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

左手职场.右手采购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2021年3月23日

这是2021年第013篇原创文章

总第402篇原创文章

全文2135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节选自我的畅销书《每句话都值钱》

既然做沟通,肯定是想把事情说清楚,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但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有的人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件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有的人长篇大论,口若悬河,听的人依然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分析一下,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01
不了解沟通对象
你接到了一个任务,要给客户做一个公司简介。这方面你经验丰富,手里的那套中文版公司简介PPT也早已熟背于胸。
可是后来在客户现场的经历让你至今难忘:客户方不仅中方管理层出席了,外方管理层也出席了。看到你在演示中文版简介,客户方代表赶紧打圆场说“我们的外籍高管都是中文通”,同时他善意地提醒:如果能用英文做介绍更好。
你知道这个要求是合理的,但是它让你措手不及。结果证明,英语口语上的短板让你感觉很多事情说不清楚,于是不得不跳过了一些精彩部分,效果上也大打折扣。
假如你要做一个演讲。你对观众的背景有所了解吗?比如,他们所在的行业,从事的职业,工作环境,教育背景,语言偏好,对本次演讲的期望等等。如果不太了解就可能出现“鸡同鸭讲”的问题,比如,你讲的理论知识他们完全没概念,你引用的例子都是小众的,他们也没听过。他们期待的是大白话,而你讲的都是大道理。这种情况下即使再简单的事,你恐怕也很难说清楚。
所以要想把一件事情说清楚,首先要了解你的沟通对象,然后做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比如,你的老板喜欢以数字呈现的结果,那你就少讲过程精彩的故事。
02
不掌握沟通内容
D君是大区销售总监,在给公司管理团队汇报销售完成情况。不过这套PPT是团队成员做的,这次准备时间很紧张,他也没顾得上和团队成员过每一页的内容,更谈不上细节了。但是他这个人做事很认真,汇报的时候,努力想把每件事,每个项目,每个数字都说清楚。结果可想而知了,还没等高管们问问题,他已经自己把自己绕进去了。
不了解细节导致沟通不清楚是职场的大忌!
如果你是一线员工,老板会觉得你工作不踏实,结果不落地。
如果你是管理者,老板会觉得你不接地气,无法委以重任。总之,留下的都是不靠谱的印象。
03
描述过于笼统
有一个学员问我:“卢老师,有没有比较好的管理书籍或者在线精品课程推荐呢?”
我听完的第一感觉是:这个问题问得比较笼统。是什么类型,具体哪方面的管理?信手拈来,就有一大把的管理方向——企业管理、团队管理、人才管理、绩效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
所以沟通之前,一定要界定好范围。范围规定的越具体,事情就越容易说明白。
每次我给学员辅导沟通课的时候,都会事先发给他们三个问题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
【1】你在职场中,一般会有什么需要参与的沟通场景?比如主持会议、汇报工作、讨论项目、谈判、演讲、给别人做培训等等。
【2】列举出当前职场沟通中的三个痛点,越具体越好。比如,背景、你的表现、你的感受、别人的反馈、对你的实际影响等等。能有具体的例子就更好了。
【3】你想在本次沟通中解决的三个问题,越具体越好。比如不敢开口说话(怕说错话)、说话没有重点、不知道怎么表达、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或者不知道怎么结束、不知道在谈话中扮演什么角色等等。
04
内容过于繁复
如果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请你做一个自我介绍,时间控制在3分钟,你准备怎么介绍?是把自己所有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重要项目、社会实践、优势劣势、兴趣爱好统统都说一遍吗?
我曾经面试过的一位候选人就是这样的。眼看着3分钟就要到了,他还在讲5段工作经历中的第2段...
你在路演上有15分钟介绍公司和产品。你试图把公司和产品的方方面面都“堆砌”到PPT上吗?就算介绍中没有专业术语,过于复杂的结构,冗余的内容,长篇大论的文字也足以让你演讲的时间捉襟见肘。结果就是:整个演讲像是在赶集,没有重点,缺乏亮点,关键点也没有说清楚。
吴军老师分享过一个原则:能讲清楚的讲,讲不清楚或者太花时间的不讲。他的导师是一个非常会口头交流的人,也是一个很能说服发放科研经费的机构给他巨额经费的人。
他的导师授教给学生们一个做学术报告的原则,永远不要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那些需要花很长时间解释,而且容易引起大家疑问的结果,即使那个结果在你看来好得不得了。
05
缺乏结构化思维
有些人写作能力很强,但是说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归根结底,是说之前没有想明白。说的时候,没有表达清楚。而我们的大脑一次性接收的信息量有限,偏爱有规律的信息。因此,采用结构化的信息处理方式,在海量信息中识别筛选出关键信息,归纳,整理提炼出结论,更容易被大脑接受。
结构化思维和表达的工具有很多,常见的有“总分总”,“5W2H”,“结论、理由、事实”,“WSB——Work Structure Breakdown工作结构分解”,等等。
06
不能随机应变
一般来说,单向沟通的准备工作时可以做到很充分的。因为你想说的主题,使用的结构,具体的内容都是事先预设好的。别人没有机会给出反馈,或者提出质疑。比如,公司领导做年终总结报告。
但是更多场景里的沟通其实是双向的,这尤其体现在问答环节。比如,求职面试的时候,汇报工作的时候,公众演讲的时候,融资路演的时候,商务谈判的时候。
别小看这一问一答。如果别人问的问题你没有准备,但是又特别想说明一下,就很容易说不清楚。因为你不知道细节。所以越解释越多,越描越黑。
正确的做法是,能说清楚的就说,说不清楚的可以找时间再议。对于没有把握短时间内说清楚的问题,不要恋战。

如需定制签名版

下图码上访问我的微信小商店


2021年3月27号(周六下午)

苏州希尔顿欢朋酒店

作者亲自说书、讲书、签售、合影...

下图码上报名或者私信微信号(sound2music)


35岁+在职场上还有竞争力吗?

这有一个自检清单...


延展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