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几个中药方,拿走不谢!

急性乳腺炎是很多朋友,尤其是初产妇的苦恼,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自己又被乳腺炎所困,多烦躁!急性乳腺炎,对于要母乳喂养的妈妈来说,真的是让人头疼不已的不速之客,未曾经历过的,或许不能体会其中滋味!但此病到底该怎么治疗呢?且看文中老中医有何妙计!

关于乳腺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有内吹乳痈、外吹乳痈和非哺乳期乳痈之分。在怀孕期发生的乳痈称为内吹乳痈,在哺乳期发生的乳痈称为外吹乳痈,不论男女老少凡与哺乳无关而发生的乳痈称为非哺乳期乳痈。临床上以外吹乳痈为多见,初产妇女发病率最高,特别是初产妇产后1~2个月内。中医药治疗乳痈有简便高效的特点,为广大妇女患者所愿意接受。

乳痈的病因大多数是因为乳头畸形、破伤、哺乳时乳头被咬伤,乳汁积滞于乳络,感受毒邪所致。排乳不畅、乳汁积滞是感受毒邪的重要条件,而乳汁所以排泄不畅,多由于情志不畅、肝气不疏、气血郁滞之故,因乳头属足厥阴肝经。朱丹溪曾指出“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失此不治则成乳痈。再者,由于乳房属足阳明胃经,过食肥甘,胃热熏蒸,湿热浊气壅结乳房,亦可成痈。总之,本病多由肝经之气、阳明之热互相郁结,使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而成。古人的这个认识是颇有道理的。

辨证论治:根据临床特点本病可分为以下三期

红肿期

乳房部疼痛,发烧肿胀,结块或无块,皮色或白或红,触痛拒按,全身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口渴,烦躁,或便秘,或乳汁不通,舌苔黄或腻,脉弦数。证属肝郁胃热,毒壅热盛。治宜通乳散结为主,活血行气、清热解毒为辅。首先应忍痛按摩局部,或用木梳梳之,或用温热毛巾敷之,并令患者多饮汤水,尽快使乳汁通畅,瘀乳消散。

处方:芍药瓜蒌甘草汤(自拟方)。赤芍30g,甘草10g,瓜蒌15g,蒲公英30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乳香8g,没药3g。水煎服。

本方以清热解毒、通络散瘀为法,毒解则痈消,乳通则肿消,故对乳痈初起有良效。方中赤芍活血凉血、散瘀止痛,甘草清热解毒,两药合用是为君药;瓜蒌消肿散结,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均为善治乳痈的要药;路路通、王不留行善通血脉,下乳汁;乳香、没药用于痈肿初起,有化瘀散结、消肿止痛之功,共为辅助药。上药合而成方,则解毒消肿、活血通乳,利于乳腺炎早期的内消。若恶心呕吐者,去乳香、没药,加青皮、陈皮;若发热恶寒重者,加连翘、牛蒡子、金银花。

外治:初期以太乙膏外敷,效果甚好,病较轻者可收效。

注:乳痈初期的治疗必须注意发病时间,如果能在发病初期二三日内,寒热皆退,肿消痛减,多可消散于无形。如已发热四五日,虽然皮色不变,亦多难于消散,多为将已成脓而脓腔较深的缘故。

脓肿形成期

寒热不退,或者退热不尽,口干口渴,烦躁不安,有的引起同侧或对侧腋下臖核,肿块扩大,红肿跳痛,10天左右局部渐渐波动,按之应指,皮肤水肿,是已到脓熟阶段,舌苔黄,脉滑数。证属热盛成脓,治宜透脓解毒,方用透脓散加减。

处方:赤芍20g,当归10g,炮甲珠20g,黄芪24g,皂角刺1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甘草10g。水煎服。

若热毒太盛,高热持续10余日而不退,甚忽有烦躁、神志恍惚者,加生石膏、败酱草,或加服安宫牛黄丸、紫血丹等;气血不足,不能托毒成脓者,加党参,重用当归、生黄芪。

外治:仍宜敷太乙膏,如果已有波动,也不宜过早切开,以免伤及乳腺管,造成乳漏。如果皮薄熟透者,可予切开排脓或火针排脓,切口宜小。

注:要注意切口方向,一般在乳房部应为放射状切口,如果系深部脓肿,可用局部穿刺抽脓法,或采用西医的乳房下缘弓形切口。乳晕部位一般不应切开,如果非切开排脓不可者,可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

脓肿溃后期

乳痈肿块已破,出脓后肿消痛减,逐渐向愈,证属邪去正复。无需内治,先宜九一丹提脓,脓净后外敷生肌散、橡皮生肌膏等即可治愈。但如果有脓液长期外溢,久久不尽,愈合迟缓,以致神疲体倦、胃纳减少、舌淡、脉弱者,证属气血不足、余毒未尽。

治宜补益气血、兼清余毒。

处方:四妙汤加减或八珍汤加减(略)。

乳痈辨证

(1)传囊

如流脓不畅,疼痛不减,身热不退,接连患发数处,此为传囊。传囊之变多系患者乳汁多、排脓不畅之故,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活血理气为主,辅以清补。

处方:赤芍30g,甘草10g,金银花24g,连翘15g,生黄芪15g,青皮10g,橘叶10g。

(2)乳漏

创面经久不愈,肉芽苍白,无红润之色,时有脓血或乳汁从创口中流出,收口甚慢,有的要待断乳后方能收敛,此为乳漏。一般还伴有纳食不佳,体乏无力,精神疲惫,苔薄白,脉沉细。此乃由于长期流脓溢乳,耗伤气血,乳络受损之故。

治疗首先应断乳。断乳可用生麦芽30g、焦山楂30g,水煎服,也可用己烯雌酚。断乳之后,胃气未复,上述症状仍不好转者,可补益气血、生肌敛口,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消化不良者,加焦麦芽、神曲和中消食,扶助胃气以充生化之源;若余毒未尽者,加蒲公英、白蔹、连翘;硬结不消者,加玄参、夏枯草、连翘。

注:以上所述,均以外吹乳痈为主。内吹乳痈治法,大致同上,但忌用破血破气之品,以免伤胎。非哺乳期乳痈一般治同上述,比较易溃易敛。

案例:浆细胞性乳腺炎

梁芳,女,32岁,有青霉素过敏史。2013年5月29日初诊:患者右乳溃脓4月余,偶有红肿,皮温增高,偶有黄色脓水,月经推后10~15天,量少,饮食睡眠可,右乳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脉沉缓,苔白。2013年4月10日于省人民医院行穿刺病检示:右乳腺组织内见炎细胞灶片状浸润,少许上皮增生。考虑为浆细胞性乳腺炎。X线钼靶:右乳改变,BIRADS3-4。

处方:①独角膏7贴外用。②生黄芪30g,党参10g,当归10g,熟地黄10g,白芍10g,川芎10g,皂角刺10g,王不留行10g,金银花18g,蒲公英30g,白英30g,甘草6g。

二诊:肿胀有缩小,外上象限仍有肿硬处,苔白,脉小数。

上方加赤芍30g,去白芍,改金银花30g、皂角刺15g,以加重解毒排脓之力。

三诊:上药用后破溃出脓,右乳触痛不明显,身困嗜睡,外上象限溃口分泌物减少。前1周来月经,量少,2天即净。苔白,脉细缓。上方加阿胶10g、白英30g、浙贝10g,以补血散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