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史知识100条之十一:非洲雕刻
非洲大陆地域广袤,古老原始,其孕育出的文化艺术也质朴、狂野,带有生命律动感并极富神秘气息,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抹亮眼色彩。非洲雕刻一面承载传统与信仰,一面记录习俗和生活。非洲雕刻与中国原始雕刻艺术有许多相通之处,都是以质朴手法再现生活原貌,但表现形式更夸张,非洲雕刻艺术品拥有恰如其分的夸张造型、强而有力的线条节奏、精巧别致的体面组合,独具魅力。
考古发现为人们提供了非洲雕刻最原始的证据,例如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塔西里地区史前岩画里发现了戴着面具的人像,在尼日利亚的诺克地区发现了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精美雕刻。
雕刻有陶雕、铜雕、石雕、木雕和象牙雕等。独立前,其题材多为部落、民族的祖先,或人们崇拜的偶像,也有表现人们劳动、生活和战斗的雕刻作品。在各类雕刻作品中,以木雕最为广泛。非洲雕刻按照用途大致可分为五类:生活装饰类、权力象征类、万物有灵类、非洲乐器类、面具与人像类。
雕刻背后蕴藏着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社会风貌等丰富的文化气息,承载着非洲人民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情感归属:
非洲雕刻与传统宗教信仰的统一性:与生殖崇拜统一、与祖先和神灵崇拜统一、与图腾崇拜的统一;
非洲雕刻与民俗文化的统一性:与节日庆典、巫术仪式的统一性,与生育习俗的统一性,与婚嫁、丧葬习俗的统一性;
非洲雕刻与社会文化的统一性:“超现实”的生活态度(死亡不是生存的终结,而是生命转移的另一种形式,甚至崇拜死亡,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得到永生,并且还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幸福指数较高(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较薄弱的时间观念(“慢”生活节奏)。
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真正的艺术在中国和非洲,而西方根本没有艺术可言”。
参考书目:1.《非洲史教程》陆庭恩、艾周昌著;2.《非洲通史》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非洲通史编写组著;3.《非洲通史》(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何芳川、宁骚、彭坤元著;4.《非洲通史简编》(从远古至1918年)杨人梗著;5.《崛起的非洲》顾章义著;6.《非洲的过去和现在》陆庭恩、宁骚、赵淑慧著;7.《非洲简史》王飞鸿著;8.《非洲通史》(1-8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9.《非洲国》(英)马丁·梅雷迪思著;10.《非洲简史-从人类起源到种族、宗教与革命》(法)凯瑟琳·科罗里-维德罗维什著;11.《非洲史》(美)埃里克·吉尔伯特、乔纳森·T·雷诺兹著;12.《非洲史》(1800-1918、1918-1967)苏联科学院非洲研究所著;13.《原始的艺术 心灵的寄托——浅谈非洲雕刻艺术及其文化反映》贾世璇、段方圆、王逸捷、韩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