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历史研究的坚强基石——方国瑜的《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云南史料目录概说》,方国瑜著,中华书局(北京)1984年1月出版,台湾有翻印本。

方国瑜,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正月十八日出生于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1923年4月到北京求学,192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预科,1930年春,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做研究生。先后从钱玄同、余嘉锡、刘复、马衡诸先生攻读音韵、训诂、目录、校勘、金石之学。193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本科,第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33年回故乡收集整理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1934年编著世界第一部科学的《纳西象形文字谱》。1935年9月参加滇缅界务谈判,到滇西边区考察,出版《滇西边区考察记》。1936年夏执教于云南大学。自1938年起兼任云南通志馆编审等职,撰写《建置沿革》《疆域考》《宗教考》《族姓考》等重要篇章,参加全书编纂和审定。与此同时,创办“西南文化研究室”,出版《西南边疆》杂志(季刊),编辑出版《西南研究丛书》十余种。1946年协助李根源编纂《永昌府文征》,主持编纂《保山县志》。方国瑜先生在云南大学执教47年,历任云南大学文史系主任、文法学院院长、云南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史志编纂委员会顾问、亚非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历史学会会长、云南省人大常委、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83年12月24日病逝。主要著作有《纳西象形文字谱》《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元代云南行省傣族史料编年》《滇西边区考察记》《云南地方史讲义》《滇史论丛》《方国瑜文集》(五卷本)等。

《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共三册,100余万字。著录云南史料800余目。

有关云南史料目录的著作,较早见于万历《云南通志》。其中《艺文志》著录云南史事之书,略具解题,但自汉迄明仅只21种,所录甚少,且有讹误。其后,谢肇淛《滇略》卷八《文略》,刘文徵《滇志》卷十八《艺文志》,康熙、雍正年间两部《云南通志·艺文志》等书,都有专目著录,但大都简略疏漏。乾隆年间倪蜕作《滇小记》,嘉庆间师范《滇系·杂载》收入滇人诗文集较多,有关云南史料的书则甚少。至道光年间,编纂《云南通志·艺文志》,乃仿《汉书·艺文志》之例,编录书目,凡记载滇事之书二卷,滇人著述之书二卷,金石文字二卷,至是,专题编纂史料目录,粗具规模。其后,光绪两本《云南通志·艺文志》稍有增补。近人方臞仙致力于云南文献,历经二十余年搜访,编撰《云南艺文考》,著录滇人著述1460余种,已称详备,但记载滇事之书超出道光、光绪《云南通志·艺文志》之外者甚少,而且解题亦不过录旧闻稍加删削而已,可取无多。《云南史料目录概说》著录自汉代至清代记载云南史事之书数千种,有关云南的基本史料搜访殆尽,重要史料,或一书中仅有只言片语也详加考核;而无关史实的纪录,如明清时滇人诗文集近千种,书中只著录记载史事的数十种,以概其余。这是对云南史料的搜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本书对于云南史料的著录、评说,是迄今最完备的一部。

云南文物资料,元明以来地理志书之古迹、冢墓记山川诸目中,略有书载,或于“艺文志”中书录碑版文字。明嘉靖年间周弘祖《古今书刻》所录有《云南碑目》。清乾隆年间王昶在云南搜访金石拓片,将南诏、大理金石收录而作《金石萃编》一书。后来,阮福作《滇南古金石录》一书,道光《云南通志·艺文志》以金石为副篇二卷著录自汉至宋金石文字及所知题跋,粗具规模。近人李根源先生所得云南碑刻最多,所著《云南金石目略》,自汉至宋的金石文字超出道光《云南通志》之外,更增元明清时期的器物2300余种,是云南金石目录最详备者。方国瑜先生在充分汲取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搜录前人题跋,逐件考释,自撰跋文,于1940年编成《云南金石考》20卷,收入《新纂云南通志》。后方先生又在此基础上,多次改补,增加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考古发现与民族调查的新成果。因此《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的文物资料不仅收录是最完备的,考释解说也是最精当的。

《云南史料目录概说》无论是文献资料,还是文物资料,都是超迈前人的力作。

方国瑜先生认为史料目录的任务,是运用目录、版本、校勘、训诂、文字、器物、年代、文献诸学科,考究史料的来源、流传,辨别抄袭、窜改、真伪,分析史料的社会性,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做好这一工作,可以使历史研究收事半功倍之效。方国瑜先生40余年孜孜不倦致力于这项工作,为云南历史研究编纂史料目录,供大家所用,既为研究者提供资料,又为初学者指引门径。

自来著作目录之书,有历史学家书目、有收藏家书目、有鉴赏家书目、有读书家书目等,各有要求。《云南史料目录概说》是以读书要求为主,兼顾各家,求其完备。也就是为研究云南历史“提出资料、提出问题、提出意见,以供参考”。作为此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不仅说“书”,而且论“史”。不仅注意对史料来源、流转认真考核,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且确定史料的学术价值,结合历史事实进行评述,以求阐明历史真相及发展规律。

《云南史料目录概说》考释史料特别注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云南是祖国不可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封建史家把元代以前的云南说成是“别种殊域”的“化外”之地。居心叵测的国外汉学家则把唐宋云南说成是“中国官厅势力所不及'的地区。本书依据大量的文献与文物资料,反复论证秦汉以来云南就是中国整体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其历史发展与全国形势息息相关,尽管各个历史时期情况有所不同,但是,云南与祖国内陆的经济文化联系始终是密不可分的,这个本质不以各时期的政权形式的差异而有所改变。这是贯穿本书的一条主线。

本书论述史料,一般有三个层次:即史料的来源,前人的评价和作者的意见。论说史料出处,着重说明史料的来源,以确定史料的实际价值。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尽可能详细罗列,并加以评说,使人一目了然。作者的意见和议论,实事求是,新意迭现,多有发明。本书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确实把云南史料的研究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正如评论家所指出:《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为云南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是近年来我国史学著作中难得的硕果”。

方国瑜先生在完成《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后,与木芹、徐文德、郑志惠一起编纂了《云南史料丛刊》。这套书于2001年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3卷,16开本,约1500万字。自秦汉至清代的云南史料,这套《丛刊》收录殆尽。该书的编纂原则是:“搜集资料,求其完备;校录原文,求其确实。”做到使读者“得此一部,众本咸在”。信得过,用得上。选编史料,不论专书、专篇或专条,均据原书善本作校勘,或辨伪、或辑佚,务求细致精确。每篇史料前有概说,后有校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介绍作者生平,叙说著述经过,评论长短得失。这是云南文化史上的巨大里程碑,为云南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原载马宝珠主编:《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节录自《林超民文集》第四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05~207页。

作者简介

林超民,云南大学教授,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5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云南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系主任、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长、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云南大学副校长、巡视员;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获国务院专家津贴,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011年获红云教育功勋奖,2014年获云南省政府2013年度云南诤言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