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医案精解》——水肿(二)
郑某,女,28岁,2004年5月24日初诊。
患者双足水肿反复发作半年,水肿时轻时重,每逢下午加重,水肿复发时则双足肿胀,周身不适。情志不遂及经期水肿均会加重。曾到成都市某医院检查,未发现有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及内分泌失调、血清蛋白低下等情况。月经期、量正常,惟色黯红,夹有瘀块。最近数日,下午双足水肿较甚,经其朋友介绍前来门诊就诊。
刻诊:下肢水肿,午后尤甚,伴头部掣痛,大便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一: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加味
当归 10 g 白芍 15g 川芎 20g
泽泻 30 g 白术 20g 茯苓 20g
桂枝 15 g 猪苓 20g 防风 10g
葛根 20 g
水煎服,每日1剂,3剂
5月27日二诊:药后双足水肿略有减轻,头痛明显减轻,舌脉如前。细了解病者常有四肢不温,双足尤明显。
处方二:处方一加制附片 20g (先煎40分钟)、生姜 15g,4剂,水煎服。
5月31日三诊:双足水肿已除,头痛亦止,惟下午感双足略有不适,舌质淡,脉滑。
处方三:处方二去防风、葛根,加麻黄 8g、细辛 6g,3剂,水煎服。
2个月后带其朋友前来就诊,诉双足水肿未再复发。
【侍诊心得】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失运化,水湿内停则见水肿;患者水肿在月经期及情志异常时加重,此为三焦津液随气血下行,水液停滞成为水肿。气津失调可以导致血行不畅,瘀血阻滞也可导致津停为肿。头痛既与湿停血滞有关,又与经脉挛急有关,治当健脾调肝,利水活血,解痉止痛,故选用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加防风、葛根祛风解痉。
二诊时患者水肿、头痛有所减轻,但疗效不甚理想,据四肢不温,双足尤明显,断为水肿兼有肾阳不足,气不化水,故加附子温助肾阳,以化气行水;生姜宣肺、发汗,以助利水祛湿之力。三诊时诸症已平,仅觉双足不适,病有痊愈之势。陈老言,虽用温阳之药,但舌质反逐渐变淡,可见肾阳蒸腾气化,水湿得布,舌质反见真象,此时必一鼓作气,故加麻黄以宣肺散水,细辛助附子温阳。
【按语】 特发性水肿在临床上以中年妇女多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水钠代谢紊乱综合征,目前西医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此病属中医“水肿”范畴。一般来说水肿多由肺脾肾功能失调而致,但陈老认为此案水肿也与肝经有关。肝主疏泄而调血调津。本案病机当为脾肾阳虚,肝气不疏,湿聚血滞。脾肾阳虚,不能化气以行水运水,水湿停蓄;肝失疏泄,三焦不畅,津行不利,聚而为湿,湿邪下注外溢则发为水肿。辨证依据为水肿多因情志不遂及经期加重,并伴四肢不温,月经色黯红,夹有瘀块,舌淡红,脉细滑。
——本文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