀疑过,根本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些人为了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平静,隐居到深山老林里去,在乡间小屋闲居,以为能躲开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其实根本放不下,更多的只是个形式罢了。真正的安宁不是躲避什么、逃避什么,逃是逃不掉的,而是直面人生的困惑,找回自己的本心。

《围炉夜话》告诉我们:“俭可养廉,觉茅舍竹篱,自饶清趣;静能生悟,即鸟啼花落,都是化机。”一个人如果过得很节俭,不一定是人家没有钱财,小气吝啬,也不要觉得人家很抠门,很清苦,实际上这种对人生的自我控制,不是人人都能有的能力。当你这些外在的物质需求很少的时候,即使是住茅草屋,躺在竹篱之下,都有自己的乐趣。
同样的,当一个人真正能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更好地体悟人生,与世界和谐地相处。听到鸟的叫声,看见花的飘落,都能悟出禅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真正能够做到心静的人,即便是身处闹市,也能做到心如止水、淡定从容。修行何必要置身世外,何必要走进深山古刹,只要心静了,只要有佛心,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世外桃源。

《小窗幽记》中说:“性不可纵,怒不可留,语不可激,饮不可过。”一个人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要动不动就生气,不要说话太偏激,不要饮食过度,时刻懂得克制自己,心里就会安静很多。外界的声音,俗世的烦扰,固然会影响到我们,但是如果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就不会在意到这些事情。即使在意到了,也不想浪费自己的时间和心力去理会它。
一个张牙舞爪、蠢蠢欲动的人,看似很有力量,其实内心十分的脆弱。一个大呼小叫,在朋友圈里疯狂刷屏、在网上恶意评论,找存在感的人,内心一定是在备受折磨。人的福分都是有定数的,心不静,人不安,心不静,福不深,山色再美丽,田园再美好,环境再安静,而你的心却一直在躁动,怎么能够享受到美好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