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智慧大排名,哪一项排第一?
/有奖读书,可从公众号菜单进入/
各位书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每周四晚上八点半,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
秀才编著《训蒙文》
话说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山西人叫做刘毓秀。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学习非常刻苦努力,可是时运不济,只是考中了一个秀才。秀才的本意是才华优秀的人。古人的考试分等级,通过了府县一级考试的人员就叫做秀才。因为是最低级别的考试,所以秀才是没有官职的,一般进入不了官场。因此刘毓秀就在乡间教书,就是一个乡村的老师。在教书期间,刘毓秀发现背诵《论语》和传统儒家的“礼”比较麻烦。所以他就根据儒家经典的内容,编写了一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方便记忆的书,取名《训蒙文》。专门用来教育训炼学生的日常养成。
“孝子”命名《弟子规》
因为《训蒙文》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就在民间慢慢传播开来。传到乾隆年间,有一个大才子叫做贾存仁。这个人读书非常刻苦,成绩非常好,曾经获得全国科考的副榜。古时候考试,全国性的会考第一名叫做状元,第二名叫做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贾存仁就是榜眼或者是探花。考这么好的成绩,一般都是要走仕途做官的。可是贾存仁有一个特点:对父母非常孝敬。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而贾存仁做的更加彻底,他直接不离开父母,天天围着父母转。为了照顾父母,他宁可不去当官,放弃了走向仕途的机会。在闲暇时间,贾存仁对《训蒙文》进行了修订,并且更名为《弟子规》。
世人热捧《弟子规》
《弟子规》自成书以来,就受到了世人的热捧,成了儒家学说的启蒙教材。不仅仅是在清朝,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弟子规》早已走出国门,受到了很多国家教育界的重视。尤其是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发展和人员素质之间出现了断层。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弟子规》进入了企业文化。成了挽救企业危机的一把金钥匙。《弟子规》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能量呢?这源自于《弟子规》所阐述的观点和内容。
做人的规范和处事的大智慧
《弟子规》的本义就是作为弟子的行为规范。这里的弟子一是指学生;另外的一个意思就是弟弟和子女。所以《弟子规》中所讲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行为规范;还有作为别人的子女的行为规范;也包括走向社会后怎样去对待年龄比自己大的人的行为准则。因此《弟子规》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不仅仅适用于学生,更加适用于我们行走社会的人。是做人的规范和处事的大智慧。
人生的学习,德育第一
在古代儒家思想之中,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品德教育。把为人处世的学习排在了读书写字的前面。这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就是现代教育,尽管以自然科学为主,但是在考核一个学生的时候也是按照德、智、体、美、劳来进行,其中也把德育排在了前面。在如今的企业中,在人员录用上,也是把德放在了首位。像蒙牛老总牛根生曾经说过:“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是坚决不用。”由此可见“德”对于一个人的的重要性。道理很简单,一个无德的人,越是有才,破坏力就越大。像有些孩子出现的极端行为,比如伤害父母、残害老师、残害自己、打架吸毒等等行为,就是德育缺失的表现。哪什么是德呢?
处事智慧排名,哪一项排第一?
在传统儒家教育之中,德的分类是很详细的。分为: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做人有爱心,做事仁义等等。孔子曾经把这些品质做了排序,叫做:“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就是《弟子规》总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里开篇介绍了:弟子规是先圣至师孔子提出来的要求,叫做“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则是把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列为了做人品德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品德。这里的悌,是指尊敬兄长,尊重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古人对于比自己年龄大的人是非常尊重的,所以尊称别人为“先生”和“小姐”。“先生”的意思是“你比我早出生”,小姐就是“年龄比自己小的姐姐”,言外之意就是你是长者,我要尊重你。反过来说就是“我比你小,你要照顾我。”从这里看,尊重别人其实是一种处事智慧。“次谨信”则是把谦虚谨慎,诚实守信放在孝悌的后面。道理很简单,尊重别人是本,谨慎守信是标。与人相处,没有尊重,没有敬重,一切就变成了空谈。
敬重别人的本,在于对别人的喜爱和敬爱之心,所以《弟子规》说“泛爱众,而亲仁”。“仁者爱人”,仁的本意就是爱别人,儒家讲的爱属于博爱,从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妻子,爱亲戚朋友以达到爱天下苍生。只有达到爱天下苍生,才可以称得上是接近“仁”。所以叫做“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则是强调了一个人的德育比文化学习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