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渣男No.06·海明威】一个将母亲称为“那条母狗”的硬汉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可以说是美国文学的代表,他的著作《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也是世界经典文学的代表。
这里就不介绍他的文学成就了,主要来看看他这个人,接地气的人。
海明威于1899年出身于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他的父母都是文化人,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是一名内科医生,爱好广泛,喜欢钓鱼、航海、野营,母亲格蕾丝·海明威也是一个读书广泛,且能歌善舞的姑娘。海明威的出生家庭是不错的,父母都算是高知,他从小也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良好的习惯,比如从父亲那继承了喜欢户外运动的习惯,从母亲那继承了喜爱阅读的习惯。成名之后的海明威,随身都会带几本书,几乎可以说是每天都不会停下阅读的人。
然而,海明威与自己家庭的关系在日后非常恶劣,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
海明威是一个宗教态度极其鲜明的人,他厌恶传统的宗教观,但他的父母却都是虔诚的宗教徒。或许海明威从小就活得很压抑,因为父母对他很严厉,父母对宝贝儿子的期望有些高,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敬仰上帝,且勇敢、高贵的人,母亲也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传统的新教英雄,不吸烟、不饮酒、婚前没有性行为。根据海明威日后的表现来看,他完全让父母失望了。
海明威的叛逆似乎从小就在他的内心生长出来了,他后来放弃了自己的信仰,不仅不再信仰上帝,甚至认为组织化的宗教会对人类的幸福构成威胁。
海明威的家族似乎患上了一种疾病,他的父亲在知道自己患了一种痛苦又到了晚期的疾病后,自杀了,但海明威将父亲的死推到了母亲身上。毋庸置疑,海明威的写作才华是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而格蕾丝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写作的时候特别啰嗦,如果你们看过欧洲18世纪之前文学的话,就知道很多作家的文字大都是繁琐的形容词,且人与人之间的信件都是一大串客套话,什么卑微的、浅薄的、不自量力的我怀着剧烈的、冲动的勇气给高贵的、伟大的、受人敬爱的某某某写这封陈词滥调的、微不足道的、可有可无的信。简简单单的一句“亲爱的,我给你写信”,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形容词比拼大赛。
格蕾丝是一个强势的女人,且有些令人生畏,海明威在成长的过程中估计是受了太多的压抑,而且据说格蕾丝在海明威小的时候是将他当成女孩子来养的,给他穿女孩子的衣服。而海明威对此特别反感,在众人心中,他是一个硬汉的形象,这可能也是对童年时期的反抗。海明威在长大之后特别强调自己男子汉的形象,尤其是喜欢到处晒自己的胸毛,似乎是想以此来证明自己真的是一个男人。
▲ 海明威小时候
海明威长大后将母亲当成了敌人,甚至将这种仇恨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不止一次地在给朋友的信中用“那条母狗”来称呼他的母亲,甚至他将这种仇恨还转移到了姐姐身上,他说:“我的姐姐母狗马塞丽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婊子。”他还对外宣称,自己的妹妹曾经被人强奸过。
究竟是怎样的仇恨,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海明威自己的写作风格是干练、简洁的,甚至他的写作手法至今都在被人传颂,即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名词和动词,这也可以说是他对童年的反抗。
▲ 海明威的胸毛
海明威的一生中共有四段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哈德利·理查森,比他大8岁,且家境富裕。在海明威的作品畅销之前,他一直靠着老婆的钱生活。哈德利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女人,只不过在生完孩子之后身体有些发胖,此后她的体重也一直没有减下来。海明威肆无忌惮地搞女人,甚至在自己老婆面前也明目张胆地抚爱别的女人。
▲ 海明威与第一任妻子(海明威年轻的时候还挺帅的)
▲ 海明威一战时的军装照
后来海明威遇见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包丽娜·普法伊弗,她比哈德利还要富有,父亲是一个大商人。从一开始,包丽娜就爱恋着海明威,甚至主动勾引他。他们两个跑到哈德利面前,劝她同意建立一种“三人家庭”。哈德利保持了自己的淑女风格,拒绝了,同时,她与海明威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离婚了。可以说,哈德利都没有与小三包丽娜争吵过,未放一枪一炮就退出了,可能也是因为她长期就受够了海明威。
海明威有酗酒的习惯,且是一个极度自私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不太关心别人是怎么想的,也不太会照顾别人的感受,他只在乎他自己的感受。
包丽娜为海明威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帕特里克,但当她再次怀孕的时候,与海明威的关系也走到了尽头。这一次,海明威又勾搭上了一个金发美女,叫简·梅森,而且是一个有夫之妇,比海明威小14岁。
然而,这位美女却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曾经还试图过自杀,这让海明威对她失去了兴趣。
包丽娜不像海明威的第一任妻子那样容忍,她为了夺回自己的丈夫,谎称自己从父亲那得到了一笔巨款,为了重新恢复魅力,她还将自己的黑发染成了金发。
海明威在其著作《有的和没有的》中说:“你对一个男人越好,你越是向他表示你的爱,他就会越快地摆脱你。”
看来,海明威对男人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海明威的下一个女人是玛莎·盖尔霍恩,也是他的第三任妻子。玛莎出生也不错,比海明威小了10岁。据说,玛莎在接触了海明威的生活后,发现他邋里邋遢。而且海明威总喜欢吃一种混杂而成的三明治,大家可以想象成大蒜,这让玛莎很恶心,甚至多次都产生了呕吐。
▲ 海明威与不知道第几任妻子
也许是这样的原因,导致玛莎不想和他生孩子。玛莎之所以嫁给海明威,是因为看中了他的作家身份,她希望自己也能从海明威身上获取一些文学的养料。包丽娜虽然百般阻挠这段婚姻,但最终都无济于事,甚至,海明威还责怪她为何要破坏自己的幸福。
玛莎与海明威注定不能长久,因为玛莎不仅反感海明威的大蒜三明治,还特别讨厌他喝酒,一旦他喝完了酒,就会变得很粗暴。海明威与玛莎之间的争吵也发生了无数次,最为奇特的是,海明威还写了一首下流的诗,名字就叫《致玛莎·盖尔霍恩的阴道》,他将之比作一个陈旧的热水袋的颈部,而且已经有了皱纹。更奇葩的是,海明威每和一个女的上床,就会给他的床伴念这首诗。
最终,阿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了,儿子说,父亲一直在虐待母亲,在母亲离开后,还抱怨她抛弃了自己。
海明威的第四任妻子是玛丽·韦尔什,这段婚姻一直持续到了海明威自杀的时候。玛丽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的出身不如前三个,父亲只是一个伐木工,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普通的家庭,让她对爱情或婚姻并不抱有多大的期待。海明威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玛丽知道他需要的不是一个有思想,可以与他进行对话的女人,而只是一个惟命是从,听从自己命令的女人,所以她放弃了自己的新闻工作,转而嫁给了海明威。
▲ 海明威与第四任妻子
玛丽在海明威面前表现地很顺从,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海明威向查尔斯夸耀自己的能力,他说安抚玛丽是一件极为容易的事,因为前一天晚上自己就已经对她灌溉了四次。海明威死后,这位查尔斯先生向玛丽求证海明威说的话,谁料,玛丽叹息着说:“那要是真的该多好。”
▲ 海明威被玛丽投喂
没错,海明威是一个极爱吹牛的人,撒谎成性,而且与多位同行都发生过争吵,事后他还在自己的书中给对方扣屎盆子。
▲ 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
海明威的小儿子很讨厌父亲,他在日后写了一本关于父亲的书,里面透露了很多事情。比如包丽娜的死,包丽娜与海明威离婚后,小儿子曾发生过一段小麻烦,于是作为母亲的包丽娜打电话给前夫,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安慰,结果海明威却指责了她,说:“看你是怎么教育他的!”
他们吵了一架,挂完电话后,包丽娜哭了,对着电话嚎嚎大哭。那天晚上,她被体内的一阵剧痛惊醒,第二天就死在了手术台上,死因是一种肾上腺肿瘤,很有可能是情绪导致的恶化。包丽娜享年56岁,去世后,海明威竟然还指责儿子的不是,而儿子也指责父亲的暴怒。
海明威一生都泡在酒精之中,一位古巴的酒吧侍从说:“能够喝下这么多马丁尼酒,超过任何一个我所见过的人。”
▲ 海明威在酒吧
由于常年酗酒,海明威的身体也不好,尤其是肝脏,一个儿子曾说,在父亲最后的20年中,每天都要对付1夸脱的威士忌。在美制中,有两种不同的夸脱,平均下来,一夸脱相当于1升。
海明威的一生总是受伤,身体上的受伤,从孩童时期开始,他就摔了一跤,一根木棍穿过,将他的扁桃体刺破了。此后几十年中,他就像是一个被诅咒的人,在参战的时候身上到处都是弹痕,一次因为救火而被烧伤,两次发生过飞机事故,还出过一次车祸,脑震荡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能够发生这么多意外,与他喜欢喝酒分不开关系,至少其中一大半都是因为喝酒导致的。不过神奇的是,发生了这么多意外,他都没有挂掉,也是一个奇迹。
▲ 海明威因飞机失事而在非洲疗养
1961年7月2日,在抑郁症和其他一些类似偏执狂的病症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他在自己最为自豪的双管猎枪上装上了两发霰弹,将自己的脑壳崩飞了。
似乎,海明威注定会走向自我毁灭,他在50年代就出版了自己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之后便再也写不出那样好的作品了,他自己是知道的,他将自己长期泡在酒缸中,麻痹了自己,却总会清醒过来。他对自己感到绝望,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定格在了《老人与海》,接下去的岁月无非就是仰望过去。他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或许也受到抑郁症和长期酗酒的影响,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却留下了一段传奇。
海明威几乎是一个不讨喜的人,可以说他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是喜欢他的,因为他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中心主义者。不过,在众多获得巨大成就的人身上,这种自私的中心主义就像是标配一样,随处可见。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完全或很少顾忌他人的感受,才能取得世人所无法企及的成就。
这样的人,震惊了世界,却让身边的人总是遍体鳞伤,他甚至都不会说一句温柔的话,就像他的硬汉形象一样。
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说的:“A man can be destroyed,but not defeated.”
一个男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能够摧毁他的,只有他自己。
“嘣嘣”两枪,永别了,脑壳!
【西方渣男No.10·亨利八世】一个离婚离上瘾的英国君主
【西方渣男No.09·卡萨诺瓦】一个走路带风的现实版唐璜
【西方渣男No.08·易卜生】一个被恐惧支配的挪威“葛朗台”
【西方渣男No.07·萨特】一个从不停歇的“存在主义”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