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夜之榻

一夜之榻
无之||北京
住酒店的经历人人都有,感受各不相同。
前些年,我经常出差,奔波于国内外,下榻过各种酒店、旅馆。其中绝大多数都已忘得一干二净,只有少数几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令我不时回味当年下榻时的经历和感受。
最令人尴尬的,是在国内某都市下榻的一家高档酒店,酒店名字想不起来了。在接待方的盛情安排下,我入住了一间小套房,门外一侧墙上安装了一块精致的提示牌。大意是,比尔·盖茨某年某月某日在此下榻。此前,我看过一部纪录片《走近比尔·盖茨》,没想到,我竟以这种方式走近了比尔·盖茨。更没想到,比尔·盖茨竟住过这么小的套房!
我里里外外仔细端详着这个小套房,简洁、舒适,毫无奢华之处,根本不是媒体渲染的比尔·盖茨每到一处下榻的那种天价豪房。曾经连续十四年排名福布斯财富榜首位的世界顶级富豪,居然能放下身段,住进这么“低调”的套房,让我顿生敬意。我居然能与世界首富成为隔空室友,让我对自己刮目相看。
夜幕降临,我带着某种神秘感和自豪感,兴奋地钻进了比尔·盖茨曾经睡过的被窝,在忐忑与遐想中慢慢入睡,一觉到天亮。
第二天走出房间准备离开酒店时,我不禁再次站到那块精致的提示牌前,幸福地重复着上面的内容:“比尔·盖茨曾于某年某月某日在此下榻。”
我心里一怔,“here”?在此下榻?
是在此房间下榻?还是在此酒店下榻?
我矗立在那块小牌子面前,反复读着,面颊开始泛红、发热。走过酒店前台时,我鼓了几次勇气,也没好意思上前问个清楚,怕被人指着背影窃笑。后来了解到的实情,让我对自己这份明智满意不已。接待方说,比尔·盖茨来本市时确曾下榻这家酒店,不过不是我住宿的那个小套房,而是最豪华的套房。盖茨走后,这家酒店在所有套房门旁都安装了一块提示牌,用“模糊营销法”招揽住客。我心想,这一妙招应该是专门用来对付像我一样虚荣而又粗心的家伙们的吧?!
最舒适的,是在英国伦敦下榻的一家酒店。那张宽大、敦实、软硬高低适度的床,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惬意和向往。
纵身倒上去,身体瞬间与床融为一体,全身松软松软的,舒服得只想就势睡去。床头摆放着四种不同形状和枕芯的枕头,能够适应你对枕头的各种苛求。一床又宽又长的被子,连人带床覆盖,绵软地抚着全身,既温暖,又透气。质地上乘的床单,躺上去有一种细绒绒的贴身感,爽滑平整,仿佛躺在了静静的水面上。一觉睡到天亮,竟对这床产生了一股浓浓的不舍。不由得感叹,生活其实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细节到位了,生活也就舒适了。
最“土豪”的,是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下榻的豪华酒店,一座建在贫民窟里的五星级酒店。据说酒店老板就是从这个贫民窟里走出来的,发家致富后专门选在这里投建豪华酒店,光宗耀祖,扬名励志。
驱车来到附近一座山上,登高向酒店一带望去,一片片茅屋陋舍和一堆堆垃圾废物,簇拥着3幢富丽堂皇的宫殿,心中不禁一怔,这景象不正是整个非洲的缩影吗?
最差评的,是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家四星级酒店。这里的早餐,连火腿、鸡蛋、牛奶都不管够。幸好随身带了方便面和榨菜,呼啦作响地对付一顿。几个黑人侍应生用轻蔑的目光、无礼的态度、懒散的行动,带搭不理地“侍应”着我们几个亚洲面孔。
这些黑人兄弟在种族歧视下苦熬了30多年,刚刚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就学会歧视别人了。
最靠近战争的,是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下榻的洲际大酒店。这家酒店本身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印象,迄今难忘的,是因为下榻这家酒店而对战争产生的直观感受。
科索沃战争中被美国人“误炸”的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就在洲际大酒店附近。这座使馆当年落成时,曾是贝尔格莱德市樱花街上的一道风景,引得路人驻足观望。现在,它成了一堆被炸烂的钢筋混凝土,引得路人驻足观望。
久久凝视着眼前这座废墟,心中满是疼痛和屈辱。最深切的感受是,每一个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应该到这里感受感受!
如今,上述经历早已成了泛黄的影像,成了无奈的逝去。但住宿酒店的各种印象却留存下来,积累,沉淀,升华,成为我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
一夜之榻的酒店,其实就是世界的缩影,是生活的镜子!

插图/网络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