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六年(8):春,正月,寔来(八) 2024-06-10 15:59:05 --- 01 ---上文我们探讨了周王室在鞭长莫及和蔑视冷漠的态度中,眼睁睁看着楚国在荆楚之地打下了一片天地,进而威胁到周王室的青铜矿产资源地。作为守护青铜资源大通道的汉阳诸姬,也被楚国威胁和蚕食。其中,汉阳诸姬中最有实力的随国,就首当其冲。关于随国,百度百科的说法是:随国就是曾国。一国两名在商周时代并不罕见,比如前文说到的州国因都城是淳于城,就可以叫做淳于,楚国有长期被称为荆国的历史。但随国到底是不是曾国,这个问题如果在2009年之前,没人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因为曾国和随国的在历史中的关系是这样的: 历史记载中,湖北地区有随国无曾国; 出土文物中,湖北地区有曾国无随国。 如果按历史记载去找,古随国的所在地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随州市挖地三尺,一件随国的青铜器都找不到,就像历史上那个消失的夏朝一样,因为没有出土文物进行证实,所以我国的夏朝不被国际史学界所承认。但如果按照出土文物上的铭文去核实,湖北省随州市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曾经长期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国家叫做曾国。比如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就能充分说明曾国的综合国力水平之高。曾侯乙编钟--- 02 ---综合国力很高的曾国和历史上“汉阳诸姬之首”的随国,到底是不是一个国家?从曾侯乙编钟出土就开始了争论,一直争论了40年,直到2013年湖北随州义地岗墓地发掘出土了曾侯璵(yǔ)的一套编钟,虽有缺失,但其中一件巨大的甬钟却是保存比较完整。从铭文看,此钟铸于公元前497年,钟身镌刻金文160余字:唯王五月,吉日甲午,曾侯与曰:伯适上谔,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此淮夷,临有江夏。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吴恃有众庶,行乱西征南伐,乃加于楚。荆邦既残,而天命将虞。有严曾侯,业业厥声。亲敷武功,楚命是请。复定楚王,曾侯之灵。於穆曾侯,壮武畏忌,恭寅斋盟,伐武之表,怀燮四方。余申固楚成,改复曾疆。择予吉金,自作宗彝。龢钟鸣皇,用孝以享于予皇祖,以祈眉寿,大命之长,其纯德降余,万世是尚。经过释读,铭文详细记述了其曾国始封来源及与楚的关系,即其始封国君为南公括,他就是辅佐周文王的南宫适,姬姓。1990年版《封神榜》中南宫适的形象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注曰:《世本》:随国姬姓。都是姬姓,曾国和随国有了一个共同点。--- 03 ---第二个共同点就是“楚王奔随”的历史事件。这件事发生在鲁定公四年,即公元前506年。这一年,绝世美女西施刚刚出生,楚昭王则被吴王阖闾攻破国都郢都,报仇心切的伍子胥和孙武率军紧追不舍,把楚昭王追得逃入鄂西的群山之中,身边只剩下随从十几人。楚昭王仓皇逃入随国之后,吴军逼迫随国交出楚昭王,但随国人拒绝了,吴军看随国城高墙厚,甲坚兵利,加上吴军劳师千里,已成强弩之末,所以顺势撤兵。楚昭王命申包胥到秦国借兵,申包胥在秦国宫城外哭了七天七夜,借来兵车五百乘,随国也派兵加入楚昭王的复国之军,成功收复郢都。《左传》中对此事也有详细的记载,记载的是“随……密迩于楚……世有盟誓”。历史上楚国被吴国攻破国都只有一次,楚王跑到随国寻求庇护也只有一次,而曾侯璵钟上的铭文明明白白的记载着,在这个事件里,楚王来寻求庇护的是“曾国”,派兵帮助楚王复国的也有“曾国”,可以见历史记载中的随国就是曾国。这也正与文献记载随国为“汉阳诸姬”的“老大”的地位相符,也解释了随国统治区域与出土曾国青铜器区域重合的问题。--- 04 ---但本文所讲述的时间是公元前706年,是“楚王奔随”之前200年,这时候楚国和随国还不是如胶似漆的关系,而是敌对关系。楚国突然攻入随国,但并不是兵临随国都城,而是在“瑕”这个地方驻扎,派薳(wěi)章去谈判,谈判的诉求是——议和。楚国这波操作就让人看不懂了,明明是你楚国入侵随国,还驻扎在随国的土地上,一仗未打,却去找随国议和,这颇有点解放前天津上海的青皮无赖的行径:主动撞你一下,然后把身上的纹身露出来,同时笑嘻嘻的给你道歉,你若真当他们是不小心,他们马上就变脸,凶神恶煞的讹诈你。这时候你只能装作看不出来他们讹人钱财的本意,装作无意把腰间的刀把子露出来,同时故作大度的对他们慰问两句,再拿出一些钱财来让他们去“看医生”,对方看你既上道又不好惹,才不会纠缠你,一场彬彬有礼的“主动碰瓷”才会和平结束。如果你腰间没有刀把子呢?那即便你再彬彬有礼也无济于事,肯定不会善了,不把你怀中的钱财讹诈干净是不会罢休的。归根结底,自己还是要有实力。现在随国该怎么办呢?随国派了他们的少师来议和。少师是个官位,按照《尚书·周官》记载: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是君主的辅佐官。历史上著名的少师不多,但著名少保有一个,鳌拜鳌少保。不过到鳌少保所在的清朝,少师已经演变成了太子少师,名称虽然一样,官职已经不一样了。楚国的大夫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的地面上随心所欲,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我们扩大军队,增加装备,以武力威胁邻国。它们怕起来了,就协同对付我国,很难离间它们。汉水以东诸国,数随国最大。如果随国骄傲起来,必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散,咱们楚国就可从中得利了。少师这人,一向狂妄自大,请把我们的军队摆出个窝囊的样子,使他更加傲慢起来。”熊率且比说:“随国还有个季梁哩,这有什么作用?”斗伯比说:“以后会有用处的呀!少师很得国君的宠信啊。”--- 05 ---《左传》文笔很好,原文读起来朗朗上口,简约而不简单,对很多场面刻画的栩栩如生,阅读着文字,脑海如话剧版一幕幕上映。斗伯比劝楚王这一幕结束,我们暂且不说随国的反应,对楚国却有了新的衡量,这个国家的崛起绝不是靠运气,其在国家战略制定、外交政治、谍报战术等层面都做得相当精细到位。首先,楚国伐随战略清晰。楚国要发展,必须打破汉阳诸姬包围网。汉东诸国以随国为大,故擒贼先擒王,先伐随国,随国一败,其余诸国必然战战兢兢,楚国或威压,或拉拢,在纵横捭阖之间,就会让这张包围网的漏洞越来越大,最终破坏殆尽。就像元末战争,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分别占据长江的上、中、下游。当时大部分的将领本着“捏柿子捡软的捏”的心理,劝朱元璋先打稍弱的张士诚,拿下苏杭富庶之地,再反身去打陈友谅。而刘伯温则劝朱元璋,张士诚弱而陈友谅强,张士诚无进取之心而陈友谅有夺天下的志气,如果先打张士诚,陈友谅本着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会主动进攻朱元璋的后路,到时候朱元璋腹背受敌。如果先打陈友谅,张士诚必然不配合陈友谅,一旦打了陈友谅,张士诚比陈友谅还要弱,自然不在话下。普通人做事喜欢先易后难,但伟大的人做事,不考虑难易,考虑的是形势。其次,楚国先发制人,入侵随国,但到了随国的国都附近却先去“议和”,说明楚国在国际间政治关系的处理上也比较成熟,虽然还掩盖不住无赖的本性,但至少学会了先礼后兵,希望在国际舆论上能够尽量少的引起负面影响。第三,楚国对随国能够影响随国国君决策的主要大臣非常熟悉。少师好大喜功,眼高手低,而季梁心思缜密且忠于随国,看似轻描淡写的对这两个大臣下了定论,但这个定论需要平时大量详细的谍报工作才得以完成。第四,楚国国君从善如流。结合后面季梁和少师各自对随国国君的劝谏,以及随君最终采纳的建议,我们就知道,斗伯比的方案被楚王采纳其实也不容易,楚王的宫廷中也有不同意斗伯比方案的声音,比如熊率且比,但楚王能够发现一个正确的方案并且采用,这是一个有为君主的必备素质。有以上这四点,可见楚国之崛起不是无因,而且是必然要崛起的。楚伐随这一战,如果一切都按照斗伯比的计划,楚国大概率也会赢,当然,前提是随国的季梁不起作用。那么,季梁到底起作用了没有?我们下一篇再说。--- End ---欢迎理性探讨,怒发冲冠、一叶障目者及鸣翠柳者不回复。E-mail:youwushuzhai@126.com 赞 (0) 相关推荐 伍子胥为报仇掘墓鞭尸被朋友责备,他说我日暮路远,所以倒行逆施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这是宋人郑思肖作的一首诗,这诗道出了本文要说的主人公--伍子胥. ... 楚国争霸之路上的第一场大战,瞒天过海的经典之作 东周建立楚国僭号称王 公元前770年,在西方戎狄骑兵的不断侵扰下,周平王将首都向东方迁移,最后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其中春秋因鲁国编年史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三) 还有一件事情忘了说,在<东周列国志>里,那个出戏诸侯主意被赏了千金的人叫虢石父,他是周幽王委以重任的敛财卿士(和荣夷公好象),等到犬戎进攻镐京的时候,他带着两 ... 桓公六年(1):春,正月,寔来(一) --- 01 --- 原文:桓公六年:春,正月,寔来. --- 02 --- 上文说到,州国被杞国侵略,州公自忖打不过,只能跑,于是果断选择政治流亡,但政治流亡地选的却是远离山东半岛的 ... 桓公六年(2):春,正月,寔来(二) --- 01 --- 桓公六年,州公正式到曲阜朝见鲁桓公后,遥远的汉水流域发生了一件大事--楚武王兵临随国城下. 这件事只有<左传>记录了,<公羊传>和<谷梁传& ... 桓公六年(3):春,正月,寔来(三) --- 01 --- 原文: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 桓公六年(5):春,正月,寔来(五) --- 01 --- 前文说到楚国暗里连怂恿带压迫,趁着郑庄公刚刚打下许国的时候,跨越千山万水去碰了一下瓷,结果没捞到好处,反把自己碰了个筋断骨折.楚国此番作为也不是没有理由,而是因为郑庄公所 ... 桓公六年(4):春,正月,寔来(四) 本文上周发的时候漏发了,本次为补发. 同时,因为<桓公六年(5):春,正月,寔来(五)>在发送的时候错发到了另外一个专辑,所以<精读左传:在文字的背后>这个专辑里无法重复收录, ... 桓公六年(6):春,正月,寔来(六) --- 01 --- 上文<桓公六年(5):春,正月,寔来(五)>中说到: 青铜资源类似于现代社会的石油资源,哪个国家占有了青铜资源就取得了号令天下的能力.楚国未来的崛起就与疆域内 ... 桓公六年(7):春,正月,寔来(七) --- 01 --- 上一篇我们讨论了青铜战略资源的重要性,也讨论了随枣走廊作为周王朝要害和楚国崛起必经之路的矛盾性.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楚国持续崛起,必然会和汉阳诸姬产生激烈对抗,而汉阳诸姬必 ... 桓公六年(9):春,正月,寔来(九) --- 01 --- 上一篇我们说到楚国伐随,随国国君派奸臣和佞臣--少师去与楚军交涉,在楚国的战略会议上,楚国君臣定下了"示敌以弱"的骄兵之计. 基于对随国内政的了解,这 ... 桓公六年(10):春,正月,寔来(十) --- 01 --- 纵观世界历史,差不多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封建时代都置于宗教的统治之下,尤其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类的理性靠上帝的启示和光照,人类理性的目的就是认识上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