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解“四象之太阴、少阴、少阳,太阳”

四象之太阴、少阴、少阳,太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一者太极也。一生二,二者阴阳也。二生三,三者,天、地、人也。天、地、人都有生育、创造能力,可生育创造万物也。生生不息之谓易。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八卦代表了宇宙中八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阴一阳之谓道。当阴阳两仪的概念出现并固定之后,周易的体系方才开始建立。在阴阳两仪的概念基础上,古人开始做出进一步的探索。

        古人发现,如果尝试着将“阴”和“阳”进行两两排列,就能得到四种可能,它们分别是:、阴阴、阴阳、阳阴、阳阳。而在易经体系中,对这四种情况则有着专门的命名方式,分别命名为:太阳、太阴、少阴和少阳。

        初学者经常误以为,上述四种情况的排列是随意的,可以更换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这些情况的排列不仅不能随意,而且还具有相当的逻辑关系:“太阴”是一切事物开始循环的起点,在这个时候,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等待着未来的变化。但到了“少阳”,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从外部环境开始,发生了变化,所以,下方是阴,上方是阳。而“少阴”时,上方是阴,下方是阳,代表阳在进取而阴在退守,变化继续进行中。最终,“太阳”完全接管了态势,表示阳取代了阴,变化完成,一个周期予以结束。子时阳气始生,至午时阳气已极,则阴气始生,至亥时为阴气极盛之时,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这样的变化,总是不停地在我们身边循环往复着,花开花落、日升日落,大到一个国家、民族、集体的循环,小到一滴水滴从产生到滚动再到滴落、汇聚,都具有这样的四个步骤。

        在《易经》中所列举的如此四种情况中,阴阳排列由下而上,这种改变顺序,并非偶然。

       下卦,被易的体系看做内部,同样,上卦被看成外部。

       只有外部的规律先出现变化,内部才会因此而产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越了量的变化之后,质的变化随之出现。于是,“太阴”最后成为了“太阳”。在这个过程中,“太阴”的第一次变化,是其上部的“阴”变为“阳”,而产生了“少阴”。第二次变化,是在“少阴”中,“阳”进一步深入,于是“少阴”中的阴阳位置互换,成为了“少阳”。可以说,从“少阴”到“少阳”,是变化中相当关键的一步,通过这一步,形成了主客移位。矛盾终于转变了。之前的阴阳态势完全转化,事物发展迎来其转折点。如果将这种阴阳变化的过程看做一场战役,那么,这时候发生的变化显然是关键性的一战。这次战斗的结果,最终推动了“太阴”的完全转变,成为了“太阳”。不过,是不是到了“太阳”为止,情况就完全静止了呢?答案当然并非如此。当“太阳”出现之后,还会进一步继续演变循环,重新走回“太阴”,并继续循环下去。

        整个宇宙实际上就围绕着这样的四种现象进行着永无止息的循环。因此,对这样四种现象进行观察,分辨其前后、左右、上下的界限,就能够让我们感悟发现自身乃至周围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正因为如此,在《易传·系辞》中这样评价上述四种现象:“易有四象,所以示也。”意思就是说,利用对“四象”的认识,人们就能清楚地看到自然界和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例如,四象在天上表现为日月星辰,在陆地上表现为四季循环的春夏秋冬,在方位上表现为东南西北的不同方向,而在家庭关系上表现为父母子女的血缘辈分等。

        四象,在易学体系中得到创立之后,更多地融入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概念、传说。

       例如,在中国神话中,“四象”被形容为金、火、水、木 四种相关的自然能量。而不久之后,“四象”又在传统文化中被四种神兽所代表和象征。按照顺序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作过相关论述。

青龙,代表少阳,象征东方。

白虎,代表少阴,象征西方。

朱雀,代表太阳,象征南方。

玄武,代表太阴,象征北方。

        如果按照“四象”发展变化的顺序,正确的排列方法应该是玄武— —白虎— —青龙— —朱雀。不过,由于古人在画图时,以上方为南面,以下方为北面,因此,就有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位置说法。

        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迅速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内,五行学说一度完全解释了易经体系。而根据五行学说,“四象”的代表形象分别如下:

        青龙不仅代表了东方的灵兽,同时还代表着春季,属于五行中的木,因此应该是青色的。而在传统的二十八星宿中,它还代表了东方的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则代表了西方的灵兽,由于西方属金,而金的主色是白色,因此应该是白色的,代表秋季。在二十八星宿中,它代表了西方的七星(奎、娄、胃、昴、毕 、觜 、参 )。

        朱雀代表南方,又由于南方属火,火的颜色是红色,因此它是朱红色的,代表着夏季。同样,它也象征了南方的七大星宿(井 、鬼 、柳 、星 、张 、翼 、轸 )。

        玄武并非是一种动物,而是由龟和蛇所组成的灵兽。玄武的本意乃是玄冥之处。其中,玄就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暗寒冷的意思。最初,上古之人用黑色的龟甲来进行占卜,因此,在他们眼中,乌龟就具有了某种灵性,可以去往寒冷的阴间,见到祖先的神灵或鬼魂,再将答案带回来,并显示给世人。不过,这样的形象未免有点令人不易接受,于是,古人又找到代表了生殖繁衍的蛇的形象,并让两者合体而出现,说明阴阳和合的重要性。由此,玄武就代表了北方,因为那里属水,而水在五行体系中的颜色是黑色的,由此而采用了黑色以命名,并让玄武作为北方七大星宿的象征(斗、牛、女、虚、危、室、壁)。

        后来,随着道教的发展,北方的玄武被不断升级,成为北方“真武大帝”,远远有别于其他三位灵兽,青龙和白虎只能担任山庙的门神,而朱雀成为了南方的九天玄女。

        有趣的是,当道教发展到东吴时代,还为“四象”分别起了人格化的名字。其中,青龙叫做“孟章”,白虎叫做“监兵”,朱雀叫做“陵光”,玄武叫做“执名”。

        关于“四象”和四灵兽之间的故事,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易经原有的体系。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能够表现出“四象”概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实际上,“四象”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贡献的意义之深远,也超越了在《周易》一书在传统文化发展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象”将“易”学说同天文观测加以结合。

        在天文上,由于四象概念得以引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所能观测到的天空范围,进行了更加明确、形象的划分。天文学家们结合当时的封建国家机构制度,将天空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其中,三垣分别是指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同当时现实生活中的皇宫结构和位置相对应,太微垣则同贵族官员们的府邸办公场所相对应,天市垣则对应的是商业区域。天文学家们始终没忘记要讨好皇上和贵族,不管天上地下,皇帝永远正确权威,是没错的。而这样的三垣,构成了天象中的“城池”,环绕在城池之外的,则是四象,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

        东方青龙的范围,即包括春夏之交的室女星座、天秤星座、天蝎星座、人马星座。西方白虎的范围,即对应现代秋冬之交的白羊星座、金牛星座、猎户星座。南方朱雀的范围,相当于今天夏秋之交的摩羯星座、双鱼星座、白羊星座、飞马星座和仙女星座。北方玄武的范围,相当于今天冬春之交的双子星座、巨蟹星座、长蛇星座、巨爵星座、乌鸦星座。

        可以说,正因为有了“四象”的概念,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水平才上升到同时期世界最领先的高度。

        “四象”将“易”学说和地理、建筑实际相结合。

        同样,“四象”在中国古代的地理和环境观测体系中,也被充分运用。在传统风水学中,“四象”概念被用来预测地形环境对人类个体命运所产生的吉凶影响,以便于其中个体能够积极地行动,从而达到趋吉避凶。

        随着历史变化发展,“四象”学说在风水中始终被重视和继承,同时影响着整个中国的地理科学发展、建筑文化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四象”的概念,还被广泛地运用在房屋建筑的地址选定、布局设计和建造施工等方面。通过对“四象”的研究和运用,古代建筑学家提出了坚持“左活,右通,前聚,后靠”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表现在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上,就是保证建筑左边应该有一定的溪水、河流,右边有充分通畅的道路,前面应该有一定的聚气环境,而后面则要有山地丘陵等可以依靠的地理屏障。

        同时,“四象”的概念,还影响了中国建筑的方位特征,正因为四象的作用,中国建筑无论是民居、宅邸还是皇宫大内,都希望尽可能地可以坐北面南、背山面水。

        这是因为,我们处于北半球,面向南方阳光充足,阳气充足,能够保证人类居住和生活总是能在最合适的温度下进行,而兼有丰富的水资源,又能够便利生活,背后是山,则能够阻挡从北方低纬度地区袭来的寒风。

        总之,没有“四象”,或许中国的传统天文和地理、建筑学说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是不是能发展到如此的历史高度,能不能具备良好的传承与积累,就未尝可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