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八章

第八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明太祖注:此如人将碗水而行,若满而行则溢,若中而行则得。且不溢而不费,所以盈而行,则费且得少,故亦以揣而锐之以比言。不可保,云物与志皆不可太甚。

一个人的智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你智力精力尚可应付一切的时候,你也许感觉不到压力。但当你智力精力不足的时候,你已得到的一切,就成了最沉重的负担。在你无力承受这个负担的时候,原来获得的一切,就都成了夺命的敌人。就算你的智力精力还能应付,也要提防智力精力高于你的人。所以说智有时而困,可长保乎?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追求过分,适可而止。要明白物欲是无限的,物质享受也是无限度的,若一直追求下去,就会滑入无底的深渊。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明太祖注:世之有富贵者,每每不能保者何?盖为因富贵而放肆,高傲矜夸不已,致生他事,有累身名,是自遗其咎,莫之能保也。故人以功成名遂身退以戒之。功谓功大也,遂谓遂其志意已,身退谓当谦,而勿再尚之,非退去也。

还要看到,得与失本身是相辅相成的,有得必有失。今天得到了,明天就可能失去。所以世上没有永远富贵的人家。功成名遂,这是人生中的一种事业,老子也不反对功名之事,关键是如何对待功名。功成名遂,就在功名上享受,这是一般人的态度。老子认为那就是祸害的开始。所以他要人们在功成名遂之后,抽身而退。功名的作用,是一个人对社会所尽的责任,责任尽到之后,自己的使命就完成了,所以要身退。自身不是为了功名而去从事事业的。从事一种事业,只是做为一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如历史上许多人物,都为历史的进步而尽了自己的责任一样,这种功名事业,不是他个人的,而是全社会的。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对待功名。明太祖认为身退只是要谦虚的意思,而不是真正的身退,这是他做为一个皇帝的想法而已。他的事业就是夺取天下,登上皇帝的宝座。所以他看了老子的书,只是要保持一种谦虚的心态,而不愿把千辛万苦夺来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别人。这种说法,只有站在皇帝的立场上才能理解。

(0)

相关推荐

  • 算不得英俊的唐伯虎与相貌并不怪异的朱元璋

    <桐阴清梦图>(局部)    明 唐寅 绘  上图为坊间流传的朱元璋像,其实作于清代     下图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太祖真像>  唐伯虎的曲折身世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 ...

  • 艾艾贴】做事业想要有成就,除了努力还不够,你要搞懂这招

    插入我的广告 你不赚钱是因为你头脑当中的理念是错误的.你为什么要去营销,比你厉害的人呢?应该去抓住作者就像我们找对象,其实也是这个样子. 因为你很聪明.社会上很多混的好的人的气质都是聪明人.特别是那些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八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柔弱的水能攻破坚石,是有一定条件的,并非绝对如此.如果水量太少,不能持之以恒地冲击,则不能攻坚强之物.所以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 不武.不怒.不争.为之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前提的,即为士.战.胜敌.用人.能不武不怒不争为之下,则是最高明的士.战.胜敌与用人.看来,老子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其政闷闷,是无为政治的特征.其政察察,是有为政治的特征.按我们的理解来看其政闷闷与其政察察,就很容易解释.其政的政,是统治集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者,常有一大不自觉的弱点,那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忘了学习的目的,而以学习本身为目的了.一切的学习,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认识真理,但真理不是具体可见的,需要通过众多具体入微的知识来做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是道之用,然而德也有的上下高低之分,并非德都是道的体现.看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政治状况,就能分出德的优劣.按唐玄宗所说,则有有德,有无德,有淳德,有上德,有下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雄代表事物的刚强,雌则代表事物的柔弱.人们都知刚强的好处,而不知柔弱的好处.老子的哲学,就是强调柔弱好处的学说.唐玄宗的解释则有他独特的见解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人心淳朴,世道也就淳朴,看来这是一个规律.人们也希望世道淳朴,不欢迎世道凋弊.但最好是社会物质财富丰富,再加上世道淳朴,没有种种因财富丰富而产生的罪恶.但实际情况是很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 冲动时的举动,人们称之为勇敢.这种勇敢举动的结果,是勇敢者身死命丧.所以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冲动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不贸然行动,这是勇于不敢.古人常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七十四章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纵放情欲,为什么会动之死地?当然是因为危害了别人的利益,而受到惩罚.由谁按照什么规则来惩罚之?当然是国家机器中的镇压工具按照国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