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环游《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1季49集
:自驾房车游
﹌﹌﹌﹌﹌﹌﹌﹌﹌﹌﹌﹌
网上说的邪乎,我没碰上,这几天基本都是风和日丽的。
阴天下雨有点冷,不能闲逛,去超市弄点羊肉,回车里涮火锅是不错的选择。
晨起散步,洱海上空,不能说是阴云密布,但是也是灰蒙蒙一片,西侧的苍山顶已经被白云包裹。
小普陀始建于明代,1982年重修,为亭阁式两层建筑。一层祀如来菩萨,二层祀观音菩萨。小普陀地处下关至双廊和蝴蝶泉的海面旅游线上,游船到此,都要停靠海岛,让游客登上小普陀,观赏洱海风光。
挖色镇位于洱海东岸,北接双廊镇,南临海东镇,东与宾川县鸡足山镇毗邻,距离鸡足山和下关各42公里,北距丽江158公里。
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西对如屏苍山而遥望大理古城,东通佛教胜地鸡足山而隐窥金顶,自古即为洱海东岸一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是洱海地区历史渊源长远的白族本土文化发源地之一。
双廊拥有底蕴丰厚的自然资源,悠久深远的传统文化和内涵丰富的民族民俗风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
以“南诏风情岛”为龙头的旅游业的兴起使得双廊成为名副其实的“苍洱风光第一乡”。
魁星是中国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双廊魁星阁,位于双廊村南,建于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重修。
魁星阁为三层三开间歇山顶阁式木构建筑,总面阔9.75米,总进深9.8米,36柱落地,明间面阔3.2米,两次间各为2.4米。
三层正脊檩坊桁条上有“民国二十四岁次乙亥清和月中浣良旦”年款。大架用料粗硕,斗拱、插头、花板等构件雕饰典雅精美。
现存木构多为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重修时原构,总体保持民国年间建筑风貌。
庙中所供奉的本主为唐天宝年间曾经大败唐将鲜于仲通和李宓的南诏军事将领王盛、王乐和王乐宽祖孙三代。
本主庙由门楼戏台、东西厢房、大殿、东配殿组成。
红山庙濒临洱海,遥眺苍山,风景秀丽。
红山本主每年农历四月十四至十六日会期,渔船汇集,人流如潮。
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
本主又叫本主神,白语称“武增”,又称“老谷”(男性始祖)、“老太”(女性始祖),各地还有“武增尼”、“增尼”、“东波”等。这些称呼有祖先和主人的含义,但并不是单纯的祖先崇拜。一般认为,本主崇拜源于原始社会社神的崇拜和农耕祭祀。它在南诏时期即已形成,并且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的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以后又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本主数量不断增加,文化内容越发丰富,才形成如今的本主崇拜格局。
下江尾,顾名思义,流入洱海的江尾,江的最末端。
上关镇历史文化久远,是大理文化发祥地之一。该镇在行政区划调整前名为江尾,因境内“三江”入海,位于江河尾部而得名。
上关镇古为邓赕诏属地,元明清属邓川州,民国时期为邓川县第四区,后置元保乡。建国后属邓川县二区、东风公社,1961年成立江尾公社,1987年设江尾乡,2000年实现撤乡设镇,2004年1月1日划归大理市并更名为上关镇。
金圭寺村隶属大理市喜洲镇,位于喜洲镇东边,距离喜洲镇3.50公里。
金圭寺位于大理洱海的西岸,为大理苍山万花溪水冲积而形成的一平坝。
相传,昔时大理洱海发大水,周围的村庄均被湮没,因该村有“金龟托地”,未遭水患,后建寺叫做“金圭寺”。
据从村前洱海边打捞到“归源寺镇国灵天神”的石雕得知,宋大理国时,已建有归源寺,后寺毁改建大理金圭寺。明、清以来香火旺盛,称为“仙都”,为“三灵”之一。
如今大理金圭寺早已毁,村子乃称为“金圭寺”。村内有一本主庙,祀奉大黑天神,称为“黑男安民护国景帝”,传说他是位老僧。
白族民居常见的三坊一照壁,其中最突出就是这一照壁。照壁正中的大片白墙上,会题有四个黑色大字尤为引人注目。白族照壁上的题字看似风韵雅致,文采斐然,它还有表明主人家姓氏的作用,所以这是很有讲究的!
五台山位于弥渡县苴力镇境内,海拔2325米,山顶宽阔平坦,可耕可植。昔人有诗道:“台数何名五?西山次第成。”因山势雄奇,层峦叠峰,前看有五台,后数有五台而得名。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