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案赏析】(16)
中华诗词导刊编辑部成员
导师团(笔划序)
邓世广 王国钦 宋彩霞 武立胜
总策划
夏 皓
赵立吉 顾东升
总 编
张正清
严秋林 周牧游
编审:段文华 萧宇亮
主编:夏 皓
词主编:吴延平
诗词副主编(笔划序)
郭晓丽 高建林
评析副主编(笔划序)
王小惠 李茂发 肖恩阳
萧凤菊 曾昭成 戴冰
编委(笔划序)
邓国琴 邓满英
庄 娟 刘红军
栾心联 傅翠兰
《中诗导刊》编辑成员 向上滑查看
【1】
七律·访太行山村
武立胜(北京)
兴来何事最堪为?去太行山赏翠微。
慧鸟衔云坡剪影,层峦过目黛添眉。
村姑面掩含羞草,小院墙斜向日葵。
近晚诗心犹未减,清风斟满月光杯。
【李茂发赏析】湖南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在太行山绵绵的山脉之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古村落。这些民居依坡就势,就地取材,参差错落,形成了古村落的基本风貌。也是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武立胜导师一首七律《访太行山村》,带着读者一起对太行山村进行随访。
首联采用设问句一问一答,一下子就吸引着读者吟诵诗歌的兴趣。尤其是第二句“去太行山赏翠微”,轻快明了,通俗易懂。同时在语言布局上因境置宜,大胆破格了前人通常的结构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颔联承接上联,写在山中仰视远眺的胜景:慧鸟高飞入云天,青翠的山坡呈现出缥缈的轮廓;重重叠叠的山岭满目苍翠,遍山葱茏。这里比喻、拟人自然贴切,表达了诗人心旷神怡、无比惬意的心情。
颈联描写那美丽的村姑像含羞草,半掩半露,显现出少女般的羞涩;小院墙边向日葵朝气蓬勃,盈盈盛开。好一派乡村淳朴自然的景象!
尾联:虽然时近傍晚,但游兴未艾,作诗的心仍然未减。当时那种童心雅兴,清爽惬意,好比在晶莹的夜光杯中斟满清风。这样的转结,灵动隽永,耐人寻味。
细读此诗,我能明显地感觉到诗中的太行山村灵秀妩媚,气象万千。带着这种感觉,揣测诗人的心境,不由想起古人有云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从古至今,诗人作诗,因作者的“三观”和所处的时、境等不同,对同一吟咏对象会有完全不同的意境出现,武导师来到太行山,不是描写太行山的雄伟壮观,大峡谷的粗旷诙宏,而是以其“局部” 为题,用一种特殊心境把一个乡村风貌描写得如此风光无限。我想这应该是作者的别出心裁吧!
总之,此诗工稳味醇,灵动隽永,让人推崇。
【评者简介】
李茂发,笔 (网) 名:子戊,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人,中学高级教师。2016 年冬退休后,凭借闲情逸致开始学习写作近体诗词。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城步苗族自治县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副主编。时有作品发表在诗刋或网络平台。
【2】
蝶恋花·红尘追怀
夏皓(声乐 湖南)
昨夜惊烽还漫绕。望极尘途,凯去歌声杳。除却清光斜里照,仰凭葱绿无人晓。
喋血沙州心已槁,嗟悟人生,荆棘千重道。阑里相思人渐老,天涯何处寻“知了”。
【肖恩阳赏析】湖南
初赏老师的这篇佳词,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作者对宋词的各种表达方式是成竹于胸的,在这首力作中更是揉合了“豪放”与“婉约”两种派别风格,做到了无缝拼接,体现了相当功力。
上片的写法很像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囗囗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巧妙的对词语及意境进行了沿袭和捕捉,例如把柳永的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因地置宜地迁境后拟成 “昨夜惊烽还漫绕,望极尘途,凯去歌声杳。” 这就一扫原句 “倚楼春望” 的幽伤,并为新词注入了豪放气息!而“除却清光斜里照,仰凭葱绿无人晓。” 则沿自柳永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和唐末韦庄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女冠子·《四月十七》)这两个境像的化用,从而为上句 “凯去歌声杳” (意凯歌归去,功名全消)的感叹,加强了凄苦!这是古人常用的寄托方式,没有人知道,但清光明月知道,不仅知,还理解,更会把这一切记住,作为见证。在作者的心目中,清光一一明月,” 竟成了他的唯一知己,这是十分无奈的选择,更见其孤独,寂寞。况且 “清光” 斜照的 “知“,本是子虚乌有。寄托怀念,怀念却更浓,排遣忧伤,忧伤却更深。真是欲诉无处,欲罢不能。
作为感怀词,上片将读者带入到回忆的虚景之中,并为下片的感情递进做了很好的铺垫。比兴的写作手法也很到位,用“惊烽”,“尘途”,“凯歌”,展现了作者年轻时艰辛的生活写照却又充满雄心壮志。
过片 “谍血沙州心已槁” 很好的照应了上片,“心已槁” 自然而然引入到对人生的感怀。下片的结尾 “天涯何处寻知了” 又化用了苏轼的 “天涯何处无芳草”,自是别有一番嚼味!记得清词常州派开山鼻祖张惠言在《词选序》倡导,词作须意内言外、比兴寄托和深美宏约方为上品。老师这篇作品语言凝练干净,无绮靡浓艳之藻,抒发怀才不遇、飘泊无依和羁缚受制等心绪,词旨常在若隐若现之间。
正所谓“诗无达诂,文无达诠”,以上可能只是做为评者的一点粗陋见解。
【评者简介】
肖恩阳,笔名志魔,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副主编。2017年10月初入诗坛,在平仄的天地里摸索,在诗词的情怀中徜徉。潜心吟诗写评,真诚做人。
【3】
一幅恬静清新的田园画卷
——评王明生诗作《雾云山梯田农耕》
原作/王明生(湖北)
叠叠梯田绕,青山几海螺。
牯牛云岭憩,栈道石崖过。
浣女高擂杵,耕夫斜挂蓑。
一声吆喝后,幽壑响回歌。
【惠子赏析】湖北
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高速发展,农业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机械操作在大部分地区已替代了农耕。农民耕种的场景,已渐为稀缺的景观。然而有这样一个山村,她山青林茂,梯田万象,尤其在农人耕种的季节,一幅世外桃源的图画,让人留连忘返。各位朋友,请跟随我与作者一起去领略雾云山农耕文化景观,欣赏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雾云山村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据传其梯田起自隋唐)吧!
“叠叠梯田绕,青山几海螺。”请看:一座座青山,一层层梯田,线条优美环绕,层次分明,浑如几只海螺布列其间,像是一幅精美的油画,不,准确地说,是一幅优美恬静的山水田园画卷。不禁想到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的诗境。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起句在描绘了无与伦比的世外景观的同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随着人们的游览,画面也开始移动,作者凭借细腻敏锐的观察力,用 “牯牛,栈道”,“浣女,耕夫”,这几个典型的境象告诉了我们:牯牛卧在岭上栖息,女子溪边浣衣,农夫披蓑耕酝。他们来往穿梭在窄小的岩崖边石路上……。
尤其颈联匠心独运。“高” 和 “斜' 这两个字,锤炼得贴切准确,给诗文增强了灵动。只有亲历过农事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细微的场景。然而这画面又是如此的唯美,这一“高”一“斜” 尽在诗语中,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千年传承的农耕文明,体现了男耕女浣的和谐与默契!
结句 “一声吆喝后,幽壑响回歌”,收束有力,意蕴深刻。山呼谷应,回声四起,大有响遏飞云之势。春华秋实,丰谷冬藏,尽始于这一声吆喝之中。这一声吆喝,既紧扣着农耕主题,也彰显和颂扬了我国新农村景象下的古朴传承!
该诗作,写景叙事抒情,景中有画,画中有景,情景交融,是一幅清新的田园画卷,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非常难得的力作!
【评者简介】
王小慧,女,网名惠子。系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数学教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喜欢格律诗词。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导刊》副主编, 湖北《知否才女诗词》副社长、副主编,《鼓角之声》诗社编委.。作品散见于部分诗刊杂志及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