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五行志中下(六)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本章讲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次蝗灾。如果贤良之人被埋没,小人得势,蝗虫就飞来啃食庄稼。无德无能的人如同蠢猪,只知道扑扇着两个大耳朵吃喝玩乐,所以会有猪祸。请看《<汉书>研读》第123章:

志·五行志中下(六)

严重的蝗灾

历史记载,史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天空无云却响雷。刘向认为,雷应当依托于云,就像君依托于臣,这正是阴阳相合。秦二世不体恤天下,万民生出怨恨叛逆之心。这年,陈胜和吴广揭竿而起,天下群起响应,赵高在内部作乱,秦朝随后灭亡。另一种说法是,在《易经》中,“震”为雷,是指容貌不恭。

历史记载,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河鱼大规模逆水而上,刘向认为这接近于鱼孽。这年,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率军进攻赵国,不胜后造反,最后死在屯留,手下的军吏都被斩杀,其封地的百姓被迁徙到临洮。第二年,发生了嫪毐政变。鱼属于阴类,是万民之象,之所以逆流而上,是说百姓不顺从其国君命令逆行。在天文上,如果鱼星处于银河之中,就会有战争,车骑满野。到了秦二世时期,为政更加暴虐,最后迅速灭亡。京房在《易传》中说:“众逆同志,厥妖河鱼逆流上。”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有青蛙和虾蟆发生群斗。这年,四位将军率领十万军队征服南越,开始新设置九郡。

汉成帝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秋,信都有鱼从天上降下,都长五寸以下。第二年,北海涌出大鱼,长六丈,高一丈,一共四条。汉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东莱郡平度县涌出大鱼,长八丈,高丈一尺,一共七条,全部死掉。京房在《易传》中说:“海数见巨鱼,邪人进,贤人疏。”

鲁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秋,螽”。刘歆认为,官府向百姓贪婪暴虐地榨取就会生螽,这是介虫之孽,和鱼的占卜征象征相同。刘向认为,介虫之孽是因说话不合乎情理而发生的。这年,宋、郑两个国家来访问鲁国,鲁军占领了新城池,获得宝鼎,兴起劳役修建城池。各种灾螽的说法大体上都按照董仲舒所说。

鲁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65年),“有飞虫”。刘歆认为是负蠜(音fán,凡),其天性不食五谷,只要开始食谷就会成为灾害,属于介虫之孽。刘向认为飞虫是青色,接近于青眚,这东西本来不是中原地区所有的。南越地区盛暑,男女混杂在同一个川泽中洗浴,淫荡风气所生,这虫子气味很臭,令人恶心。这时,鲁庄公娶了齐国的一名淫荡女人作为夫人。她到了宫中后,就和两个小叔子公开通奸,所以才有飞虫来到。上的告诫似乎是在说,现在诛绝还来得及,不然必定会生出臭恶之事,传闻于四方。但鲁庄公并不醒悟,后来他的夫人和两个小叔子作乱,自己的两个儿子都被杀掉,这些人最后也被杀。董仲舒的说法与此大体相同。

鲁釐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八月,螽”。刘向认为,先前鲁釐公在卫地有咸和诸侯会盟,接着又在缘陵筑城。这年,鲁䨙公再次率领兵车到牡丘参加会盟,接着派公孙敖率军和其他国家的大夫一起援救徐国。因为鲁国连续三年出兵在外,所以才发生了这次螽灾。

鲁文公三年(公元前624年),“秋,雨螽于宋”。刘向认为,先前宋国杀掉了无罪的大夫,所以才有了暴虐敛赋的报应。《谷梁传》中说上上下下都是,是说程度非常严重。董仲舒认为,宋国国君连续三世都娶国内大夫的女儿为妻,大夫专横恣肆,生杀不符合规定,所以螽先死掉然后落下。刘歆认为,螽是来侵害五谷的,因为突然遇到了阴气,所以才坠地而死。

鲁文公八年(公元前619年),“十月,螽”。这时,鲁文公进攻朱国并占领了须朐,在那里修筑城池。

鲁宣公六年(公元前603年),“八月,螽”。刘向认为,先前鲁宣公进攻莒国占领向邑,后来谋划跟随齐侯进攻莱国。

鲁宣公十三年(公元前596年),“秋,螽”。公孙归父率军会同齐侯进攻莒国。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螽”。鲁宣公在国内庄稼连年欠收的情况下,仍然多次出动军旅。

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八月,螽”。刘向认为,先前鲁襄公兴师救援陈国,滕子、郯子、小朱子都来鲁国朝拜。这年夏天,鲁国开始在费邑筑城。

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十二月,螽”。这时,鲁哀公实行田赋改革。刘向认为,这年春天实施了田赋改革,冬天就出现了螽。第二年,“九月,螽;十二月,螽”。这三次螽的出现,都是因为鲁国向百姓暴虐索取的报应。刘歆认为,周朝的十二月是夏历的十月,火星应当潜伏,蛰虫也都应当休眠,上天显示异常,对物类的应时来说,不应当出现螽,这是因为这一年错误设置闰月的结果。周历的九月是夏历的七月,所以传记中说:“火星还往西行,这是司历官的过失。”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冬,蝝(音yuán,圆)生”。刘歆认为,蝝是蚍蜉中生长有翅膀的,会啃食五谷成灾,属于黑眚。董仲舒和刘向认为,蝝是蝗虫刚出生的螟,另一种说法是刚出生的蝗虫。这时,鲁国百姓苦于官府征发的徭役,对种植公田十分懈怠。鲁宣公时期开始实行初税亩。税亩按照田亩征税,以田亩的最高产量作为标准,征取其产量的十分之一,这样就破坏了先王的制度,只是为了贪图利益,所以作为报应此事,就会有蝝灾的发生,这属于赢虫之孽。

汉景帝中三年秋(公元前147年),发生蝗灾。先前,匈奴进犯边境,中尉魏不害率领步兵将士屯驻于代郡高柳。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秋天发生螟灾;第二年夏天发生蝗灾。先前,五位将军统领三十万军兵埋伏在马邑周围,计划袭击匈奴单于。这年,四位将军征讨匈奴。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天蝗灾。这年,四位将军进攻南越以及西南夷,新开拓十多个郡。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秋天蝗灾。先前,两位将军进攻朝鲜,开拓新设置为三个郡。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夏天,蝗虫从东方一直飞到敦煌;公元前102年秋天,再次发生蝗灾。从公元前104年开始,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大宛,天下人连年被征调劳役和兵役。

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秋天蝗灾;第二年夏天蝗灾。先前一年,三位将军率领十多万军兵征讨匈奴。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领的七万军兵全军覆没。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秋天发生的蝗灾遍及全国。这时,王莽开始秉持朝政。

《左氏传》中说,鲁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在贝丘打猎时看到一头野猪。他的随从们都说道:“这是死去的公子彭生。”齐襄公大怒命令道:“射杀之!”野猪却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大叫,齐襄公大吃一大惊,吓得从车上摔落下去,脚被扭伤,鞋子也丢了。刘向认为这接近于猪祸。在此之前,齐襄公和自己的妹妹、鲁桓公的夫人通奸,指使公子彭生杀死了鲁桓公,后来又杀死彭生以便向鲁国谢罪。公孙无知为鲁桓公宠爱,齐襄公罢黜了他。公孙无知率领一些怨恨齐襄公的人埋伏在打猎的地方袭击齐襄公。齐襄公逃跑后躲藏在门的后面,脚却露在门下被发现,于是被杀。伤脚丢鞋,最后还是因为脚暴露而被杀,这是为政暴虐急躁所遭受的报应。

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燕王宫中长巷里的猪从猪圈中跑出来,撞坏了大灶,叼走了灶前的六、七口锅后放到大殿前面。刘向认为这接近于猪祸。当时燕王刘旦和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杰谋划叛逆,诛杀进谏劝阻的人,暴虐急躁不讲为人之道。灶本来是生活做饭所必需的,但猪却把大灶撞坏,把锅摆到了庭院。既然锅灶不能用了,预示着宫室将要被废弃。燕王并不悔改,终于依法被诛。京房在《易传》中说:“众心不安君政,厥妖豕人居室。”

历史记载,鲁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谷水和洛水交汇时相斗,马上要冲毁王宫。刘向认为这接近于火克水。周灵王计划阻塞水流,有关官员劝谏说:“不能这样去做。作为为民之主,不应当垫高草洼,不应当削平山丘,不应当阻遏河川,不应当排泻湖水。现在我们的朝政是否有所不当,从而影响了两河之神,使他们争夺水道,进而威胁王宫。大王您如果因此加固堤防以防备河水,恐怕很不太合适吧!我担心到了您的子孙那一代,王室将会越来越衰微。”

周灵王最后还是把水挡住了。从传记中分析,如果把济、淮、河、江这四大水渎比作诸侯,那么谷、洛二水就仅次于四渎,发祸水就象征了卿大夫,这就意味着卿大夫要争夺权势危害王室了。当时卿世家专权把持朝政,儋括谋划篡杀周灵王。如果周灵王有所觉悟,修正朝政过失,小心接受劝谏,灾祸也就可以避免了。但他不听谏议劝说,不重视怪异征兆,自以为是地把低洼处填塞垫高,以阻逆水势,因而妨害了鬼神。几年后,天空出现五个像太阳那么大的黑色东西。这年提前下霜,随后周灵王去世。周景王继位后的两年,儋括计划杀死周景王,改立周王的弟弟佞夫。佞夫不知情,周景王却连同杀死了佞夫。在周景王死后,有五位大夫争权,有的拥立子猛,有的拥立子晁,周朝王室大乱。京房在《易传》中说:“天子弱,诸侯力政,厥异水斗。”

历史记载,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渭水水色发红三天,到秦昭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渭水又发红了三天。刘向认为,这接近于火克水。秦国施行连坐之法,有人把灰撒在路上都要被处以黥面之刑,法网密集,刑罚残酷,对外进行征伐没有节制,残害邻国,以至于变乱了五行,使气色大乱。上天的告诫好像是说,不要再施行苛刻狠毒过急的残暴政治了,否则将要导致败亡。秦国最后也不改充,直到秦始皇时期灭掉六国,传到二世而灭亡。过去夏朝定都河东,殷朝定都河内,周朝定都洛阳,河、洛出现图书,秦朝定在渭水之阳,而渭水几次变红,这都是嘉瑞异象与德相应的验证。京房在《易传》中说:“君湎于酒,淫于色,贤人潜,国家危,厥异流水赤也”。

渭水变红

黄其军

作于2021年7月6日(古历辛丑年五月廿七)

(0)

相关推荐

  • 文公·文公八年 周王崩 鲁蝗灾

    [经]八年(公元前619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洛戎盟于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螽zhong(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 ...

  • 春秋与读书生活 | 元年春,王正月

    <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孔子作春秋,按照史记的说法就是:"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 ...

  • 志·五行志中上(六)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中下(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中下(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中下(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中下(四)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中下(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下上(六)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下下(六)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志·五行志上(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