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其实已经战死,用爱化解了孙悟空的仇恨
《西游记》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小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孙悟空这个角色,明代思想家李贽也说过,西游记体现了儿童的童心,用游戏的态度完成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
虽然说这本书儿童非常喜欢看,但并不意味着这本书是儿童读物,相反,他里面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思想。
尤其是里面引用了大量佛教故事,很多故事看起来稀松平常,背后却都有着佛教原型,这些故事不易察觉。
如果你不知道,可能对故事性也不会有所减弱,只是少了一些乐趣,比如说菩提祖师敲打孙悟空三下,又关闭了后门那段,就是直接取材于六祖坛经的故事。
当然如果你第一次看不知道这个背景,其实也不至于影响对故事的理解,就算是孙悟空原创的剧情,也就是说明了孙悟空的聪明伶俐而已。
但有些事,却又是作者非常用心的在构思和谋篇,如果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很难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比如说如来佛祖降服孙悟空那一段,其实这一点的含义非常深刻,只不过我们都过于在乎打斗,而忽略了其中的含义。
我们来看看如来压住孙悟空的这一段原文: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
仔细看这一段的话,说的是如来佛把自己的手指变成了五座连山,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如来是牺牲了自己的一只手掌,才把孙悟空给镇压住的。
受86版西游记的影响,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如来佛手掌往下一翻,石头就掉了下来,直接把孙悟空给压在了山下。
但原著里其实写的是,如来用自己的手掌压住了孙悟空,如来有慈悲之心,相当于是如来用自己的手掌结结实实陪了孙悟空500年的时光,就是想感化孙悟空。
佛教里面这种牺牲自己,感化敌人的故事其实有很多,但如来也可能是神通广大,一个手掌不算什么,或许很快就能再长出一个来也是可能的。
但是接下里发生的事情,则又是另一番光景了,佛祖的确是做了巨大的牺牲,希望来感化孙悟空,从他一开始见到孙悟空那种和蔼的态度就能看出来,在如来得眼睛里,孙悟空只不过就是个贪玩的孩子,对孙悟空也是充满了慈悲。
真正的慈悲之心,是不惜牺牲自己,来感化对手,那么如来在于孙悟空的对战中,回来之后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呢?
事实上,如来回来之后就死了,用佛的话说就是涅槃了,我们看原文是怎么写的:
话表我佛如来,辞别了玉帝,回至雷音宝刹,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娑罗双林之下接迎。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
这段话要仔细看,才能看出来是佛涅槃时候的景象,这个娑罗双林就是佛祖涅槃的地方,原文中“甚深般若”以下的话,就是佛的临终遗言,原出《大般涅槃经》,放舍利之光,这个舍利指的就是释迦摩尼圆寂之后火化所得之物。
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这句话也是典籍中所记载的佛临终是的异像,这段话综合起来看,就是作者在告诉读者,这是佛祖跟孙悟空比试之后,就涅槃了。
佛祖对孙悟空,并没有完全是以暴制暴,而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感化他,在佛祖慈悲的眼睛,一切都是值得的。
至于说涅槃之后是个什么样子,此后的如来还是先前的如来吗,佛祖钦定的十四无记,就是有十四个问题,是佛也回答不了的,其中一个就是圆寂之后的样子。
《西游记》这本书,小孩子喜欢看,大人也喜欢看,如果是熟悉佛教典籍,道教故事,会从中看出更多,更深刻的背景和故事,甚至有超越了儒释道本身,直抵人心的道理。
关于如来和孙悟空比试时候,回来之后就涅槃了,这种说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