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两幅《千里江山图》
说起《千里江山图》,我们自然想到那幅青山绿水、色彩艳丽,由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创作的这幅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国宝作品。 但其实除了这幅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还有一幅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而这幅作品的作者是南宋画家江参。 南宋 王希 孟《千里江山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这幅作品敷色亮丽,极具装饰性。 画卷的自然景色描绘得细致真实,与人的活动也结合得更加紧密,展现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面。画面着意刻划的自然景色,既概括地表现了山势绵亘、水天一色的浩森气象,又精心地勾画了幽岩邃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波涛烟霭等自然界变幻无穷的状态,使千里江山既开阔无垠,又曲折入微,充分地显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 同时,在自然环境中安插了众多的人物活动,精细地刻划了如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篷楼阁等生活场面,还有相当真实的捕鱼情景。它以普通、日常的生活、劳动景象来辉映自然。 《千里江山图》画卷构图周密,色彩绚丽,用笔精细,成功地采用了散点透视法,将主题分成六段,各段均以绵延的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自然而连贯。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贯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灵活地体现了“景随步移”的艺术效果,将不同视点的印象统一起来,巧妙地组织了空间。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 南宋 江参 千里江山图 绢本水墨 46.3cmx546.5cm 台北故宫藏 江参,字贯道,南宋南徐人,形貌清癯,平生特嗜香茶。曾居三衢,治园筑馆,园馆取《楚辞》之言名曰“崇兰”,平日与叶梦得、陈与义、程俱等交往甚多,生卒年不详。绘画以山水见长,师董源、巨然、赵叔问,参以“范郭”画法,创“泥里拔钉皴”,自成一家。得到高宗赵构召见,授临安府治一职,不意竟得暴病而亡,人惋惜其“未尽其才”。 江参的这幅墨笔《千里江山图》,纵46.3厘米,横546.5厘米,是一幅笔墨浑厚、意境深远、博大宏深之杰作,人道“即今海内丹青妙,只有南徐江贯道”。 画上有元代柯九思题:“江参,字贯道,千里江山图真迹”;又有清乾隆帝御题,梁诗正、汪由敦、嵇璜、董邦达和诗,卷后有宋人及明董其昌等题跋。 该图采用了平远构图,水墨写江南景色,意境开阔。长卷中从始至终有一曲折的蛇形小道贯穿其中,图中山、水、桥、亭、村落、栈道、人物皆围绕这条山道而布置。故虽景物众多,连绵无尽,然皆循循可寻。 江参作此图,用笔全用中锋,旋顿旋收,圆融老辣。全幅多用水墨,仅在水天处用螺青渍染。从蟹爪树法等技法的使用上,可发现江参不仅仅承袭了董源、巨然的江南画派的风格技法,更参以范宽、郭熙等北方画派的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