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十景之青阳晴眺

时光回溯到七百多年前的元朝初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人来到潍州,为秀美的景色倾倒,诗兴大发,挥毫写下广为流传的“潍州八景”诗,到了清代,又加上“北楼晓钟”和“塔山望日”二景,成为今天的“潍县十景”。这些诗至今还被很多潍坊人传颂着,那时他还不到三十岁。

现在潍城区向阳路与福寿街交叉口,往南不远的路两侧位置,有两座高大的残缺城墙,这里曾经有潍州八景之一的“青阳晴眺”。这位叫张起岩的青年人是这样写的:

青阳晴眺

秋风雨霁碧天凉,

极目城楼逸兴长。

几簇人家山色里,

一川黍禾半苍黄。

当年他来到这里,登上高处,往北望去,一大片半苍黄黍禾,豪情万丈,心中诗情汹涌,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站在这里,向东北方向远眺,或许还可以看到掩于草木之间的玉清宫。眼前这一切,可能让他灵感迸发,继而吟出“玉清烟晓”的佳句。

玉清烟晓

琳宇清幽近水涯,

凌云烟霭杂朝霞。

殿坛金碧相辉映,

一段丹青景最佳。

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潍州景色的热爱之情。他留下绝佳的诗句,带着无限的眷恋离开潍州,接着不久赴考,中了状元,做了高官,为官清廉,被民众爱戴,他可是元代首位状元(汉族)。有史料记载,他死后无多少财产,除了几袋珍贵的书籍,并无它物。

到了明末崇祯时期,清兵攻陷济南,打算向东进犯潍县。明初,潍州降为潍县。当时县令邢国玺担心土城不坚固,与郭尚友一起,捐银集资筑石城。历时八个月,石城筑成。清兵耳闻潍县石城坚固,一时放弃进攻。

几年后,清兵还是不肯放弃潍县,率军攻城。或许考虑到北城墙离县衙门较近,主攻北城墙。邢国玺因为守城有功,得以高升,调往他处。他的继任周亮工,和郭尚友、张尔忠等人,率全城官兵,坚守城墙。

清康熙版《潍县志》记载,青阳楼在北城墙之上。后来青阳楼被毁,清道光年间潍县何县令重修青阳亭,并亲自题词“青阳晴眺”匾,悬挂其上。至于张起岩笔下的青阳楼(或青阳亭)建于何年代,并不可考。

在清代郭汝龙题画的“潍县十景”图中,把“青阳晴眺”写成“青杨晴眺”,不知出于何意。以至于后来民国时期潍县县长厉文礼,找人拍摄的纪录片《潍县大观》中,介绍青阳亭时,也是写成“青杨晴眺”。不过在《潍县大观》中,我们有幸地看到了,当时何县令重修的青阳亭,原来是长这个样子的。

民间有说法是,青阳楼也叫申冤楼,民众一旦有了冤情,不必跑到县衙门去,直接来这里喊冤即可,离此不远的县令老爷,坐在县衙门的椅子上就能听到,而且一般都能得以申冤昭雪。不过此说法一直未见于任何史料记载,或许可以看作是民间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某种美好愿望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向阳路向北延伸,北城墙打通两部分,成为今天的道路两侧样子,至于县衙门和城墙上的青阳亭,随着城市的建设和道路的畅通,都消失在历史的灰飞烟灭之中了。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抄袭转载

(0)

相关推荐

  • 血脉里的回响——郭维经

    四 在很小的时候,郭维经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长大之后,能够成为千千万万穷苦老百姓的代言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同郭维经的父亲死得早,死得冤有关. 那一年,郭维经的家族同一位官绅之后争祖坟山,郭 ...

  • 青阳楼上的呐喊

                                  一 2013年2月17日,癸已年正月初八.年还没有过完,空气中弥漫着爆竹的味道.潍坊市潍城区向阳路上依旧是车水马龙,很少会有人注意靠近向阳路 ...

  • 狂生

    山东济宁人,刘支裔说:"济宁市有一位狂生,酒量很大,都没钱吃饭了,一旦有点钱仍然拿去买酒,最初对穷困也不以为意. 刚好新知府大人上任,酒量也很大,喝酒从来没有对手.听到狂生大名,喊他来,和自 ...

  • 城隍爷出巡为重大祀典

    至唐宋时期,城隍信仰遍及全国.宋代城隍列入国家祀典,至明清仍长盛不衰.城隍爷出巡,臣民都要拜谒城隍.而在老潍县,五月初一到初五是城隍爷的生日,也是其出巡的日子,万人空巷,文人墨客曾为此留下颇多笔墨. ...

  • 【汶上老县城】每条路和街的历史名称来历.

    四门大街 明<汶上县志·卷二·建置>:"邑中之途以四大为经:曰东.曰西.曰南.曰北.即以隅首为中心的四条主街:东门大街.西门大街.南门大街.北门大街.隅首是城内地面至高点,也是城 ...

  • 文学知识故事集•寿州县令修城墙,“当面鼓,对面锣” 241

    38.寿州县令修城墙,"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鼓,对面锣"的意思是说有话当面讲,说过的话要算数.普通老百姓说话不算数,不过是被人讥笑而已.可是,如果当官的说话 ...

  • 潍州八景之青阳晴眺与北城墙

    友情提示:本文1173字,阅读约需5分钟 潍州八景之青阳晴眺与北城墙 在潍城区福寿街与向阳路交叉口往南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叫北马道街,在北马道街与向阳路交叉口的道路两旁矗立着两座高大的残缺 ...

  • 老城旧事:张起岩与潍县十景

    说起潍县十景,我们应该感谢一个济南人: 张起岩,元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另外,他还是元朝首届科举状元.厉害不? 据传元延祐年间,状元张起岩原标定"潍州八景",每景并赋一诗 ...

  • 潍县十景:玉清烟晓

    在金庸小说里,提到了一位山东籍的重量级江湖人物,那就是全真教的丘处机.关于他的一位弟子尹志平,更是被广大金庸迷所知.在小说里,尹志平是一位好色之徒,设计迷奸了小龙女.但在历史上的尹志平,却完全不是这一 ...

  • 潍县十景之石桥漱玉

    时光回溯到七百多年前,一位叫张起岩的年轻人,在安丘做官时,为当时潍州的秀美景色所倾倒,挥毫写下流传至今的"潍州八景",到了清代,又添加二景,成为今天的"潍县十景" ...

  • 潍县十景之东园早春

    元代一位叫张起岩的青年,极有才华,在考取元代首位状元之前,曾经在潍州做官,喜欢游览潍州周边各处景点,写下流传至今的潍州八景诗,后来到了清代,有人又添加二景"塔山望日"和" ...

  • 潍县十景之麓台秋月

    在潍城区望留街道往西不远处,有一座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山,远近闻名.其名字的起因于云气雾升,烟雾缭绕悬浮于山坡之上,故因此得名浮烟山. 浮烟山上曾经有几处古老建筑,一处是始建于元代的朝阳观,还有一处是 ...

  • 潍县十景之西山霁雪

    行尽青山是潍县,过完潍县又青山.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二百多年前的一天,正在潍县做官的郑板桥不吝笔墨如此深情地描述他治理下的潍县城. ...

  • 潍县十景之玉清烟晓

    前言 时光回溯到七百多年前的元朝初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人在考取元代首位状元之前,曾经在安丘做官,喜欢游览潍州周边各处景点,为秀美的景色倾倒,诗兴大发,挥毫写下广为流传的"潍州八景" ...

  • 潍县十景

    友情提示:本文996字,阅读约需3分钟 据传元延祐年间,状元张起岩标定"潍州八景",每景并赋一诗.后来,清<潍县志>.民国<潍县志稿>均增加两景,称&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