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颜衰失为果丰

每到秋冬交替时节,北京钓鱼台的银杏林就游人如织,但见满树金黄、落英缤纷、金箔堆地,四处可见欣赏美景的老人孩子,拍摄婚照的浪漫情侣,举着长枪短炮的“拍客”……不由得想起宋代诗人葛绍体所作《晨兴书所见》七言绝句:“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诗人目睹深秋满地翻滚的银杏落叶,猛然惊觉一年又将过去,感叹日月如梭,两鬓已尽染秋霜。年近花甲的我,观景赏诗,感同身受。
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鸭掌树,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大乔木,是果树中寿命最长的树种,也是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早在3.45 亿年前的石炭纪,作为裸子类植物萌芽性树种,银杏就已存在于地球广袤的森林之中。在侏罗纪晚期,银杏与其他裸子植物一道进入了生长最旺盛时期;这期间,它与恐龙为伍,见证了鸟类的产生和被子类植物的兴盛。到了白垩纪晚期,大约是在 50 万年前的第四次冰川运动中,银杏开始衰退并在中国之外的地域基本灭绝,成为第四纪冰川时期遗迹植物,故有“植物活化石”之美誉。
银杏属长寿树种,我国目前在许多地方存有树龄超过千年的银杏树。古银杏树姿高大,枝体虬劲,雍容华贵,冠若华盖,树干挺拔,葱郁庄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并蕴涵丰富的精神内涵,往往成为所在地的文化地标和亮丽风景线。据媒体报道,福建福泉市黄丝乡李家湾村的一颗古银杏树号称目前全世界有文字记载的古银杏树中树龄最长者,估测约有6000多年生长史。这棵银杏树为雄性植株,高50米,胸径4.79米,树冠覆盖600多平方米,在2016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邳州)银杏节上入选中国“十大最美古银杏”,2001年载入吉尼斯纪录。
河南方城县四里店乡达店村的两棵千年古银杏树,因诗仙李白曾专门为其赋诗而享誉中原大地。两树胸围大约都在6米左右,树高15米多,相距约10米,左边那颗的主干上还长出了一棵黄楝树。相传唐天宝十二年,李白一行从鲁山赴方城途经达店,时逢陕西岳员外为达店银杏树举办祭祀宴会,便在酒酣之时询问祭祀之事。员外告诉李白,每当两棵大银杏的树影映进自家祠堂,落下一片银杏叶,岳家就会掉下一锭元宝,故将两树奉若神明,年年祭祀并设宴答谢。于是,李白趁着酒兴挥笔留下赞美诗句,以谢主人款待之情:“达店神树横空里,日映树影到陕西。岳门祠堂银杏树,中原何处不仙机。”
银杏可谓全身是宝,树可绿化,叶具观赏,干作木材,形为美景。银杏的果实叫白果,能食用,煎、炸、炖、烧、焙均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白果连同树叶皆可入药,果实和核仁具有祛痰、止咳、润肺、清经、利尿等功效,银杏叶中含有黄酮甙和黄酮醇,据说对皮肤美白祛皱有特效。银杏在树木学、植物学的独特地位,使得全世界许多植物学家倾尽全力对其进行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就是痴迷于其中的研究者之一。
曹福亮曾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现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一直致力于银杏等树种的良种选育、培育、加工利用和森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银杏研究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较大影响,其中“银杏高效利用和产业化研究”等4个项目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曹院士有关银杏研究的著述颇丰,包括《中国银杏》《银杏》《中国银杏志》《银杏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银杏培育机理与加工利用》等。而我最感兴趣的却是他组织编写的《听伯伯讲银杏的故事》这本科普图书,该书曾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作者通过构建银杏的50个核心知识点,从儿童观察事物的角度入手,以长辈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把银杏知识讲得活灵活现,图、文、诗并茂,知、情、景交融,实乃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典范。作者在前言中写道,一本成功的少儿科普读物,同时也应该起到对成人进行科普教育的效果。我读此书,深以为然。
2019年10月22日,我赴木樨地中国科技会堂参会,见停车场银杏成行,独成一景。远观之,或满树绿叶葱郁,或枝叶衰残枯黄。抵近细察,见枯黄衰残者皆为雌树,但见果实满枝,金黄密实,方悟知乃雌树竭奉养分滋润满树果实劳累所致。植物尚如此,为人母更伟大。时逢慈母八十有三寿辰,触景生情,观银杏思母,深感育儿不易、慈爱无疆,谨赋诗一首,以贺母寿,以谢母恩:“雌雄连株叶不同,雌已枯黄雄郁葱。谁知育子竭养分,容颜衰失为果丰。”

注:本文刊载于2019年11月8日《科普时报》“青诗白话”栏目。欲阅读本人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携诗远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