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乱世,注定悲剧:作为唐朝的亡国君,李柷最终的结局有多惨?
文/格瓦拉同志
亡国之君的结局大都很悲惨,或者被杀,或者自杀,或者被俘后受辱而死,鲜有能体面的过完余生者。其中,唐朝亡国之君-哀帝李柷的遭遇,便堪称典型。那么,李柷是如何沦为亡国之君的?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01 冲龄践位
李柷原名李祚,是唐昭宗李晔第九子,同时也是他最小的儿子,生于景福元年(892年),生母情况不明,很可能是一位地位卑微的妃嫔。按照唐朝的制度,李柷年仅6岁便被册封为辉王,12岁时便开始进入仕途,担任开府仪同三司,充诸道兵马元帅。不过,李柷虽然官高位尊,但由于年龄太小、毫无治军理政的经验,因而并无实际权力,更何况在权臣跋扈的时代,也不可能让他扮演重要角色。
唐昭宗剧照
作为唐朝的亡国之君,李柷真可谓生不逢时,因为早在他出生前多年,唐朝便因宦官干政、军阀割据和农民起义而陷入国势极速衰落的状态中,而等到大军阀朱温控制住朝廷后,帝国更是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此时,唐昭宗虽然有致力中兴的志向,但碍于国家积弊难反、皇权旁落日久,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天佑元年(904年),初步控制朝政的朱温为巩固胜利果实,胁迫唐昭宗将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以最大可能地靠近根据地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此后,朱温以改朝换代为己任,不断威逼唐昭宗授予他更大的权力,并大肆培植党羽、清洗政敌。此时,即使连贩夫走卒都清楚朱温想篡位称帝,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唐哀帝剧照
对于朱温日甚一日的欺凌,唐昭宗不胜愤怒,私下里难免会流露出怨恨的情绪,并在暗中跟反对朱温、效忠皇室的藩镇们进行联络,以求铲除国贼、光复唐室。为防止唐昭宗先发制人,朱温果断地派心腹蒋玄晖、史太进宫弑君,时在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唐昭宗遇弑后,长子李裕本应继位为帝,但朱温忌惮他年长难控制,便将年仅13岁的李柷扶上台,是为唐哀帝。
02 权臣跋扈
唐哀帝登基后,在朱温的威逼下,下诏进封这位权臣为魏王(后改封梁王)、相国、诸道兵马元帅,并赐予他“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的特权。至此,朱温不仅位极人臣,并且彻底掌控帝国的军政大权,俨然成为唐朝的“无冕之皇”。此后3年间,朱温加速推动改朝换代的工作,而大批身份高贵的人物注定要成为“牺牲品”。
朱温画像
首先,鉴于李唐皇室的成员众多、深受民众爱戴,如果不予以铲除,势必会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篡位称帝事业。为此,朱温指使心腹蒋玄晖邀请唐昭宗诸子-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等人赴宴,然后趁着皇子们酒酣之际,命人将他们全部缢杀,然后投尸于九曲池中,时在天佑二年(905年)二月。
其次,除了皇室之外,世代担任公卿大臣的政治豪门,同样也是朱温极度憎恨、恐惧的对象。为此,就在诛杀诸王4个月后,朱温又对或明或暗抵制他篡位的大臣挥起屠刀,包括前宰相裴枢、独孤损、崔远等人在内的30多位重臣被杀死在洛阳郊外的白马驿,遗体则被抛入黄河当中,史称“白马驿之祸”。经此浩劫,满朝文武被吓破胆,再无一人敢于反对朱温。
蒋玄晖杀戮皇室、重臣,罪行累累
皇族、公卿被屠戮殆尽后,唯一能阻碍朱温野心的,便只剩下唐哀帝的嫡母何太后而已。不过,何太后鉴于局势危急,并不敢出手阻止朱温篡位,而是派宫人阿秋、阿虔与蒋玄晖通信,哭求一旦改朝换代,希望能放过她们母子的性命,而心有不忍的蒋玄晖也为此向朱温提出申请。没想到,蒋玄晖的做法激怒朱温,非但没有保住何太后的性命,反而连自己的命也一并搭进去,时在当年十二月。
对于朱温的专横跋扈,作为傀儡的唐哀帝毫无应对的办法,唯有暗中饮泣而已。不过,在极其有限的职权范围内,唐哀帝还是尝试着做过两件事,但均以失败告终。第一件事情发生在天祐二年(905年)九月,唐哀帝要求册封乳母杨氏、王氏为昭仪,另一位乳母王氏为郡夫人。但是,宰相们秉承朱温的意志,最终迫使唐哀帝降低要求,将杨氏加封为安圣君,王氏为福圣君,另一位王氏为康圣君。
圜丘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同年十一月。当时,唐哀帝依照传统,准备在十九日亲祠 圜丘 以祭天,当时各部门已做好举行礼仪的各项准备,而宰相们也已下南郊坛熟悉有关仪式。但是朱温得到消息后却勃然大怒,认为举行祭天之礼意在为唐朝延长国祚,实在难以让他忍受。有关官员探知朱温的心意后惊惧交加,就寻找各种借口要求改期,最终使此事不了了之。朱温的专横跋扈,由此可见一斑。
03 退位及遇害
按照朱温最初的设想,他本打算在平定河北、统一中原后再僭号称帝,但无论是河东藩帅李克用、凤翔藩帅李茂贞还是幽州藩帅刘守光,都是难以战胜的劲敌,加之朱温因酒色过度而导致多病缠身,不能不引起他的忧虑。在这种情况下,依附于朱温的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便以“今四方称兵,为梁患者,以唐在故也”为由,劝说主子篡位称帝以聚拢人心、徐图征服海内的大业。
朱温僭号称帝,建立后梁
正所谓“一语点醒梦中人”。深陷迷茫的朱温对罗绍威的建议大为认可,随后从河北前线返回洛阳,威逼唐哀帝将皇位“禅让”给他,并由此创建五代时期第一个王朝-后梁,时在天祐四年(907年)三月。至此,立国289年的唐朝正式灭亡。朱温篡位后,罗绍威因劝进之功获得重赏,进封邺王、守太傅、兼中书令,并获赐“扶天启运竭节功臣”的称号。
唐哀帝退位后,被降封为济阴王,迁往开封以北的曹州居住,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视。虽然被迫退位,但包括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剑南西川节度使王建等人在内,强势藩镇们依然尊奉唐哀帝为天下共主,并公然打出“铲除国贼、兴复唐室”的旗号。如此一来,深感不安的朱温,不得不铲除唐哀帝这个“眼中钉”。
温陵遗址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朱温派人赶到曹州,用一杯鸩酒毒死年仅16岁的李柷,此时距离后者被废还不满1年。李柷遇害后,朱温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然后给他上谥号为哀,并以王礼将其葬于济阴县的定陶乡。后唐明宗李嗣源登基后,追谥李柷为昭宣光烈孝皇帝,故后世又称他为唐昭宣帝。作为唐朝的末代皇帝,李柷生逢乱世、结局极其悲惨,实在令人唏嘘。
参考书目
刘昫、赵莹 (后晋):《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欧阳修(北宋):《新唐书》, 中华书局1975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