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假东西比真的更有名?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265182098/answer/292327615

01

地动仪的形

许多人都以为这就是2000年前的地动仪,然而真相是:

“可惜张衡这一重要发明早就失传了,隋朝时科学家临孝恭尚写有一部《地震铜仪经》,也未能传流下来。”

——王天木《伟大的祖国古代科学发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其实是王振铎根据史料记载在1951年发明出来的模型。

王振铎完全没想到这个模型的影响会如此深远,它被视作地动仪不可更改的原始模型,先后被各地博物馆模仿和收藏,并入选教科书和作为地震局标志数十年。

然而历史上存世的关于地动仪的记载,不过《后汉书·张衡传》的寥寥数语: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机关细节模糊不清,外表的描述也颇为笼统,根据史料记载是不可能被完全还原出来的。

也就是说,这个家喻户晓的地动仪,仅仅是近代仿制的一个模型罢了,既没有实际用途,也缺乏参考价值。

02

司母戊鼎的名

司母戊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堪称国之重器。

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他认为“司母戊”就是“祭祀母亲戊”。

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

于是,“司母戊鼎”的命名就一直沿用下来了,但相关的争议从未断绝。

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商代甲骨文中有正反并存的现象,就是说,一个字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正写反写都可以,而“司”字反过来就是“后”。

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

后母戊”的意思就是: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于是2011年,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但是只要你随便翻阅之前的书报,所见皆是司母戊鼎,可见流传之深广。

03

《尚书》的书

《尚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由孔子编订,包含了从尧舜到春秋的100篇重要文献,史称百篇《尚书》。

《尚书》在历史上屡经劫难,先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传世的百篇《尚书》几乎全部被毁。

在秦亡汉兴之后,汉文帝寻求能治《尚书》的人,才由秦博士伏生口述,以汉代通行隶书记载,恢复了尚书二十八篇,史称今文《尚书》。

随后鲁恭王拆毁孔子故宅,在夹墙内又发现了另一部《尚书》,用先秦六国时的文字书写,史称古文《尚书》。

一时间,世上便存在了两本尚书,根据历史发展的尿性,这个事情一定会成为流传千年的学界盛事。

然而并没有。

因为到了永嘉年间,匈奴攻陷洛阳,西晋灭亡,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一起在战乱中失传了…

正所谓国可亡,文脉不可断,士大夫们衣冠南渡之后,朝廷便致力于寻找《尚书》,不久就有了收获——豫章内史梅赜向朝廷进献了另一部《尚书》,包含古文《尚书》33篇,今文《尚书》25篇。

如今经过唐宋元明清流传下来的《尚书》和各种批注,都是以这个范本作为基准。

但是,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梅赜进献的就是真正的《尚书》呢?

其他范本都失传了呀。

两千年间,《尚书》的真伪之争不绝于耳,但是一直也没有个头绪。直到2012年,通过对清华简的整理,此事才一锤定音:假的!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2008年收藏的一批竹简,包含了大量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的《尹诰》和《说命》等文与传世的《尚书》一概不符,完全可以认定流传下来的、梅赜进献的《尚书》是伪作。

真迹湮没消失不可闻,伪作流传在世两千年,古往今来的读书人要是知道自己读了假书,估计和我们喝了毒鸡汤一个心情吧。

04

《道德经》的经

和《尚书》一样,《道德经》作为传世两年多年的经典,我们现在读到的《道德经》是原汁原味的吗?

对此,1973年马王堆汉墓挖出来的帛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当然不是。

马王堆汉墓的帛书《道德经》一共有两个版本,一本避汉高祖刘邦讳,应为汉代版本,一本不避刘邦讳,应为先秦版本。

通过先秦版本和现代版本的比对,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道德经》第一句就被篡改了!

传世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 帛书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因为汉文帝名为刘恒,为了避“恒”字讳,《道德经》开篇就被精简了…

不过这个影响并不大,因为老子的理念并没有变化,真正可怕的是下面这些。

传世本: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帛书本: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 ,吾以观其复也

“守情”被改成了“守静”,与原文有了明显出入,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偏差了。

传世本: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帛书本: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个就很恐怖了,变“今”为“古”,一个是用现在的道应对现在的有,一个是用古代的道应对现在的有,硬生生把锐意进取的小年轻变成了食古不化的老古董。

其他的,诸如:

帛书本: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传世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帛书本: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传世本: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帛书本: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传世本: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帛书本: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传世本: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帛书本:五色使人目明 传世本:五色令人目盲

就更是充满恶意了,完全可以说是有组织有预谋地篡改,而后又在其上加以延伸,衍生出道家的诸多法门,老子真正的思想却被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中,湮没无闻。

虫鼠居于庙堂,圣哲亡于草莽,不亦悲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