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的诊治要点与用药经验

一、诊治要点

临床上诊治痹证,首先应分寒痹、热痹两大类型,再按病邪偏盛的程度不同,进行辨证施治。

热痹,一般以关节肌肉红肿热痛,运动受限为主证。偏热则发热口渴,灼热作痛,触摸不得,得冷则舒。舌质红、苔黄厚干,脉弦数;偏风则疼痛游走不定,恶风,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偏湿则关节肿大较著,按之痛剧,活动障碍明显,舌质嫩红、苔黄厚腻,口渴而饮水不多,脉濡滑等。

寒痹的主证为关节肌皮触之冰冷,骨节筋脉痠痛,喜按打叩击。特点是体位变换,如蹲起时初均不利。偏寒则畏寒,关节疼痛得热则舒,纳少便溏,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弦紧;偏风则恶风,遇风则刺痛,疼痛走窜,舌淡苔薄白而干,脉缓;偏湿则见痠胀疼痛、重著,舌淡苔白而腻,脉濡等。痹病的基本病变是“瘀”,病机是“闭”,因此“通”是治疗痹病的主要法则。在具体治疗上,除应掌握该病的病因、病性外,还应结合病位、兼证等情况以辨治。

二、临床用药

临床治热痹,我一般选用白虎汤为主加减,偏热者多用白虎桂枝汤加地骨皮、丹皮、丹参;偏风者多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羌独活、威灵仙、当归;偏湿者,多用苍术白虎汤加黄柏、山栀、防己、木瓜、白术、茯苓等。

寒痹常以桂枝附子汤为主化裁,其中偏寒者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片姜黄等;偏风者以桂枝附子汤合蠲痹汤加减,其中必用川芎、当归、丹参;湿重者则用桂枝附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细辛、苍白术、山药等。

此外,部位引经药的应用,往往对痹病获效起着很大的作用。如上肢疼痛我常用片姜黄、桂枝;下肢疼痛常用独活、怀牛膝、宣木瓜、五加皮;腰背疼痛可加川断、杜仲、狗脊、功劳叶;骨节疼痛可加威灵仙、补骨脂;肌肉疼痛可加雷公藤等。

临床上治疗痹证,若辛热散寒、祛风燥湿之品用之过多,疼痛非但不止反而加重,这时应重视全身情况,即气血阴阳的盛衰而适当加些补气养血、滋阴和阳的药物后,则疼痛能够减轻。如气虚我常加黄芪、党参;血虚常用当归、鸡血藤、活血藤;阴虚加桑寄生、枸杞子;阳虚加仙茅、补骨脂等。

对于痹证的组方,我认为附子、川乌、草乌是不可缺的。但此三味药峻猛,且有毒性,犹如奇才怪癖,一般人不敢轻易动用,这是很遗憾的事情。附子辛温大热有毒,走而不守,性烈力雄,有补火回阳,通经散结之功。善治一切沉寒痼冷之证,为祛散阴寒的首选药物。附子用量我一般用15克以上,我认为附子用量必须视病情要量大。量小则疗效不显,此外,附子还有“坚肌壮骨”、“好颜色”的美誉。川草乌的作用基本相同,均具有明显镇痛和局麻作用。临床上以疼痛为主的痹证,笔者认为不论其属寒属热均可在基本方上加用制附子、制川草乌。此三味药,川草乌善于止痛,附子优于散寒,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不要饮酒,因乙醇能促进乌头碱的吸收,从而加强附子的毒性,导致中毒。亦不可与麻黄同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可伍以秦艽,以增强镇痛之功。

鸡血藤、活血藤均有强筋壮骨、调经活络、祛瘀止痛之功。鸡血藤养血之功优于活血藤而活血藤更适于活血,故我喜于二者同时并用,于血虚而兼瘀者的痹病,二药相得益彰,以冀补血而不滋腻,活血而不伤气。

对于痹证偏风者,川芎一药是必不可少的。因该药为血中之气药,可行血而灭风,又有祛风作用。中医治法中有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寒因寒用,热因热用,我认为还应有川芎之类祛风行血之“行因行用”。痹证偏风则疼痛游走,可谓行因,川芎作用行而不守可谓行用。

近年来对于雷公藤治疗痹证的报道很多,有效率为87.74〜98.4%,已被公认为是治疗痹证的有效药物。雷公藤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对疼痛以关节周围组织,尤其是肌肉痠痛不止疗效较好。我对该药的体会是对肌肉筋脉疼痛的缓解效优于骨节间者。对于顽痹或伴有关节挛缩变形者,祛风之品当灵活加用,我常加全蝎一条,或用乌梢蛇一条,除去头部与外皮,酒制后,研成细末分吞,疗效较满意。

对于痹证的服药时间最好是在早晨与夜睡前各服一次。因痹证患者活动障碍以晨起为甚,其疼痛以夜间加剧,晨晚分服中药,意在病作前及时截治,有利于药效的发挥,控制病情发展。同时宜注意环境的冷暖,防止外邪侵袭,而且还应长期进行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挛缩、变形,加快功能的恢复。

最后,谈一下痹证的外治法,因外用药物可直接对病灶发挥作用,且多可舒筋活血止痛,性味辛温香窜,可使局部气血活动加强,此又有助于内服药物作用的发挥,所以临床上我常在内治法的基础上辅以外治法,常用的有巴豆饭敷法、止痛擦剂、解痛布、熏洗法等,此外还有按摩、针灸等法。

三、验案举例

杨XX,男,46岁,教师,1984年8月2日初诊。患者全身关节痠痛,以肘膝关节为剧,延今五载。经某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屡服中西药罔效,病情逐渐加重。经他院建议转我处诊治。时值炎热酷暑,患者竟身着棉衣,自觉恶风畏寒,四肢不暄,肘膝关节肿胀痠痛,屈伸不利,精神倦怠,纳谷寡味,便稀溲清。脉象沉细,苔白腻、舌质淡。査体温38.8℃,白细胞总数12200/立方毫米,分类:中性72%,淋巴28%。血沉60毫米/小时,抗“O”为1200单位。

此属寒湿蕴于经络肌表,气血不畅,营卫失和而成痛痹(风湿性关节炎)。治立袪寒渗湿、通络和营为法。自拟三仙汤合三妙丸加味进治。

处方:仙灵脾20克,仙茅、威灵仙、怀牛膝、鸡血藤、活血藤、干地龙各15克,制附块、制川乌、制草乌、川桂枝各12克,苍术、黄柏各9克。另用小乌梢蛇一条,除去头部与外皮,酒制后,研成细末分吞。外用解痛布。

8月17日二诊:肘膝关节剧疼减轻,余恙如前。仍以原方增大温阳药量。制附块、制川草乌、川桂枝均加至20克再进。

9月1日三诊:药后四肢转温,不恶寒,肘膝关节活动自如,疼痛消失,精神亦振,纳谷明显增加,实验室各项有关检查均已在正常值范围。再拟前方去附块、川草乌、黄柏,加秦艽、当归、丹参各15克,川芎12克,以白蜜为丸,日服三次,每服15克。

9月20日四诊: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仍在正常值范围。嘱停药追访五年,病情稳定,未有复发。

按:本案痹证,关节以疼痛为主,又有在炎暑之季身着冬衣,肢冷畏寒,便稀溲清,脉象沉细,苔白质淡之症,可谓痛痹。但患者又有关节肿胀、活动欠利、苔白腻,神困等湿邪为患之象,而知湿邪在本案病变形成的作用仅次于寒邪,故本案三邪致病中以寒邪为主,湿邪其次,风邪又次之。故以三仙汤温阳祛寒,三妙丸除湿为辅,兼以加味药祛风通络止痛。三仙汤由仙灵脾、仙茅、威灵仙三药组成,功能温肾壮阳而祛寒,温通经络而止痛,增以附块、川草乌、川桂枝、鸡活血藤以加强其温通经络止痛的作用。三妙丸方燥湿为主,又可通络,兼以干地龙、乌梢蛇祛风,全方虽对风寒湿三邪均兼顾施治,但主次有别,从而较快地治愈了疾病。

中医诊断的痹证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病内涵基本一致,是一组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病变累及骨、肌肉、关节、皮肤、血管等组织的疾病。目前,西医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疗效也不是很确切,中医药治疗痹证具有悠久的经验积累和较明显的效果,故风湿病也被认为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

国医大师李济仁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学”传承人张舜华教授,行医皆 60 余载,他们在内科、妇科、儿科等众多疑难杂病的临床治疗上经验颇丰,尤擅痹证等顽疾的治疗。两位教授对于痹症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遣方用药常以新安医理为指导,屡获良效。笔者作为二老的学术继承人,长期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两位教授对痹证的治疗经验及特点总结如下:

1 痹证的病因病机

痹证的病因始见于《内经》、《素问·论篇》中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强调了外邪致病的重要性。二老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痹证除以上致病因素外,其发病机制还与脾虚外湿易侵、血虚外风易感、阳虚外寒易入、阴虚外热易犯、正虚外邪易干有关。内风、内寒、内湿、内热痰浊、瘀血等,亦可留于经络、停滞关节、闭阻气血而发痹证。

此外,尚有部分痹证发病时并无外感,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痛风、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等疾病,多与劳逸失调、饮食失宜、七情所伤、脾胃虚弱、水湿内停,或痰饮内生有关。另外,肝肾不足、筋脉失养,或外伤内瘀使气滞血瘀,亦可引发本病。李教授认为,痹证可生于内,亦可发于外,如饮食失宜致痹,长期饮酒可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嗜食动物内脏、肉类、鱼虾类食物等可诱发关节痛,就是很好的例证。张教授认为,不论哪一种类型的痹证,大都有关节肢体肿胀,故都离不开湿邪。湿留肌肤,可见肌肤肿胀疼痛;湿留关节,则肿痛不已;若痰湿瘀久,还可致关节肿胀变形。因此,两位教授认为痹证病初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肌表;病久以虚实夹杂偏多,病位在经络;进一步还可累及脏腑,表现为心气不足、脾胃虚弱,或肝肾亏损、气血凝滞,或痰瘀互结的病理现象。

同时,李教授还十分重视痹证的病因、病机与络脉之间的关系,认为风寒湿热等外邪反复、夹杂侵犯肢体关节,袭入络脉,以致络脉痹阻或络脉空虚,而招引内邪,即无形之虚邪(血虚生风,阳虚生寒,阴虚生热)同气相求,合并侵犯,激发机体反应,从而正邪交争并用,络脉瘀阻,引起以下的病理演变:寒、热诸邪侵入络脉,填塞阻逆,蕴而为毒。

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所谓:“寒入络脉,气乘填塞阻逆。”寒毒、热毒郁滞胶结于络脉,损害肢节,耗伤机体,同时邪毒为有形之病理产物,亦可阻迫络道恣行。“毒”可视为外邪(风、寒、湿、热、毒等六淫时邪)、无形之虚邪、内生之邪(痰、湿、瘀)等的综合病因病理。毒邪侵袭、潜伏体内,可致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关系失常,引起阴阳偏盛、偏衰而罹病,且常为缠绵难愈。

2 痹证的诊断与分型

对痹证诊断,两位教授认为痹证的寒、热、风、湿等具有病因、病理、症状属性等多方面重要意义,其中寒、热的代表性以及特征性更为明显,并可致痰、瘀,可致虚损。对痹证的辨证应从病因入手,辨别标本,着重以寒、热分证论治。常是以风寒湿热的偏胜、兼夹、错杂、转化为分证依据,分为风湿热型、风寒湿型、寒热错杂型等。

3 痹证的治疗

李教授认为,痹证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治愈,故治疗时应以某方为主,大法基本不变,辅药随证加减,以体现变中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规律,守法守方相当重要,切不可主方、大法变动不休,并针对痹证的每一证型,确定了大法和主方。

治疗上,除针对性的治法外,多兼以祛瘀、化痰、通络、扶正法为主。此外,根据痹症的临床特点,李教授在国内还提出了治疗早、中期类风湿的“寒热三期新疗法”,即:主要针对类风湿早期、活动期的寒性疗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络);针对类风湿早期、缓解期的热性疗法(补益肝肾,温阳益气);对于类风湿中期病情复杂、病势迁延的患者,采用寒热并用疗法(脏腑、气血、寒热并治)。张教授对于痹症的治疗,除内治法外喜配合外治法,常用的有巴豆饭敷法、止痛擦剂、熏洗法等,还用一些按摩、针灸等方法。痹病多四肢关节筋脉,外治药物可直接对病灶发挥舒筋、活血、止痛的作用,且此类药辛温香窜,可加强局部气血活动,又有助于内服药物作用的发挥。常用的外治法药物包括:透骨草、川芎、肉桂、附子、川乌、草乌、寻骨风、老鹳草、当归等。

寒痹:其主症为关节肌肤触之不温,疼痛部位较深,喜按打叩击,关节活动障碍,特点是畏寒,关节疼痛得热则舒,伴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沉弦缓。偏风者,恶风,遇风刺痛,疼痛走窜不仅限于骨节间,还在关节周围肌肤,舌淡苔薄白而干,脉缓;偏湿者,见骨节皮肤酸胀疼痛,疼痛部位以肌肉为主,舌淡苔薄白而腻;单纯寒型者,无偏风、偏湿症状,而出现一派纯寒之象。总的病机为寒凝络脉、络脉淤阻、不通则痛。治疗以桂枝附子汤为主。偏寒者加巴戟天、补骨脂、仙灵脾、片姜黄等;偏风者用桂枝附子汤合蠲痹汤加减,其中必备川芎、当归、丹参;偏湿者用桂枝附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细辛、苍术、白术、山药等。

热痹:其主症为关节肌肉红肿热痛,痛及皮、骨,轻按重按均不可耐,运动障碍,特点是关节疼痛得冷则舒,舌质红,苔黄厚而干,脉数。偏风者,骨节间似风走窜,病变累及多关节,恶风,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偏湿者,多见关节肿大,按之剧痛,下肢为甚,活动障碍明显,舌质嫩红,苔薄黄厚腻,口渴饮水不多,口黏口淡;单纯热型者,无偏风、偏湿症状,而出现一派纯热之象。此乃湿热之邪壅于络脉,络脉瘀阻,则见局部红肿热痛。治疗以自拟清络饮为主,其组成为苦参、青风藤、黄柏、萆解等,偏热者多用清络饮加地骨皮、丹皮、丹参;偏风者加羌活、独活、防风、川芎;偏湿者加防己、泽泻等。

顽痹:顽痹是对痹证屡发不愈,形成肢体关节变形,难以屈伸,步履艰难,甚则卧床不起,身体羸弱者之称。其病机主要为病久痰瘀胶着于络脉,络脉不和,则病久难已。李教授对顽痹的治疗常从虚、从瘀、从痰辨治,如合并痿证者则痹痿同病,从肝肾论治,用此四法辨治,取效颇佳。

4 用药经验

对寒痹的组方,两位教授认为附子、川乌、草乌是不可缺的,但此三味药峻猛且有毒性。附子辛温大热,有毒,走而不守,性烈力雄,有补火回阳、通经散结之功,善治一切沉寒痼冷之证,为祛散阴寒的首选药物。川乌、草乌的作用基本相同,均具有明显的镇痛和局麻作用。对热痹的组方,李教授重视应用苦参一药,认为苦参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良效。以苦参治疗痹证,与《圣济总录》中治疗肌痹之“苦参丸”属意相近。同时,常配用功擅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青风藤诸药。李教授在痹证治疗中,还十分重视引经药的应用,对痹证起效有很大作用。如上肢疼痛,常用片姜黄、桂枝;下肢疼痛,常用独活、怀牛膝、宣木瓜、五加皮;腰背疼痛,加川断、杜仲、狗脊、功劳叶;骨节疼痛,加威灵仙、补骨脂;肌肉疼痛,加雷公藤等。“择时施治”是李教授治疗痹证的又一重要特色。他认为痹证的服药时间最好在早晨与夜睡前各服 1 次,因痹证患者活动以晨起为甚,其疼痛夜间加剧。晨、晚分服中药,意在疾病发作前及时截治,有利于药效的发挥,控制病情发展。同时,注意环境的冷暖,防止外邪侵袭,还应长期进行功能锻炼,以防关节挛缩、变形,加快功能的恢复。痹证的常用中药,雷公藤被公认为是有效药物,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李教授认为,雷公藤对缓解肌肉、经脉疼痛的效果优于骨关节间疼痛。

5 小结

两位教授根据 60 年的临床经验提出:痹证的发病是因正气不足,外感寒湿热,或因外伤、劳逸,或因饮食失宜,或七情所伤而致;内风、内寒、内湿、内热(火)、痰浊、瘀血均可留于经脉、停滞关节、闭阻气血而发痹证,其既可因外而发,又可因内而病。李教授认为,痹不离湿,痹不离虚,痹不离瘀,痹不离痰,对痹、痿同病从肝肾辨治。对痹证的辨证治疗,李教授将痹证临床分为热痹、寒痹、顽痹及相应偏风、偏湿六型,辨证精辟,选方准确,用药灵活,效果独特。

痹证,皆因风寒湿三气得血气之虚,趁袭人体,闭阻经络,阻滞气血,凝结关节肢体而发。故治痹之法,不离调气血,疏通经络。气血调和,经络通畅,何痹之有?临床中以风气盛者为行痹。以风邪善走窜,走而无定处,当以养血祛风通络之法;寒气甚者,痛而不走,以寒能凝聚关节,阻塞血脉,当以温经散寒通络之法;湿气盛者,重阴之邪,湿能淫物,邪羁关节,痛处不移,肢体重着酸楚,甚则麻木,尚有素体阴虚或麻木之分,虚则太阴,实则阳明,而见寒湿之痹或温热之病。当以温化寒湿通络或清热利湿通络之法;痹病日久,正虚邪恋,病邪深入筋骨,血脉,流注关节。经气不畅,络血不行,阳气不达,则邪气肆虐。凡久病入肾,邪深入骨,精血日益暗耗,肝肾更显不足,症以身体羸弱,肢体关节疼痛彻骨,不得屈伸,羸弱履艰,当以补益肝肾、 填精补髓通络之法。
临症痹证的临床表现虽各有区别,但均与气血闭塞不通有关,血脉闭塞不通是痹证的主要病机,治疗应以疏通血脉、 经络、散其痹结为要。

1、 益气养血 祛风通络

风痹之症,以多个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为特点。人身经络骨骱,赖气以煦之,血以濡之。 邪气侵入人体,其气必虚,证见形寒发热,肢体关节疼痛,上下游走功能活动受限,面色苍白,精神懈怠,言沉语懒,舌苔薄白,脉沉细弱。 此症素体营血亏虚,脉络失于濡养,外邪乘虚侵袭,临床以益气养血、 祛风通络为要,取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之意,投以黄芪四藤汤加味(经验方)。

方药:黄芪 60g 当归 20g 白芍 15g 生地 30g 川芎 12g 石楠藤 15g 海风藤 15g 鸡血藤 20g 络瓜藤 15g
方析:方中以黄芪为君,益气生血,在痹证中率大队养血,通络之四藤,直捣病所,四物汤补血活血,四藤逐湿通络舒筋,全方具益气养血通络之功。
病历:张某,女,28 岁,干部。2005 年 10 月 1 初诊
患者产后半年右肩肘关节疼痛月余,上下游走不定。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受风吹时加剧,血沉 90mm/h,月经量少色淡,头晕,四肢无力。舌苔白,脉细。诊断:风痹。因产后营血之虚,风邪乘虚入络,痹阻脉络。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方以黄芪四藤汤加味,服半月而病痊愈。

2、 温经散寒,除湿通络

寒痹以肢体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重,伴肢体发凉为其特点,又称为痛痹。痛则不通,寒邪凝阻经络故痛,寒为阴邪故发凉。治疗当以寒为温之,佐以通络除湿,方以麻黄汤加味。

方药:麻黄 12g 桂枝 12g 赤芍 20g 当归 15g 地龙 15g
木瓜 12g 甘草 6g 红枣 20g 制川乌 3g 灵仙 15g
方析:麻黄、 桂枝宣透皮毛腠理;地龙通络祛风;当归、 赤芍养血活血;木瓜、 甘草味酸甘缓急止痛;川芎除寒开痹温通经络;灵仙入络止痛。全方具温经散寒通络之功。

3、 清热利湿 凉血通络

湿热之痹,因湿为阴邪,留居体内,蕴而成热,留阻经络肢节,壅遏血脉,气血运行受阻。临床以关节重着麻木,酸楚肿胀,关节红肿灼热,小便黄赤,口干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利湿,凉血通络,方以四妙散加味。
方药:苍术 20g 黄柏 15g 苡仁 30g 川牛膝 15g 生地 30g 桑枝 15g 防己 15g 秦芄 15g 萆解 20g 蚕沙 20g
忍冬藤 30g

方析:方以黄柏、 防已清湿热;苡仁、 蚕沙、 萆解除湿利筋骨;桑枝,秦芄除风濡筋;生地凉血解毒。全方具有清热利湿通络之功。

4、 益气健脾 祛湿化痰通络

凡痹症日久,湿变为痰,痰留关节,淤阻经络,关节肿大,肢体重困麻木,屈伸不利,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骨关节肿大变形,临床称之为痰痹。《证治要诀》 :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胀痛,两手软弱,医误以为风,投以祛风之剂,非其治。宜以导痰汤加木香,姜黄之类,治当以化痰通络为法,方以苍南汤加味(经验方)。

方药:苍术 20g 天南星 10g 苡仁 30g 化红 12g 黄芪30g 甘草 6g 羌活 12g 木瓜 15g 灵仙 15g 萆解 20g 郁金 15g 蜈蚣 3 条 浙贝 12g 生姜 12g 党参 30g
方析:黄芪、 党参益气健脾除湿痰;苡仁、 南星、 苍术、 羌活,木瓜健脾燥湿祛痰,蠲痹止痛;蜈蚣祛风通络除痰湿。郁金解郁行气化痰;灵仙除湿通络化痰结;萆解祛浊分清驱痰湿;化红消痰利气散结。古人云: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

5、 补肝肾,壮骨通络

痹症之发生总由腠理空虚,营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所致,凡久而不愈,邪伏较深,骨弱血亏虚。久病入肾,邪深至骨,精血内亏,肝肾不足,而成骨痹。临症可见身体嬴弱,肌肤枯涩,筋骨挚痛,伸屈不利,甚者痿软履艰,伴头晕眼花,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骨痹。治则补肝肾,壮骨通络。方以金匮肾气丸加味。
方药:熟地 30g 山萸 15g 丹皮 12g 山药 20g 茯苓 20g
泽泻 15g 寄生 15g 杜仲 15g 巴戟 12g 枸杞 12g 鹿角
10g 怀牛膝 12g

结语:痹之为病,其形成内因气血不足,肝肾亏损,外因感受风寒湿之气。 内外之因相合而生。 其病理变化是风寒湿痰痹阻经脉。病之初以风寒湿入络,阻滞不通,不通则痛,随感邪性质不同,素体偏盛的不同,故有风痹、 寒痹、 湿热痹,湿蕴为痰,而为痰痹,久痹不愈,气血津液亏损,肝肾失于濡养而骨痹,病在脉络,当以通为用,随其兼症而加减用药。

麻黄加术汤治风痹

刘某,女,40岁,1993年11月30日诊。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年余,初起未注意,后逐渐加重,近来因天气寒冷,病情加重。血沉38mm/h,抗“O”833u,类风湿因子阳性。

刻诊:关节疼痛部位不定,恶风怕冷,手足欠温,无汗,苔白微腻,质嫩红,脉细缓。

治法:发汗祛风,散寒利湿。

方剂:麻黄加术汤。

方药:麻黄10g,桂枝10g,杏仁各10g,羌活10g,独活10g,甘草6g。服药9剂,周身关节疼痛大减,自觉手足温暖,手足心津津汗出。复查血沉、抗“O”已正常。为服药方便,中药煎剂改为散剂服用,麻黄、桂枝各60g,白术100g,当归、川芎各50g,杏仁45g,甘草30g,共研细末,日服2次,每次10g,温开水冲服。2个月后,关节疼痛消失,复查类风湿因子阴性。

按:患者周身关节呈游走性疼痛,属风痹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风湿之邪阻遏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卫阳被阻,开合失司,所以治疗既要祛除在表之风湿,又当扶正补气,如单纯攻邪或补正,皆为失偏,选用麻黄加术汤既能缓攻在表之风湿,又兼补正之功,因而获效速捷。

乌头汤治寒痹

杨某,男,58岁,1996年12月29日诊。下肢关节疼痛6年余,以两膝与两踝关节为甚,经用激素、雷公藤等多种药物疗效不显。

刻诊:双膝关节僵硬,两踝关节肿胀变形,活动不能自主,疼痛不止,畏寒恶风,倦怠无力,纳谷少,触之即痛。双膝、双踝关节骨质疏松,苔白滑,质淡,脉浮紧。此乃寒气凝滞、经络塞阻所致寒痹。

治则:温经散寒,通络祛风。

方剂:乌头汤。

方药:制川乌15g,麻黄6g,白芍12g,细辛3g,桂枝 10g,甘草10g,独活10g,黄芪30g,水煎服。服药10剂,两下肢关节疼痛大减,已能慢步行走,畏寒恶风消失。上方加川芎15g,当归15g,以增强温经通络之力。续服10剂,疼痛已除,两踝关节肿胀变形大有改善,复查血沉、抗“O”已正常。后以温经散寒加入调补肝肾之品,经治数月,复查类风湿因子转阴。随访2年未复发。

按:寒湿之邪最易凝滞,血瘀是因气滞,气滞是由阳虚,本例系寒湿凝滞脉络,故治用温经通络之法,选用乌头汤加入桂枝、细辛、当归、川芎等温经通阳之品,以散久蕴之寒湿。药症相符,而顽疾遂愈。

麻杏薏甘汤治湿痹

黄某,男,44岁,1995年5月16日诊。两上肢关节酸痛沉重年余,疼痛部位不移,以两手指小关节为甚。血沉40mm/h,抗“O”833u,类风湿因子阳性。曾用炎痛喜康、青霉素等治疗效果不显,近日因天气阴雨潮湿,两肩关节酸痛加重,手指关节肿胀,周身困倦,恶风寒而无汗,纳谷无味,苔白腻,质淡红,脉细濡。

诊断:湿痹。

治则:祛风散寒,健脾除湿。

方剂:麻杏薏甘汤加味。

方药:麻黄6g,甘草6g,杏仁6g,桂枝10g,半夏10g,防风10g,羌活15g,苍术15g,白术5g,薏苡仁30g,水煎服。药进5剂,酸痛减轻,微汗出,恶风除,苔腻化。上方续进10剂,诸症基本消失,复查血沉、抗“O”皆已正常。随访3年未复发。

按:湿痹之为病,关节疼痛部位不移,肢体酸楚,甚至麻木,治疗当以利湿为主,兼以祛湿散寒、健脾益气之法。此例系湿邪侵犯经络所致,故选用麻杏薏甘汤加味,除湿祛风而取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虚痹

薛某,男,41岁,1995年4月21日诊。类风湿性关节炎6年余。

刻诊:周身关节疼痛,以两下肢关节痛甚,全身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两膝僵硬不能屈伸,曾服大活络丸、人参酒、鹿茸酒之类,略有好转。经查血沉、抗“O”均正常,类风湿因子(+)。苔白体胖,质微红,脉细缓。

诊断:(正虚气血双亏型)虚痹(西医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扶正祛邪。

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方药:黄芪30g,党参15g,当归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连服1个月,已能工作。

按:气血亏损,不能营养肌肉筋脉,而致正虚无力逐邪,病邪留恋不去。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补益气血,使肌体筋脉得养,驱邪外出,正气来复,邪气自散,多年顽症,乃获痊愈。

痹症(类风湿、骨节疼痛等)经方治疗

这个范围相当的广,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内的。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疼痛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疼痛。那么要是真正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那么现在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古人认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所以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类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

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所以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行,所以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那么古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疼痛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一样。那么要假设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遇到关节炎这种情况,身体疼痛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由于小便不利,咱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利小便,里气一通畅,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而后解。

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湿痹啊,所以有这种表热的证候。就由于水不行于里,可表气也闭塞,所以发生这种表证。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行的,咱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那么要不利水,是不治的,我们治这个一般的关节炎呐,要注意有这么一种,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可与麻黄加术汤。这也是痉湿暍的一章里头的。我讲,我很少几节把他集中了,然后等会讨论这个痹疼怎样治疗,这个地方。这个治疗,也不外乎古人这些原则了。这个湿家,古人就指的这个风湿,身烦痛,那么痛而至烦呐,可与麻黄加术汤,他是可与之,不是主之。那么这个,尤其这个风湿关节炎呐,始终在表,我们这个要注意,那么这几节,他都说的是原则的治法。那么这个在表,可以发汗,得加术,因为这个风湿这类的病啊,头前说利小便,这个又说可发汗,但是发汗呢,应该用麻黄加术,发汗是解表了,去风了,湿去不了,他得加术。

慎不可以火攻,这句话顶要紧,那么这个病呢,他是来表,应该由里往外从表解外,所以从外往里用火攻就错了。用火攻,火攻的法子多的很了,那么古人,这个火攻呢,开始大汗,咱们这个伤寒论讲得很多了。那么火邪他往里头,不但他不能够出来,这个,这种热,那湿更不用说了,反而往里头去。所以从外往里治,有很多的湿家这么治啊,治出肾炎来了。那么这一节,我们可以看一个问题,现在西医啊,就是就到现在了,有时候爱用火攻,所以电疗啊,蜡疗啊,都是这一类。我认为这个,这个痹证我在临床中间见得最多了,大概整理有个五十例,这五十例都是咋得的,是一个西医,是一个西医跟我讲,他做的五十个卡片,那么他姓张的,张树娟,是一个西医,跟我实习一年了,那个时候痹证多的很,所以就没见着,我没见着一个用电疗好这种关节炎的,没有。所以这个就是,古人早就以这个为戒的。

病人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这类的病啊,他是阴天下雨都厉害,所以他日晡的时候,他就加重。一身尽疼,这个疼的就比上边这个严重一些了,同时发热,那么到这个日落的时候啊,这个疼痛加剧,这个叫风湿。此名风湿,那么这种病呢,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这个说的病因了,那么湿哪来的呢,这个说着病因啊,他不是从外边来,是有湿邪了,这就由于汗出当风,这个汗这个东西,他是排这个毒素的,毒物、废物,应该排出体外,所以现在关节啊,很容易犯这个病啊。热天呐出汗,弄个电风扇吹一吹,这个最容易坏,这个汗呢,本来他是离开组织,他是要出来的,里面全是废物,遇着风一闭,就把这个东西啊闭到皮肤腠理之间。一开始就在皮肤里头啊。那么一次不要紧,久而久之,他这种毒素啊,他就怎么到关节,关节的空隙,就是筋骨交界的地方。

他就到那个地方了,筋骨交界的地方,他就发炎生病了,这就属于关节炎了。这个说得很有道理。或者久伤取冷,久伤取冷跟这个是一样,比如我们出一身大汗,这个冰其淋你拿起来就吃,这个汗马上就回去了,其实这个汗早就出来了。这跟这个汗出当风是一样的。那么这个古人呐提出这个风湿的成因,还有就是我们身上多停湿的人,一得感冒也容易得这个风湿。那么这类病呢,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这与麻黄汤差不多。由于这个他偏于有热,所以他不用术。他用薏苡仁,生苡仁啊,生苡仁这个药他是一个寒性的去湿药。

还有一种这种风湿,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己 , 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脉浮为在表啊,身重,这个湿特别多,身子就沉,这个组织里边都是水分,感觉就重,身子就沉。汗出,表虚。恶风,这个恶风,黄芪剂啊,这个恶风特别敏感,这个我亲身体会过。那么这个伏天呐,他这个屋子关得都非常严,你拿个扇子他都害怕,那真是恶风。要遇着这种的风湿,要用黄芪剂。黄芪剂他就是皮肤这个方面特别虚,古人有一句话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皮肤这块虚,你身上无论哪个地方停湿,他也往外来。就在皮肤这里呆着了。你皮肤这个虚不恢复啊,这个湿不会去的。所以这个时候呀,只用发汗药也不行,非大量用黄芪不可。也不要大量用,三四钱就行了。那么这个药,他这个恶风特别敏感。

这都是我们在这个临床上啊,你自己遭遇这种证的人自己知道,我就给人治这么一个病人,我去了就拿着扇子,这也是夏天。我一进屋他就摆手,我一摇啊,热坏了,他屋子关得严啊,他就是怕风,出汗,那么这类的病,非用黄芪不可。所以这个治病啊,不是说哪个药就治什么病,没有这个事儿!你像这类的这个痹证,你不用黄芪干脆治不了。所以这个黄芪这个药,据我体会啊,要把他治这个恶疮,大风,在这个神农本草,恶败疮,全是皮肤虚,这个虚,就咱们说得这个正气不足于表了,他的坏东西他出不去,非恢复他不可,什么药呢,就是黄芪。黄芪治皮肤的,非常有效,有时候滥用黄芪,补气,哪是那个事儿!他那个就是皮肤虚衰,这个地方啊,拿着现代的话说就是营养不良,皮肤营养不良,所以这个时候,他这个病啊来这个地方他不去,他虚,你真得把他恢复了,他这个病邪呆不住了,他自然就好了。拿得这个去湿去风湿的药啊,他自然就好了,这个特别恶风,他用防已黄芪汤主之。

这个防已黄芪汤,就是防已、黄芪、白术,也是根据前边这个湿痹啊,要利小便的。去湿嘛,他既用防己,又加术,他搁黄芪呢,就恢复这个表虚。另外就是生姜、甘草、大枣,这个方子,他从这个桂枝去芍药变化而来的,他把这个桂枝啊代替黄芪了,所以他就是桂枝去芍药汤,他以黄芪代替桂枝了。另外加去湿的药,加防已,加术。

在这个伤寒论里头也有,风湿相搏,身体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这个都讲过的了。这伤寒论里头说风湿相搏,这个也疼得厉害,风湿俱盛,同时也陷于阴寒,那么内经上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那么这个既有风,又有湿,又有寒,这个寒呢,不是外边积累的寒,人的机能沉衰,发生阴寒证,所以他这个疼得特别凶,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自已,是凭自己的力量不能翻身。疼得厉害。不呕,说明这里头没停水,也就说没有少阳病了,不渴,里头也没有热,有热得里边渴,也没有阳明病,所以还在表嘛。他一个意思就是这个风湿,自表入里,由阳入阴也在表,这在少阴病,脉仍然浮,但是虚,微而涩,那么里头血液也不流畅,他为湿所主嘛,那么这个就说明少阴病了。少阴病,脉微细嘛。桂枝附子汤主之。这个桂枝附子汤主之,现在我不常用这个方子,这个就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

附子这个药,你们看神农本草就有,他不但能够驱阴回阳啊,这个附子啊,他还能够去湿痹,缓拘挛,这个疼的拘急不利,附子都起这个作用所以我们治这个慢性关节炎,这个附子,大概是必用的药。

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可是在风湿这地方,是不能用发汗药,这个底下说的小便自利,这个是小便频数,这个小便利和这个小便不利是一个问题。咱们在临床上,你看失眠和不眠这是一个问题。他不光表现在一个利字方面,一个行字方面,就是一个问题,统统都是膀胱的问题,这个小便。他这个肌肉啊,失去收缩的力量,这就虚嘛,这个小便就数。如果这个肌肉收缩而不开,这就是小便不利。这个收缩呀大概都是属于阳性证,失去收缩,那就小便利,那么这种情形,就是用术、苓这种利尿药啊,也治小便不利,也治小便利,尤其这个术,他起这个相当作用,尤其配合附子,他能够恢复这个机能,使他不松弛,那小便他就恢复了,小便恢复了大便也不硬啊,这个大便硬不是阳明病。使不得大黄,由小便数造成的大便硬。小便不数了,大便自然就好了。那么由于这个附子这个术,一方面治小便自利,一方面去湿解痹。所以这一段书啊,让学的人啊很不好理解。

大便硬,小便利,为什么还搁术啊,倒去桂枝啊,这个在金匮里头啊,水气篇就有,他说小便数,或者渴,下利,都不可发汗,咱们讲的伤寒论不是有些发汗禁忌嘛,那么这个也应列到禁忌里头,小便频数,不能发汗。亡失津液嘛,你再发汗,还亡失津液。想法子治小便利,你像真武汤啊,都治小便利。也治小便不利,尤其老人啊,那么他这个精气虚衰了,常常有尿就得去。我们开会就看出来了,是一个老头啊,一会就跑了。他们都是,小便非常频,但是泡不大。这个也就是他应该尽量排除但他排除不了。他一会想上一会想上,有了他收摄不住。淌到裤子里头了,他就得去。所以这个情形用附子配合利尿药,都好使。那么这一段呢就讲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为什么今天都要讲一讲呢,这也是和这个痹疼啊很有关系的,原则上啊这些都是一样的。

风湿相搏,骨节疼痛,全身掣疼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这个比上边这个桂枝附子汤更重了。他这个湿,停水,他小便不利了。所以这个湿越盛,寒越盛,这个痛越厉害。他这个痛的比上边就厉害。掣痛,他是一种牵掣的痛,而以至于不得屈伸,伸开不能屈回来,屈回来不能伸开,这痛得厉害了,近之则痛剧。不容人摸他碰他,你离他近他都受不了。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这个阴寒得的厉害。这种情况要是特别恶风敏感也有用黄芪的机会,不敏感一般就桂枝汤的情况,桂枝汤也是恶风啊,他汗出恶风,那么像我说的这么厉害,得用黄芪剂,他这个用桂枝甘草汤加术、附。头前那个他有附子,没有术,这个桂枝甘草汤就是桂枝汤的一个最简单的方子,这个咱们也讲过。这个身有微肿小便不利,他这个湿盛,所以这个附子还要配合术。

诸肢节疼痛。身体魍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 甘草, 麻黄, 生姜,白术, 知母, 防风, 附子(炮) )。这个也是历节,中风历节当中的,金匮要略,诸肢节疼痛,就是多发性关节痛了,身体魍羸,这个魍羸啊,医宗金鉴里头呢改个快羸,魍羸就是关节变形。羸者,瘦也,魍,块的意思,那么可见,就一段说的是类风湿。脚肿如脱,所以这个方子也治脚气,脚肿如脱,下肢特别疼,这个脚气病,他这个脚肿如脱,如脱者,就是行路困难,头眩,短气,这个水往上冲的脑袋病,这个胃有停水他短气,这个湿也挺重。温温欲吐,所以胃有停水他就想吐,老想吐。吐不出来。

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这个方子啊,也常用,他就是桂枝汤去大枣,另外加防风,麻黄,知母,附子,术,他这个生姜啊,加知母,生姜的量比较重,我们在临床上对这个方子,不要守着方子用,要类似这个证候他不想吐,这个生姜量就不要这么大。他这个生姜量很大。我用这个方子治过风湿热,很好使,加石膏就是越婢汤的临床实际应用。那么头前讲的呀,就是要利小便。

这个方子啊,大概在伤寒论里,咱们现在讲少阴病嘛,有两个方子相似,我也把他搁到这里来了。

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疼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咱们这个没讲了,下次咱们就讲了。这个少阴病,也在表嘛,身体疼,手足疼,骨节疼,就个骨节疼就是指的风湿这一类的。脉沉者,主要的这个脉不浮了,脉沉者,就是有水饮,里边有水呀。附子汤主之,这个附子汤与真武汤,里边就差一味,这个附子汤他有人参没有生姜,真武汤有生姜没有人参。就是苓、术、附在一起,附子、茯苓、术,来一起加人参、芍药,甘草,这就是附子汤,伤寒论有,这个写不写都行,下回咱们要讲了。

那么这个就是里头有水,表不解。跟我们方才说的那个一样,你利水就行。这个药主要的利水,去寒湿,这个方子我用过,就是附子汤,如果下肢疼,腿疼的厉害,而且发拘挛,这与芍药有关系,而脉沉,这类的痹疼好使。四肢疼痛,重,自下利者,真武汤主之,这个头前我们讲湿痹。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这真武汤就是。四肢沉重疼痛,这个湿重他就沉,那么这个湿痹呢,他就疼,自下利者,大便反快呀,当然他里边没说小便不利,肯定是小便不利,用这个真武汤治水的嘛。他利小便,就跟我刚才说的那个附子汤啊就差一味药。他没有人参有生姜。也是苓术附三个药都有,有芍药有生姜有甘草,那么这段就是我们说的但利小便,就是说的这类方剂,就是附子汤啊真武汤啊这一类的。

二、总结及临床应用

1、治疗原则:那么到这样我们就介绍了头前仲景的书里头。那么现在我们可以看出些问题来了。这个痹痛这类的治疗啊,利小便发汗,这是原则上的,尤其这个风湿病,始终在表。总是以解表这个方剂兼去湿利水的药为正治。

2、病因:这根据头前讲的,那么这个病的得来呢,大概就汗出当风,这个贪凉饮冷,或久伤取冷,大概这样子得的多。

3、治疗禁忌:这个的多阴,①最忌的不能够从外治,不可火攻,②还有一个临床上常遇着,小便频数,而大便反硬,这个发汗药要注意,不要用。只是用这个附术为基础的方子就行,这个就是桂枝附子汤,把桂枝去了,加上术,那里头剩什么了,就是附子、生姜、大枣加上甘草、术,这几个药,这就是在这个时候啊,不要用发表药了,麻黄更不能用了,是不是?这些就是以前讲的,这些段文里就看出这些问题来了。

4、急性慢性的区分。那么如果陷于阴证了,不是阴证,你像麻黄加术啊,叫麻杏苡甘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这个都是在急性发作的时候。这个病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非常少,因为到我们这里都是慢性的多,经过西医治疗的不好,找中医吧,都是这样,所以我们遇着的都是慢性的,全变成了这个脉浮虚,或者沉,全是属于少阴病的范畴,发汗药里头都要加附子的。这就根据方才讲的,可以得出这些的结论。

5、方剂。那么我在治这个病啊,我把这个方子概括起来有这么三四个方。

(一)桂枝汤加术附。我不用这个桂枝附子汤,我用这个整个的桂枝汤。这个桂枝汤咱们都知道了,是太阳病用的,脉浮缓或者浮弱,汗出,但是光用桂枝汤是不行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全是变成阴虚的证候了。那就用桂枝汤加术附,这个药,这个方剂的应用的机会最多了,无论是风湿,或者是这个骨刺啊,骨质增生都好使,这个你们敞开用,我用这个方子治好的病人太多了。就是桂枝汤加术加苍术、附子。
加减:所以一般这种关节疼,汗出啊,脉浮虚啊,甚至于脉沉。我们用桂枝加术附子,都可以治疗的。但是有几样你要注意,根据方才头前讲的。

加黄芪。真正特殊恶风敏感的,特别的恶风,我们在这个方子可以加黄芪,不用那个防已加黄芪汤就行。就在这个桂枝加术附再加黄芪。

加黄芪,减附子。他汗也多,恶风特别厉害,没有附子证,脉不虚也不沉,挺浮的,不用搁附子也好使,我就用桂枝加黄芪也治过一个挺重的一个痹证。这还是在红楼那边,也是遇着一个人来看病来了,他也不说他恶风啊,像我们说这么敏感。开始用附子剂啊,越吃越不好,下次来看呢我就问他了,你是不是怕风啊,他说我是怕的厉害。他就是特别敏感这个恶风,后来我就用这个桂枝加黄芪就好了。十几副药就好了。

所以这个药要不对呀,那就对这个病人这样,他吃得这个药不好,咱们不要太主观了,就应该自己找变化,好好问一问。因为这个病人主诉的这个证候啊,常常的搞不清。问他怕冷他说怕。可是这个怕呀就不一样了,你看这个桂枝汤也治恶风,葛根汤也恶风,他不那么厉害,这个恶风他特别厉害。我说这人姓刘吧,他是一个,将解放的……但是已经国营了,公私合营了,一九五八年大概是,他得这个病啊得了十来多年,但是很快就好了。这是一。所以那个桂枝加术附,如果特别恶风,可以加黄芪,这是一。二,第二个,

桂枝加量,加茯苓。如果有小便不利的情形,不是说一点尿没有啊,尿较为少,有些心悸,我们用这个方子啊,桂枝加量。加茯苓,就是桂枝汤增量桂枝再加苓、术、附。茯苓,茯苓这个药,他治心悸,当然了,配合这个苍术,他利尿的作用也有力量,所以要小便有些不利,心悸明显,或者身上有颤抖的情形,就用桂枝汤加苓、术、附。

加大黄。还有,尤其这个骨质增生啊,大概是还有尤其这个无论是颈椎脊椎的骨质增生,这个都是压迫神经啊,都是一面的多,影响一半的身子疼,我们遇到这种情形的病啊,要加大黄。这个要注意啊,尤其这个骨质增生最多,加大黄是根据什么呢?这也根据仲景这个书来的。凡是偏疼,他说这个肋下偏疼的,那么这个脉紧弦,寒也。应该以温药下之。温药下之他是用大黄、附子、细辛。我就根据这段找的这个。这个我有体会。古人说凡是这个沉寒客冷,他是偏重一侧,这是辨证的说法了,那时那个西医,他根据这个,这个骨质增生并不是沉寒客冷,古人他这个想啊,为什么他是一侧,搁这个附子配合大黄这类药啊。他认为这种啊你非搁这个下药才能下寒,要不这个寒呀去不了。这是中医辨证的看法。

但是这个一面疼啊,你要用这个附子细辛必须配合大黄才有效。尤其这个关节疼,这是我自己摸索的,还没遇着这个,书上还找不着。就是桂枝加术附,他一侧疼,加上这个大黄,好使得很。不要太多,六克,就是二钱。这个加二钱,我治好很多很多的,这个方子都这样。他们农垦部啊这些人们都给治过了,从那个书记以下吧,办公厅主任我都给看过。他们有得这个病的,就开这个方子,这都是文化大革命过去了,他们来我这串门,来跟我谈,说你这个方子可好使了,我开了也治不少呢。我说,他就用这个,骨质增生啊,慢性关节炎啊,他也会这么用,因为我给他们常看,这个我都看过。这个方子应用的机会最多了。这是一个方子,加减变化就这样子。

(二)葛根汤加术附。还有一个方子我常用啊,就是葛根汤。葛根汤这个方子啊,你们看这个伤寒论里讲得很好,他说太阳病啊,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项背强,我们在临床上也确实是这么用,你看项背强,肩膀,光肩膀疼,疼,运转不自由,这么一种关节病,用葛根汤非常好使,也要加术附。他因为对着这个项背,后头的这个关系,尤其咱们现在说的这个脊髓痨啊,就是结核性的脊髓炎,这葛根汤应用的机会多极了。也是用葛根加附子。还有一种最常见的病,就是腰肌劳损,我自己也得过,我试验过,非常好使,这个不要加术附,就是用葛根汤。这个最常用的遭遇这个。他就是项背这个肌肉啊,失和,所以就这个项背强几几,他这个程度要是加重,他就疼,他不光这个拘急了,他要疼。他这个腰肌劳损啊,我是自己得过,这是说这话啊,也有十来年了。怎么也不好……他们后来给我拿点卡的沙啊,那东西也好,火攻一样热得很,就是用火攻啊,也不行。后来我说得了,我试试葛根汤吧。就一副药,吃了就不疼了。这个不要加附子,这个我深有体会,真好使。咱们院的以前的那个叫崔什么?他的儿子就得这个病了,我也看了,他就问谁了,他说葛根汤能治这个?我说你试试,他吃了就好了。这东西多去了,这个我治好多,多得多。所以凡是腰疼,与脊髓有关系的,一般大概都用葛根汤比较好,葛根汤加术附。

(三)越婢汤加术附。另外也有一个方子也很常用,就是越婢汤。这几个方子都很常用的,这个越婢加术啊,这个也在金匮要略里头。他治水肿、风水,越婢汤就治风水,证候上是续自汗出,身肿,古人叫风水。他就用越婢汤,加术呢,他不叫风水,叫里水。这个书上都给改了。我认为这个不对呀。这个里水说明他小便不利。就是越婢加术啊。你像我们临床上也是,他是论起这个原因,不是论起这个水肿之所在。水肿当然都在外头肿了,所以这个医宗金鉴里改一个皮水,这都不对的。他认为这个水在外头,他说里水怎么搁麻黄啊?其实里水啊他搁麻黄的机会太多了。尤其咱们临床上常遇见这个肾脏炎呐,尤其并发腹水的时候,你看看肾脏炎这个腹水啊,我们用治肝硬变腹水的那个法子不行。你用这个越婢加术,非常好使,但是麻黄得重用。咱们在红楼那会病房有一个人啊,就是大肚子,腹水,是肾炎并发腹水。那我给会诊来,我就给吃的这个越婢加术。很快就消了。这个东西好使的很。这个我自己也……但是治关节疼呢,根据这个方剂的基础的治疗,他这个效用,凡是关节疼的有水肿,关节肿,不但疼,他肿,这个你用桂枝汤葛根汤都不如这个越婢加术附。也是用的这个越婢加术他去水,加附子呢,加苓术附他统统去湿。去风湿。这个很好使。

所以这三个方子啊,桂枝汤加术附,葛根汤加术附,越婢汤加术附,这总在这个治痹疼嘛,最常用不过了。但是这个加减的法子呢,就是头前说的。发汗,利尿,特别恶风的要加黄芪。但是这个麻黄剂,用麻黄的加黄芪的机会,不是没有,也有,但是少。真正遇这种情况也可以加黄芪,不是不可以。真正恶风,表虚的厉害,也可以加。那么这是这个越婢加术附。这三个方子啊,以桂枝汤加术附这个病证啊我们最常遭遇。但是葛根加术附、越婢加术附也常有的,不是没有。尤其这个脚肿啊,脚气这类的病,由于脚肿这种关节疼,大概都都是越婢加术汤的机会多。

(四)桂枝芍药知母汤。我们方才讲的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也兼有。就是关节变形,脚肿,用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机会也有。就是我们说的这个类风湿啊,这个越婢加术附的机会多。这个我治过一个姓薛的,他这个一犯起来啊,发烧,疼得不得了,他一犯病就这样,我就用的越婢加术附,后来他烧也不烧了,他也没那个肿疼了。他那个一发作起来,是关节都肿。现在他好了,他上香港了,他是那个原籍?他的父亲大概就是侨民。那么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也有,不是没有。这个他专限于脚肿,你根据这个,我们刚才讲的那个也是,如果脚肿的明显,其他不肿,足关节痛,有些变形的,用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尤其像这个刚才讲的风湿热,我用这个方子加石膏,取过捷效。那么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方子还有一个应用,大家也可以知道。就是治疗脉管炎(与桂枝茯苓丸合方),这个我用这方治过。尤其这个下肢。

我一个邻居啊他姓尹,他得这个病,他愁得,他到这个同仁医院,说你这个将来得截肢,他愁得。他害怕了,他是工人,我说用不着吧。我用的就是这个方子,这个方子得加驱血淤的药我们最常用的就是桂枝茯苓丸。他这个有桂枝就不用加桂枝了,就再加桃仁、丹皮、茯苓就行了。这个挺好使这个。他们外科用的这个氧化糖,与这个方子差不多。这个方子挺好使,你想想这个咱们讲的节节性的关节炎哪,就是粗指般的,你也这么用,不但用这个方子这么加,你像那个越婢汤、葛根汤也可以这么加。总而言之我们得辨证,那么以这个为多。身体魍羸嘛。脚肿如脱,关节变形。

(五)柴胡桂姜汤加当归芍药散。还有一种,这在临床上挺奇怪。他也身上疼,但是不关于风湿。或者是他这个疼啊,疼得不剧烈,但是啊没完没了的,甚至于麻痹不仁,尤其这个四肢。这个我常用这个,我常用。治几个,我给你们说几个特殊的病。有一个人呐,他是一个脑血栓后遗证。他先得脑血栓的,当时就眩冒而人事不知。后来他住医院了,完了他不会动弹。他下肢瘫痪,也疼,我就用这个方子,柴胡桂姜汤,常治肝炎用的这个方子。这个方子起什么作用呢?据我个的理解,他是一个舒肝和血,这个肝主筋呐,我是按着设想,想是这么想的。可是这个方子我治了很多很多的,他这个算是一个大病了。还有一个,王洋这个,这个人叫李,他影响全身证候,无力,我也是用这个方子,一点没变,就是用柴胡桂姜加上当归芍药散,现在这个人蛮好。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这个痹疼啊,有些风湿也好,类风湿也好。他这个疼痛都比较的特别得厉害。唯独这个,他不厉害他就不好使。你像这还有肌肉萎缩,肌肉萎缩的人我也用这个方子,也是也挺好。你们家乡?因为那边有两个人,跟我实习的两个大夫,叫什么市呢,不是平顶山,是焦作市,两个大夫跟我实习。所以他那儿找看病,就有一个人是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他也是迈步啊,他这个脚啊,没准。我也用这个方子,后来这个肌肉的确恢复了。所以这个也可以列到那个痹疼里头。麻痹,麻痹不仁,疼痛,这个疼痛都那么剧烈,但是时间相当的久,或者有低烧。这个方子可以,尤其有特殊并病,都挺好使。所以有说这个方子也是治痹疼,不是关节疼,他这个与一般的风湿,类风湿都不同。

(六)肾着汤。那么再有呢,就是咱们所说的,这个东西都可以,你像这个肾着啊,腰冷腹重,只是腰疼,他特别冷,特别沉。我现在还遇到过这么一例。这个就吃苓姜术甘汤就行。这个很特殊的病。

(七)当归四逆散。再有这个脉微细,寒腿这一类的,这一类的就用当归四逆,这个方子,也有时候加减的。他寒的厉害了根据伤寒论说的加吴茱萸生姜啊,他那有肚子疼什么,要没有的话,只是用当归四逆就行。当归四逆他就是桂枝汤细辛代生姜,另外他加的木通,他这个细辛的作用,他与这个附子差不多,他偏于去水,也治这个关节拘挛疼。但是那方子来啊,就是寒腿好使。他这个平时不怎么的,一受寒腿疼,就用这个当归四逆汤原方就行。这个方子就在这个伤寒论里头。在厥阴篇里就有。咱们今天就讲到这吧。我说这些当归四逆,这些肾着病啊,都比较少见。最多的还是方才我们讲的这些。

活络效灵丹方解及临床应用

活络效灵丹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临床用于治疗气血郁滞,肢体疼痛的方中,主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瘀阻等。

组成及方解

方药组成:当归五钱、丹参五钱、生明乳香五钱、生明没药五钱。全方共奏活血舒筋之功。

煎服法:上药四味可做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

加减法:腿痛加牛膝;臂疼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痛加生桃仁(作散服炒用)、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母、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研细冲服)、牛蒡子。

张锡纯解析此方说:“活络效灵丹此方,于流通气血之中,具融化气血之力,用于治疗气血凝滞者。诸药善入血分、通经络。其中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凡心腹疼痛,无论因凉、因热、气郁、血郁皆有效。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痛,月事不以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则其流通之力顿减。”由上可见,张锡纯创制此方,主要治疗多种疾病辨证为气血凝滞证者。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陈宝贵心解:人之生命活动正常,全赖气血流通有序。气血运行不畅或凝滞,轻则疼痛不舒,重则危及生命,故而气血是否通畅乃生命之关键。活络效灵丹一方,药物由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组成,四药皆入血分,具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张锡纯用此方加减治疗很多疾病,在他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能窥见一斑。如在气血瘀滞肢体疼痛方中,张锡纯用曲直汤治肝虚腿痛、左部脉微弱者;用振中汤治腿痛、腰痛,饮食减少者;用健运汤治腿痛、臂痛因气虚者。又如在治肢体痿废方中,张锡纯用补偏汤治偏枯,用振颓汤治痿废,用振颓丸治偏枯、麻木诸证。此外,如治大气下陷方中的理郁升陷汤、治疮科方中的内托生肌散等也皆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可见此方确为治疗气血凝滞之常用基础方。故而张锡纯凡见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腿臂疼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癥瘕积聚等皆用此方加减治疗。

活络效灵丹在当今运用更是广泛,据陈宝贵体会,在辨证基础上以此方适当加减可治疗很多疾病,如在上可治中风、头痛等,在中可治胸痹心痛、胃肠疾病、癥瘕积聚、脘腹疼痛等,在下可治痛经、月经不调等,还可治疗周身四肢关节诸痛等证属气血凝滞者。另外,此方还常用于治疗外科、伤科等疾病。加减法为:头痛、中风等头部疾病,酌加桔梗、川芎、桃仁、红花;心胸疾病,酌加川芎、柴胡、枳壳、桃仁;脘腹疾病,酌加香附、赤芍、延胡索、失笑散;上肢疾病,酌加桑枝、桂枝、姜黄;下肢疾病,酌加牛膝、地龙、赤芍、鸡血藤。兼寒者,酌加细辛、桂枝、附子;兼风者,酌加羌活、独活、防风;兼热者,酌加金银花、连翘、石膏等。现代疾病无论内科、外科、皮肤科、骨伤科等辨证为气血瘀滞者皆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典型医案

杨某,男,57岁,2010年11月14日初诊。

主因“臀部及双下肢后侧放射性疼痛不舒3年余”来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臀部及双下肢后侧放射性疼痛不舒,受凉时明显,疼痛剧烈时常要服用止痛药物方能缓解。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3年来呈逐渐加重趋势,未见缓解,遂慕名来诊。现症:臀部及双下肢后侧放射性疼痛不舒,右侧明显,受风受凉时加重,伴有双膝关节轻度疼痛不舒,舌暗淡,苔白,脉弦细。

诊断:(风寒袭络,瘀血阻滞型)痹证。

治则: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15g,丹参15g,乳香10g,没药10g,独活15g,桑寄生15g,防风15g,杜仲10g,牛膝10g,桂枝10g,细辛3g,甘草6g,7剂,水煎6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2010年11月21日二诊:药后疼痛较前减轻,受风受凉时已不明显。查舌尖稍红,苔白,脉细。上方加党参10g,白芍15g,取14剂。

2010年12月10日三诊:臀部及双下肢后侧放射性疼痛不舒已不明显,二诊方又取14剂。药后基本痊愈。

按:依据患者臀部及双下肢后侧放射性疼痛不舒,受凉时明显,加之舌暗淡,苔白,脉弦细可辨证为风寒袭络、瘀血阻滞证。治疗之法自当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可用活络效灵丹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活络效灵丹善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独活寄生汤则善于养血、祛风散寒止痛。两方合用,具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患者前后服用月余病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