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该平反的奸臣,本是一代奇才,却被叫了900多年的“奸臣”

都说宋朝出奸臣,但是这些奸臣中真的都是真正的奸臣吗?难道没有人是蒙冤的吗?在官方修订的《宋史》中,《奸臣传》里总共出现了21名奸臣。在两宋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这21名奸臣有1/3的奸臣都与王安石有关,他们要么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支持者,要么就是王安石的追随者,这其中到底是何原因?相信大家心中已有结论。

今天要了解的就是这21名奸臣当中的章惇。章惇也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支持者,他之所以会被后人记录为奸臣,实际与王安石变法有很大的关系,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章惇是宋朝历史中应该平反的人物。章惇乃是苏轼的好友,一直到现在,民间都还流传着很多有关两人友情故事的段子,这些段子的真实性还有待于考察。不过要知道的是,章惇和苏轼之间虽然政治见解大有不同,但是两人却一直惺惺相惜。

这俩人在嘉祐二年也就是1057年同时参加科举考试,这场科举考试后来被称之为龙虎榜,因为这次被录取的都是一些非常优秀的人才。在这场科举考试中获得状元的是章惇的侄子章衡,章惇这个人虽然非常有才,但是性格却十分好胜,在得知自己侄子高中状元后,不但没有为他感到开心,反而还以此为辱,认为自己落在了侄子后面是非常的没有面子的事情。

由于苏轼比较注重的是情怀和精神,属于理想主义的人才,而章惇却和苏轼的政治见解背道而驰,他属于现实主义的人才,苏轼并不推崇王安石变法,而章惇却十分相信这场变法能够让国家变得更好。无论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章惇在政治上面的能力,所以这些想要污蔑章惇的人就只能从他的品性上去下文章。也就以至于到后来人们只要一提到章惇,就会用“有才无行”这样的词汇去形容他。

真正了解章惇生平事迹的人,是不会把他当做奸臣或是小人,反而还将他视为敢说敢做的大英雄。苏轼的不合时宜非常出名,但是章惇的不合时宜却更值得让人钦佩。不管是面对至高无上的皇帝,还是威风八面的摄政太后时,他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心中的想法,也不去计较说出这些话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利害。

由于王安石变法受到压制没有成功,所以在这场变法中的支持者章惇也随着变法的失败而落魄了。职位被贬,还被他人扣了一个奸臣的帽子。他曾独揽大权七八年,但是他的四个儿子都没有考上进士,没有以官爵私所亲。他为官清廉,死后家贫难以下葬,手指都被老鼠啃掉一根,他坚守国土寸土不让,所以他是“奸臣”?他图什么呢?其实在漫漫历史上,和章惇一样“被奸臣”的人物还有很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