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东风街记忆(下)

限于篇幅,加上本人学识浅薄和年龄阅历等问题,本文只描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风街及相关街巷和建筑,或许有记忆上的混乱,还请各位指正和批评。上次回忆的是大十字口与东风桥之间的东风街,以及东风桥以东的东风街。这次要说的是大十字口以西的东风街。

由于小时候在城里的增福堂街一直住到拆迁,六年小学在太平街小学上的,六年中学在三中上的,近二十年的光阴都在本文要说的东风街这一片街巷度过了。相对来说,对这一片的东风街及周边街巷最熟悉,也最有感情,回想起来以及把它们写出来,也最得心应手了。

过了大十字口,往南不远是小十字口。小十字口东西连接郭宅街和布政司街。这两条街的名字有意思。郭宅街,顾名思义,街上曾经有潍县四大家族之一郭家的宅子。郭宅街东首那时有个文化街小学,后来改做三中分校。布政司街这个名字也比较久远,在以前街上曾经有过布政司宅第,就像海道司巷一样,布政司和海道司都是明清的一种官职名。

布政司街东首往北不远的路西,曾经有个书亭,出售各种报纸和杂志,小时候经常去看或者买。一些薄的,就看完,厚一些的,就买下来。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识字偏少,主要看故事会、知音、故事家、故事林、上海故事、中外故事、民间故事选刊、新聊斋、童话大王、奥秘、科幻小说什么的。

布政司街西首与增福堂街交叉口,有个水井,附近的居民都来这里打水吃。一担水一开始是几分,后来是几毛。有力气的用扁担挑水吃,没力气的用小车拉或者推。水井往东不远,是有名的双小庙,不过在我小的时候就已经拆了,所以没什么印象。但我记得路边有个盲人按摩铁棚子,有个按摩师在里面,好像叫什么任国红,据说按摩手法很不错,受到一些身体不好的老年人的喜欢,他们都来这里按摩。

听大人们讲,这个交叉口曾经有个破庙,里面住着个头脑不太清醒的女人,谁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有个女儿叫兰儿,她经常喊着“兰儿”“兰儿”的,在找她的女儿,或者她女儿走失了,她受到刺激,天天找兰儿,也或许女儿明明就在眼前站着,她视而不见,仍在找她的“兰儿”,街坊们都叫她兰儿娘,从心底里十分可怜同情她。

水井往北就是罗家巷子,往北通到东风街。东风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扩宽,罗家巷子西邻的三中校门,本来在北边的东风街上,因为扩宽,改到了南边的增福堂街。等到东风街扩宽以后,又改回北边的东风街上了。因为家住在增福堂街,图个近便,上学放学走着就可以,在增福堂街南边的太平街小学上完六年小学后,又来到三中上了六年。从三中临毕业之际,还正好是三中的五十周年校庆。

三中校园不是很大,教学楼在东侧,操场在西侧,操场往西就是增福堂街的居民平房。他们坐在家里就能透过窗户玻璃观察到三中师生在校园里的一举一动。有的同学打篮球,碰到手劲大的,搞不好能把球扔到西边的住户家里去。

我上小学时,因为在增福堂街胡家大门的家东墙需要整修,就临时搬到临三中操场的西侧房屋住了一段时间,那时放了学,没事就趴在窗户上看三中学哥学姐们在上体育课。有时候也盼着能什么时候飞进来一只球什么的,不过盼了没多久,就又搬回胡家大门去了。

三中教学楼东侧是万印楼。据学哥学姐们讲,他们以前上课就在万印楼和十钟山房里。古香古色的万印楼和十钟山房据说曾当做音乐教室和生物教室。我上学的时候,那里几乎就是每天都大门紧闭,那时也不知道里面是干啥的。三中与罗家巷子交叉口开了一家海王府酒店,去吃的人很多,后来酒店搬到东边去了。

三中五十周年校庆时,我们去实验楼参加很多三中校友的作品展览和情况简介,记得有于希宁郎咸芬等,每个学生发了个T恤衫,上面印着五十周年校庆字样,还到潍州剧场开了毕业典礼。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样。记得当时报名参加学校越野赛,跑了个十多名吧,出了校门往东到和平路,然后到胜利街,然后到月河路,然后跑回学校,整整绕了一圈,感觉还可以的。

三中对面有个新亚饭店,这饭店的新亚和乐,我记忆犹新。除了他家好吃,还因为买的人多,经常排队。因为离学校近,中午或者下午放了学,可以去吃。后来饭店搬走了,再也没吃到这家和乐。

在北门大街有个毛家和乐,在北门大街小学对面,感觉也是可以的,后来也是搬走了。在三中快毕业的时候,因为增福堂街所住的平房要拆迁,不得不搬到别处,后来搬到北门大街北首东大街这里,上学也不是很远,顺着北门大街往南走,就到学校了。

那时东大街和北门大街还是有很多平房的。有个女同学大约也住在这一片,不过我并不知道人家具体住哪儿,但我经常能在北门大街上学路上碰到她,那时候羞涩(现在好像也是?),不太好意思跟人家搭讪,有时候只能远远地走在人家的后面,望着背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东大街有家火烧店不错,早上经常买着在路上吃,还没到学校就能吃完。有一次大概要迟到了,买上火烧,咬上几口就往学校跑,没跑几步远,发现这位同学在前面走着,不紧不慢地,步速优雅气质,心里暗暗叫苦,想从别的街巷绕开人家吧,发现不能,想加快速度,跑到人家前面去吧,也是不能,想并肩一块走着?痴人说梦呢,更是不能。想来想去,还是跟在后面走吧,也没心思吃火烧了。

等到人家拐进学校门,我赶紧咬上几口火烧,狼吞虎咽的,虽然是踏着铃声走进教室,幸好那天老师心情好,没批评我,也许就是托了这位同学的福呢。毕业以后多年,一直不知道人家当时住哪儿,不过即使知道,又有什么意义呢,想想当年青涩懵懂的自己,真是有意思。

东风街往西,过了北门大街不远,在路北有一个公厕,不知道还有人记得吗?周围居民都来上这个公厕,不过里面卫生情况令人不敢恭维。夏天的时候,里面苍蝇挺多的,嗡嗡嗡的。再往西大约就是西门里张家的位置。前面文章写过很多,这里不再繁言。看图上可以看到东风街扩宽那时路边还残余几间张家房屋,增福堂街幼儿园从增福堂街搬到这里,名字叫做教师幼儿园,当时这可是潍城最好的幼儿园了。

幼儿园对面路南偏东往南有条街巷,是冶房巷子。我对这条小街也是极有印象的。它北起东风街,南接增福堂街,再往南到太平街,后来改名叫岳王庙街。我小的时候,在这小街南首路西有个小卖部,可能姓谭,家里养个大白狗,经常去他家买东西,又怕那条狗,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心惊胆战的。

小卖部往北路西,有个卖早点的,他家的炸油条,很好吃,买的人多,也要排队,早上四五点钟就有人排队来买了,没办法,炸油条的就要三四点钟甚至更早开始忙活了。最爱吃的还是烧饼卷油条,再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或者豆腐脑子,美美地吃完后,基本上整个早晨都是惬意十足的。

卖早点的再往北,快到东风街了,路西路东都是同学家,所以比较熟悉一些。走进大门,里面住着好几户人家,邻里之间,都是客客气气的。那时候的邻居,用这么一句话来说,“远亲不如近邻”是再合适不过了。和同学经常来这里写作业,院子很大,搬个小板凳,把作业本放在椅子上,就可以写作业了,院子里也很安静,除了枝头上偶尔的几声鸟叫,院子有梧桐树或者别的树,有时候树叶也会掉在作业本上。

记得路西有一户人家姓赵,和同学经常去那里写作业,这位赵同学比我们年长几岁,小名叫航航,家里有位老奶奶,很安详,和蔼可亲,去写作业时,总是热情招待我们,听说他父亲会画画,都说画画很好,不过我们没见这些画,院子往北,还有几个房间锁着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总觉得挺神秘的。

后来冶房巷子也是拆迁,靠近东风街的院子里平房保留住了,再后来在东风街开了郭味蕖纪念馆,有几次机会,就去参观了。纪念馆东边就是郭味蕖故居,走进小院,竟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又找回了几缕熟悉的童年记忆。脑海里飞转,莫非小时候经常去写作业的那个小院,就是眼前这小院吗?顿时百感交集。

过了纪念馆往西,就到了月河路。月河路当时建了一排一排的月河楼,就在路两旁,都是筒子楼,卫生间在楼道,楼道光线很差,因为卫生间原因,气味也不好,一个楼层住着好几户,楼体是红砖砌就,当时有好些同学都在月河楼住,住平房的我,就好生羡慕他们。

常常幻想,哪一天,也能搬离平房,住进楼房呢。等以后真正搬到了楼房,觉得也不过如此,还不如住平房呢,于是又开始怀念以前在增福堂街住平房的日子来。人就是这样,常常拥有时不珍惜,失去了又后悔莫及。人又喜欢喜新厌旧,看到新的,扔掉旧的,毁了旧的,再造新的,还美名其曰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由于城建需要,月河楼陆续拆迁了,曾经给我几丝幻想的月河楼也渐渐走进历史的尘埃之中了。前段时间我还经常去月河路最南端那座残余的月河楼下徘徊感怀,再后来发现它已经拆掉了,就没得去了。伴随着童年记忆的月河楼从此都停留在回忆之中了。

过了月河楼往西,路南是邮电大楼,再往西到永安路口,这个路口路南有一排门头房,对面是西关商场,卖啥的也有,感觉很齐全,而且价格也不贵,虽然店面不大,走进去却给人满满当当的感觉,感觉人都没地方放脚,日用百货,样数很多,最主要的是,价格比大楼便宜。

永安路口西南方向有个东风影院。留给几代人多少的记忆,我记得小学排着队去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去之前和小伙伴说好,谁都不去哭,结果呢,还是打脸了,哭的都不行了,感觉纸巾都不够用的。泪水总是禁不住就流了下来,电影确实拍得不错,催人泪下。尤其是妈妈精神失常那一段,我们跟着儿子一起哭,母子几次分离,更是惹得我们一块泪落。电影中爸爸妈妈抱着kiss滚床单的镜头竟然没有掐掉,也是让人很意外的,在那个年代给那么多小观众看到,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永安路往西记得在东风街晚上有夜市,很多卖东西的,人很多,来往的车辆基本过不去。在路北还有潍城商场,商场对面的路南是潍坊钢厂,钢厂后来还是倒闭了,那时候潍城西边有很多厂子,除了钢厂,还有长城门窗、予制厂、小拖、、巨力、化肥厂等等。

潍城商场往西不远的路北,有条黄家庄路,在这条路上,有个潍坊七中。记得高考时就在七中考的,虽然黄家庄路不宽,这处学校却是有初中、高中,当时潍城境内的高中应该就是三、六、七中,后来三处学校高中合并,成为新的七中,校址从黄家庄路搬到福寿西街原来六中的地方去了,就是现在的七中。

东风街往西的安顺路,以前叫做潍德路。在这路口偏东的路北,有个自怡园。或许刚建成的原因,游人很多,里面很大,有假山、凉亭、人工湖、草坪等,景色很美,湖水很清,确实是市民悠闲放松的好地方。南门在东风街上,黄家庄路的七中校园西邻,北门在西园街西首。这自怡园也留下了我很多的童年记忆。

限于篇幅。30年前的东风街记忆介绍完毕。多谢大家。你们有什么好的资料或者美好的回忆,或者想与我交流点什么,都可评论留言,或者加我微信omg_1979

关注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抄袭

一切不打招呼的转载,视为侵权

如果喜欢他的文章,就关注他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