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127)不合群

读通鉴(127)不合群

孝哀皇帝中

建平二年丙辰,公元前5年,春,正月,有星孛于牵牛。

丁、傅宗族骄奢,皆嫉妒傅喜为人恭俭。又加上,傅太后一定要求称尊号,与成帝母王氏齐尊;傅喜与孔光、师丹共同坚持认为不可。皇上重违大臣正议,又内迫傅太后,依违者好几年。傅太后大怒,皇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傅喜。傅喜终于不能顺关傅太后心意。朱博与孔乡侯傅晏连结,共谋成尊号一事,数燕见,奏秘件,毁短傅喜及孔光。丁丑,皇上遂策免傅喜,以侯回家。

注:一个人在犯罪集团里面,你和大家不合群,群体就容不下你,一个实习生到银行工作,因为领导敬酒没有喝就被打两个耳光,为什么?不合群。傅喜在一群犯罪分子里特别扎眼。

御史大夫官既罢,议者多以为古今异制,汉自天子之号下至佐史,皆不同于古,而独改三公,职事难分明,无益于治乱。于是朱博上奏言:"按老规矩:选郡国守相高第为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次有序,所以尊圣德,重国相也。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大夫而为丞相,权轻,非所以重国政也。臣愚以为大司空官可撤掉,复置御史大夫,遵奉旧制。臣愿尽力以御史大夫为百僚率!"皇上从之。夏,四月,戊午,改拜朱博为御史大夫。又以丁太后兄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置官属;大司马冠号按老规矩。

傅太后又独自下诏给丞相、御史大夫说:"高武侯傅喜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师丹同心背叛,放命圮族,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

丞相孔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议之仇隙,又重忤傅太后所指。由是傅氏在位者与朱博为表里,共毁谮孔光。乙亥,策免孔光为庶人。以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封阳乡侯;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殿中郎吏陛者皆听得很清楚。皇上以问黄门侍郎蜀郡扬雄及李寻。

李寻对答说:"此《洪范》所谓鼓妖者。师法,以为人君不聪,为众所惑,空名得进,则有声无形,不知所从生。其《传》说:'岁、月、日之中,则正卿受之。'今以四月日加辰、巳有异,是为中焉。正卿,谓执政大臣也。宜退丞相、御史,以应天变。然虽不退,不出期年,其人自蒙其咎。"

扬雄亦认为:"鼓妖,听失之象也。朱博为人强毅,多权谋,宜将不宜相,恐有凶恶亟疾之怒。"皇上不听。

注:李寻这是第二次劝皇帝,说的非常直接,皇帝却有恃无恐,不以为意。

朱博既为丞相,皇上于是用其议,下诏说:"定陶共皇之号,不宜复称定陶。尊共皇太后曰帝太太后,称永信宫;共皇后曰帝太后,称中安宫;为共皇立寝庙于京师,比宣帝父悼皇考制度。"于是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秩皆中二千石。傅太后既称尊号。特别放肆,与太皇太后说话,直称其为"妪"。这时丁、傅以一二年间暴兴尤盛,为公卿列侯者甚众。然皇帝不太假以权势,不如王氏在成帝时。

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奏言:"前高昌侯宏,首建尊号之议,而为关内侯师丹所劾奏,免为庶人。时天下衰粗,委政于师丹,师丹不深惟褒广尊号之义,而妄称说,抑贬尊号,亏损孝道,不忠莫大焉!陛下仁圣,昭然定尊号,宏以忠孝复封高昌侯;师丹恶逆暴著,虽蒙赦令,不宜有爵邑,请免为庶人。"奏可。

又奏:"新都侯王莽前为大司马,不广尊尊之义,抑贬尊号,亏损孝道,当伏显戮。幸蒙赦令,不宜有爵土,请免为庶人。"

皇上说:"以王莽与太皇太后的家庭,勿免,遣就国。"及平阿侯王仁臧匿赵昭仪亲属,皆遣就国。

天下很多人觉得王氏可怜。谏大夫杨宣上秘奏说:"孝成皇帝深惟宗庙之重,称述陛下至德以承天序,圣策深远,恩德至厚。惟念先帝之意,岂不欲以陛下自代,奉承东宫哉!太皇太后春秋七十,数更忧伤,敕令亲属引领以避丁、傅,行道之人为之陨涕,况于陛下!时登高远望,独不惭于延陵!"皇帝深感其言,复封成都侯王商中子王邑为成都侯。

注:朱博本来是王氏的扶持的势力,但王氏有权的时候,没有能保住他的官位,他投靠傅家,投靠之后,也知道必须要把王氏给彻底打倒,就从师丹开始,哀帝这个人做事,就是这样的,做不彻底,傅家和王氏已结大仇,在这种斗争过程中不下死手,就是给自己留后患。史家这里说天下多冤王氏,天下人就变得这么快,王氏在位时骄奢,天下人恨他们,现在被打压,天下人又开始觉得王家可怜。

朱博又奏言:"汉家故事,置部刺史,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前罢刺史,更置州牧,秩真二千石,位次九卿;九卿缺,以高第补;其中材则苟自守而已。恐功效陵夷,奸轨不禁。臣请罢州牧,置刺史如故。"皇上从之。六月,庚申,帝太后丁氏崩,诏归葬定陶共皇之园,发陈留、济阴近郡国五万人穿复土。

注:州牧的权力很大,这也间接给后来群雄争霸带来了便利,实质上分了皇家的权力,朱博这个建议是对的。

之痢,成帝在时,齐人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以教渤海夏贺良等。中垒校尉刘向上奏甘忠可假鬼神,罔上惑众;下狱,治服;未断,病死。夏贺良等复私自相教。皇上即位,司隶校尉解光、骑都尉李寻向皇帝报告夏贺良等人的情况,皆待诏黄门。数召见,陈说"汉历中衰,当更受命。成帝不应天命,故绝嗣。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得道不得行,咎殃且无不有,洪水将出,灾火且起,涤荡民人。"皇上经常生病,冀其有益,遂从夏贺良等建议,诏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漏刻以百二十为度。

秋,七月,以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部为初陵,勿徙郡国民。

皇上既改号月余,寝疾自然好了。夏贺良等复欲妄自变改政事,大臣争以为不可许。夏贺良等奏言:"大臣皆不知天命,宜退丞相、御史,以解光、李寻辅政。"皇上认为其言无验,八月,下诏说:"待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信道不笃,过听其言,冀为百姓获福,卒无嘉应。夫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六月甲子诏书,非赦令,皆蠲除之。贺良等反道惑众,奸态当穷竟。"皆下狱,伏诛。李寻及解光减死一等,徙敦煌郡。

皇上以寝疾,尽复前世所尝兴诸神祠凡七百余所,一岁三万七千祠云。

傅太后怨傅喜不已,使孔乡侯傅晏放风给丞相朱博令奏免傅喜的侯爵。朱博与御史大夫赵玄商议,赵玄言:"事已前决,得无不宜?"

朱博说:"已许孔乡侯矣。匹夫相要,尚相得死,何况至尊!朱博唯有死耳!"赵玄即许可。朱博不喜欢独自斥奏傅喜,以故大司空汜乡侯何武前亦坐过免就国,事与傅喜相似,即并奏:"傅喜、何武前在位,皆无益于治,虽已退免,爵土之封,非所当也。皆请免为庶人。"

皇上知傅太后一向尝怨傅喜,疑朱博、赵玄承太后指意,即召赵玄诣尚书问状,赵玄辞服。有诏:"左将军彭宣与中朝者杂问",彭宣等奏劾"朱博、赵玄、傅晏皆不道,不敬,请召诣廷尉诏狱"。皇上减赵玄死罪三等;削傅晏户四分之一;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朱博自杀,国除。

九月,以光禄勋平当为御史大夫;冬,十月,甲寅,迁为丞相;以冬月故,且赐爵关内侯。以京兆尹平陵王喜为御史大夫。

皇上欲令丁、傅处爪牙官,是岁,策免左将军淮阳彭宣,以关内侯归家,而以光禄勋丁望代为左将军。

乌孙卑爰疐侵盗匈奴西界,单于遣兵击之,杀数百人,略千余人,驱牛畜去。卑爰疐恐,遣子趋逯为质匈奴,单于受,以状闻。汉遣使者责让单于,告令还归卑爰疐质子。单于受诏遣归。

注:朱博就是多姓家奴,一会儿听这个的,一会儿听那个的,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是正确的,皇帝党和太后党本身也有不同,虽为母子,遇到权力也有差别的,朱博这个人能混到丞相,说明当时的人才调零了。

(0)

相关推荐

  • 《西汉趣事》之三十六:丙吉隐善 宣帝报恩

    御史大夫丙吉和丞相魏相同心协力,辅助治理政事,汉宣帝很尊重他们.丙吉为人深厚,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对于皇曾孙刘病已的遭遇,和自己救助的情况,丙吉绝口不提.所以朝廷也不知道他的功劳. 恰巧掖庭的宫婢则让别 ...

  • 汉哀帝纪(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御史大夫是什么样的官职?

    ​御史大夫为秦代设置的官名,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共同议决.丞相位缺, ...

  • 资治通鉴第三十四卷·汉纪二十六(孝哀皇帝中)

    起柔兆执徐,尽著雍敦牂,凡三年. 孝哀皇帝中 ◎ 建平二年丙辰,公元前5年 春,正月,有星孛于牵牛. 丁.傅宗族骄奢,皆嫉傅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孔光.师丹共执以为不可.上 ...

  • 解析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敌:损刚益柔. 译文: 要迫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境地,不一定要采用进攻的方法:根据强弱相互转化的道理,先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它由强变弱,陷于被动,而我方则变被动为 ...

  •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嘉平二年庚午,公元250年 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当初,会稽人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孙亮,吴主有偏爱.全公主既与太子孙和有矛盾,想要预先自 ...

  •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己巳,公元249年 春,正月,甲午,皇帝谒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与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皆跟从前往.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 ...

  •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嘉平三年辛未,公元251年 春,正月,王基.州泰攻击吴兵,皆攻破,降者数千口. 三月,任命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夏,四月,甲申,任命王昶为征南 ...

  •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春,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进击柤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幽州刺史毌丘俭因为高句骊王位宫数次侵叛,督诸军征讨:位宫败走,毌丘俭于是屠丸都,斩 ...

  •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性价比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比对 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 春,正月,朔,蜀汉大将军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沉醉,郭修起身而刺杀费祎,刺杀成功.(这个人准备刺杀刘禅的.) 费祎生性 ...

  • 读通鉴(248)博弈的平衡点

    读通鉴(248)末大必折,尾大难掉 魏国宗室曹冏上书说:"古代的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政治败坏得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敝也劫夺.先圣知道其中道理,故 ...

  • 读通鉴(254)曹魏被落井下石

    读通鉴(254)曹魏为何没有忘身捐躯以扶纲常的重臣? 感悟:天下所有做大事的人,实际上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最初所得靠什么?之后维持凭什么?得天下不以道,守天下不以仁,用人才不以礼,这是曹魏这个庞大 ...

  • 读通鉴(147)假装很忙

    读通鉴(147)大家都在虚张声势 解读:博弈论说,很多时候博弈中却并不是全都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项,有的时候只能选择当下最优,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就不能介意一时的成功与失败,更不会在意对一部分人好,对 ...

  • 读通鉴(255)谯周的虚名与危害

    读通鉴(255)贾充和谯周这些人的作用 甘露元年丙子,公元256年 春,正月,汉国姜维进位大将军. 二月,丙辰,皇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诸儒论夏少康.汉高祖优劣,以少康为优. 夏,四月,庚戌,赐大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