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罗布泊“复活”的水,是从哪来的?“死亡之海”变碧波荡漾
死亡之地罗布泊
罗布泊是一个相当神秘的地方,如果说在中国要列举一个“死亡之地”名单,那么罗布泊绝对会在这个名单中。
作为中国有名的干旱地区,不能种植农作物的罗布泊向来是不被中国人民这个农耕民族重视的,再加上罗布泊荒无人烟的特性,让这个地方一直没有获得什么开发。
然而在中国人的心中,罗布泊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因为在1964年10月,随着罗布泊中的一声巨响,中国正式成为了一个有核国家,这象征着中国拿到了在世界牌桌上切蛋糕的入场券。
中国之所以选择在罗布泊进行核试验,主要是罗布泊是一个非常干旱的地区,杳无人烟。我国官方宣传中国拥核历程的时候总是使用“罗布泊荒漠”这样的字样,因此在大众心中形成了“罗布泊是沙漠地区”这样的固有印象。
实际上,大家从罗布泊这个这个名字来看就知道,它实际上是一个湖或者是湿地。
罗布泊这个名字的组成是由两种语言拼接而来的,其中“罗布”应该称“罗布淖尔”,这是一句蒙古语的音译汉文,是“很多水流汇聚的湖泊”的意思。而泊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汉文中湖泊的意思。
关于罗布泊这个名字为什么拼接成这样,有人认为是明清时期的人口流动导致的。在明清时期随着当地的汉人在当地和内陆往来,罗布淖尔就被拼接成了罗布泊。
不过罗布泊虽然取名自蒙古语,但是它和汉族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中国《山海经》中罗布泊被称为“幼泽”,而“泽”这个字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
在中国周王朝时期就有着大量“泽”的记载,而周朝的楚国境内就有着一个非常有名的“泽”,那就是云梦泽。
泽这个字是大湖的意思,罗布泊在《山海经》中被称为幼泽自然意味着在古代它是一个波光粼粼的大湖,和今天的荒漠地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而且因为罗布泊的海拔较高,身为一个大湖却有着七百多米的海拔,因此也有人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幼泽就是传说中西王母的瑶池。
罗布泊是如何产生的
那么罗布泊为什么在古代是一个大湖,到了今天却是一个荒漠呢?其实这主要是有两个方面引起的,一个是地质变迁,一个是人工干预。不过要说到罗布泊中的水是如何在地质变迁中消失的,就要说到罗布泊是如何形成的。
在大约2.4亿年前,现在的西藏地区出门还能望见大海。但是随着地质的变迁,印度和澳洲两个大陆板块撞上了现在的西藏地区,于是当时沿海的西藏在多个板块的挤压下成为了一片高原。而当时沿海的可不单单只有西藏,还有我国的新疆地区。
这几个大陆板块的积压不单单形成了西藏高原,还有天山、昆仑山以及阿尔金山等等山脉,而这几个山脉围绕着塔里木地区,使得塔里木地区成为了一个盆地。
这让塔里木盆地虽然有着上千米的“高海拔”,但是因为几大山脉的环绕,这个高海拔地区也只能成为盆地了。
既然是一个盆地自然就意味着容易积水,几大山脉的雪盖一旦融化就会流到这个盆地中,再加上降雨等等水源,使得塔里木盆地最低洼的地区形成了一片大湖,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罗布泊。
罗布泊海拔在700多米,在塔里木盆地中都属于低洼地区,因此汇聚到塔里木盆地中的水最终都流向了这个“洼地”。
有专家估计,罗布泊这个洼地形成约两百多万年前,在数百万年的演化中就形成一片大湖。在当时这个大湖有着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称之为内海都不为过。
我们先前说过,《山海经》将罗布泊称之为幼泽,而幼泽的寓意是刚刚形成的湖泊,当时的古人看到有小河的水源汇集到罗布泊中,于是误以为罗布泊刚刚形成。
然而和巅峰时期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比起来,《山海经》中记载的幼泽实际上已经属于晚年的行将就木了。
地质原因导致罗布泊干涸
在西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形成后,这一片地方就属于内陆地区了,再加上有高原阻隔,塔里木成为了封闭式的山间盆地,外界的湿润空气进不来,导致当地的降雨量连年减少。再加上我国西部属于高海拔,东部属于低海拔,因此西部的水源总是不断流向东部。
罗布泊这个大湖的水在近百万年来不断向着中国东部流去,于是罗布泊那2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不断萎缩。
现在只有塔里木盆地周围因为大量河水冲刷形成的广袤冲积平原才能窥见罗布泊当年的辉煌。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近千年来罗布泊已经行将就木,但是它在古代依旧属于一个大湖。
在我国汉朝时期,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因为在广袤的塔里木盆地沙漠里,罗布泊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绿洲,过往的行商如果要补充物资就得在这里停留。
而且在丝绸之路以及罗布泊的影响下这里还形成了一个古城,那就是我们熟知的楼兰古城。
不过在汉朝时期的罗布泊其实已经到了末年期,随时都有可能干涸,这导致罗布泊非常的不稳定。在公元400年前后,罗布泊因为一些河流改道导致再次萎缩,面积再一次大幅度减少,这也是楼兰古城灭亡的原因。
由此可见在近千年的罗布泊主要是靠着河流注水再维持着自己的面积。其实在罗布泊地区,这里的年降水量只有20毫米左右,但是它的年蒸发量却超过了3000毫米。
巨大的降水和蒸发量差距导致了罗布泊周围的干旱,也注定了罗布泊只能靠着细小河流的注水来维持自己的存在,一旦这些河流改道或停止注水罗布泊就难免干涸的命运。因此一些轻微的地质改变都会导致罗布泊干涸。
在上世纪的30年代有多国的科考队来罗布泊进行过测算,当时得出了罗布泊的面积大约有2000平方公里的数据。
到了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国又对罗布泊进行过一次测算,发现罗布泊的面积有所增大,达到了3000平方公里左右。不过对于这个“史前内海”来说,这一千平方公里左右的变化实在是微乎其微。
人工干预导致罗布泊干涸
在建国后我国为了开发新疆,在塔里木河以及周边河流流域修建了大量的水库,以保证当地居民的用水问题。
时至今日这里的水库已经达到了130多座,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我国在当地修建水库自然是要蓄水,而蓄水就意味着拦截了塔里木河下游的注水量,而以前的塔里木河河水最终是流向罗布泊的。
所以我国一修建水库罗布泊的面积就开始了极速萎缩,到了1973年,国际社会已经证明了罗布泊完全干涸,当年那么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的大湖再也不见了。
不过到了近些年,我国却观测到罗布泊正在“复活”,这片已经干涸几十年的“死亡之海”正变得碧波荡漾,那么在罗布泊主要注水河流基本被截断的情况下,水是从哪儿来的?这其实也是人工干预的结果。
我们先前说过,在大约2.4亿年前新疆可是临海的,当年印度板块和澳洲板块撞上来的时候让新疆地区截留了大量的海水,这些海水在历史演化中流向了在当地海拔较低的塔里木盆地,最终成为了当地的地下水。
这些海水经过了上亿年的浓缩和沉积,最终在罗布泊地区形成了钾盐。按一般人能理解的说法,就是当年新疆残留的海水流到罗布泊地下浓缩成卤水了。
钾盐在化工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钾盐是制作钾肥的重要原料,而钾肥在现代农业中是消耗量极大的一种肥料。
目前世界上的主要钾盐产出国为德、美、俄等国家,而布泊地下发现的巨型钾盐矿对于中国这个巨型农业国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开采罗布泊地下的钾盐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罗布泊为何再次碧波荡漾
那么如何开采罗布泊地下的钾盐呢?我国的做法是将罗布泊地下的卤水抽出来,然后将这些卤水堆积起来,因此在卫星照片上看,本来已经成为沙漠地区的罗布泊重新变得碧波荡漾了起来。
不过这种碧波荡漾是由浓度超高的含钾盐地下水带来的,因此这片碧波荡漾依旧是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
在1945年我国对罗布泊的勘探中,我国的科考队员还在罗布泊中捕获过一些大鱼,这说明当时罗布泊的生态是非常好的,但是现在的罗布泊生态和当时完全没法比。
再加上罗布泊的钾盐矿是以地下水的形式储存在罗布泊的,而大量抽取地下水的危害不言而喻,可能会对当地造成不可逆的生态损伤。
因此我国在罗布泊修建钾盐矿厂也引来了很多的非议,有大批大批的人反对开发罗布泊的钾盐。
结语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反对罗布泊的钾盐开采,因为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充满了文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人类早期形成文明的时候就灭绝了大量的动物,到了工业时代带来的大量污染也对环境造成了大量的破坏。
在新中国刚刚建国的时候,基础重工业对于环境的破坏可比现在大多了,那时候可没有环境保护法,工厂的污水和废气什么的就直接往河流中排放,甚至往农田里排放的都有。
而且除了环境,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还破坏了很多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比如建国后大建北京时还拆毁了故宫的多座城门。
但是我们现在却无法指责当初破坏环境以及文化的人,因为我们现在享受的发展红利以及便利生活都是他们当初破坏环境和文化带来的,我们若是对他们指责大有“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嫌疑。
更何况罗布泊的钾盐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不得不开采。
因此对于我们这一辈人而言,罗布泊是必然开发的,我们对它的伤害也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负面影响。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快在这种对环境的伤害中进行产业升级,发展出对环境伤害更小的开采技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