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妈妈的留言让人心酸:你考得越好,我越难过……
这两天,不少同学都收到了自己的大学通知书。
被心仪的学校录取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小七却看到了一位妈妈“另类”的发帖:
“儿子今年高考发挥的不错,不仅比三次模考的成绩都好,也考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我应该为他骄傲才是,但一想到他的志愿可能填的那么远,就莫名失落……”
“今天是7月9日,儿子打电话说录取通知书到了,让我赶紧回家和他一起拆。沉甸甸的信封里,放着的不仅仅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离开我们的车票。”
“今天是7月10日,距离儿子开学还有一个多月,距离儿子离开家也只剩一个多月。
“今天是7月11日,一夜无眠,儿子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应该为他高兴,可他马上就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一年也回不来几次了……”
这样的帖子,想必会有无数父母感同身受吧。
电视剧《小别离》中有这么一句话: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的确,身边的孩子越飞越高、也越飞越远。
但作为的父母的我们只能一边感慨,一边祝福。
回忆起高考那几天,几乎是全城送考,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陪考父母的身影。
考场的铃声一响,孩子们一窝蜂的往教室聚集,而他们的父母就站在原地头顶烈日,心怀希冀。
在浙大附中考场外有一位陪考妈妈的采访视频,就曾引发无数网友泪目:
“现在的每一场考试,我都觉得他在离我慢慢远去。但我仍然希望他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正巧,今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为《得与失》。
这其实也可以解读为:对于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孩子们来说,高考后他们将得到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天地,施展梦想;对于朝夕陪考呕心沥血的父母们来说,他们将失去亲密无间的子女,送他们远行,看他们去向远方。
《无问西东》里有这样一段话:
“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
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父母们就是这样给孩子托底的人,他们既盼你前程似锦,又怕你离家万里。
高考是一场结束,也是一场开始。
往后,没有了父母的严防死守,你可以肆无忌惮的熬夜追剧、上网打游戏,而父母却会因为你的离开而陷入漫长的失落。
但他们别无他法,这是为你的人生而不得不做出的让步。
提起自家的熊孩子,想必很多父母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在网上随便翻翻,就能看到大家花样百出的吐槽:
“叫儿子写作业前,我们是小区里出名的模范母子,谁见了都能说一句妈妈温柔、儿子懂事。叫儿子写作业后,我们家直接就是战争现场,说句鸡飞狗跳完全不过分。”
“我们家的气氛什么时候最剑拔弩张,那无疑是闺女放学之后。我只要随便和她聊起什么话题,最后的结果都一定会吵起来,真搞不懂现在的孩子啊。”
“我们家才初三,这陪读之路还有三年,我真的是精疲力尽了!每每和孩子生气完,都在心里无数次的叹气:'你什么时候才能懂事’。”
不少父母都盼望着孩子能够早早长大,自己撑起一片天,但是去年兰州一位高三班主任的临别寄语,却让父母们放下了这样的念头:
不要抱怨陪伴孩子写作业累人,用不了几年,你看着孩子房间熄灭的台灯,一片漆黑。
会怀念那个小小的背影,坐在那里,一会写写字,一会摸摸脑袋,一会玩玩笔,一会喊妈妈来一下……
看着孩子空空的卧室,好想早上叫他起床上学。但此时,也许他已离开你在千里之外,那间熟悉的卧室,已经成为他的旅馆。
不是你上辈子造了什么孽,才会陪伴他学习。而是你们修了几辈子的缘,才会有今生的相遇。
不必盼着把孩子送走,总有一天,他自己会离开,头也不回。
的确孩子早晚会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但或许那时也会离你远去。
一定有许多孩子抱怨过父母管自己管得太严,让自己觉得透不过气了吧。
于是,你们卯足了劲,想要逃离他们。
在电视剧《少年派》中,曾有这样一幕,为了能够让女儿林妙妙更好地投入高三的备考,妈妈王胜男决定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
但却遭到了妙妙的强烈反对。于是,父亲林大为为了开导女儿,给她画了一张时间格:
“人这一辈子,按平均寿命七十五来算,一生也就活九百个月,就这么多格子。我跟你妈今年四十六岁,已经活过了五百五十二个月,这些日子都没了,就剩下这一点格子。
你说考上大学,离家越远越好,远到你妈的手够不着你。那么你上大学四年,每年也就回家两次,一年按三个月算,四年也就再陪我们十二个小方格,日子不算多。
人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一家人朝夕相处的日子,其实并不多,爸爸妈妈都很珍惜。高三了,与其说是我们陪你,不如说是,让你多陪陪我们。”
曾在网络上看过这样一段话:
7岁以前,家是孩子的全部;7-12岁,家是晚上;13-18岁,家是周末;18-22岁,家是寒暑假;22岁以后,家就是春节……
的确,小的时候,我们总觉得十几年的时间很长,但长大后,才明白这其实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情。
现在你拼了命,想要逃离父母,但以后或许你就会为今天的想法感到懊恼。
人生总归是短暂的,父母子女一场,所谓相伴的时间也不过数年,请别让自己留有悔恨,也别让父母怀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