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下消化道出血16条必记知识点 | 医学笔记

1、消化道出血的四大类原因:解剖、血管、炎症、肿瘤。

2、大量上消化道出血也能出现血便;血便伴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则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

3、疼痛和体征不成正比提示小肠或结肠缺血。

4、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充分肠道准备会使出血加重。

5、放射性核素扫描的缺点:错误出血定位率达25%。

6、CT血管造影可用于消化道出血。

7、典型艰难梭菌感染临床表现:水样便并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伴发热;该症状常见于使用抗生素5~10天后;结肠镜未发现假膜不能排除该诊断。

8、艰难梭菌诊断金标准:细胞毒性分析(又叫组织培养分析)。

9、结肠最大直径大于6 cm时可诊断为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或严重脓毒血症患者需要进行结肠次全切及空肠切除术。

10、艰难梭菌感染患者,可口服甲硝唑或万古霉素10~14天,重症患者口服万古霉素 静脉甲硝唑联合用药,尽可能停止其他抗生素,避免使用泻药。(此处有一药物可建议使用——替考拉宁:口服)

11、严重中性粒细胞降低(<500/ul)伴发热及右下腹痛(有时可触及烂泥一样的盲肠)应考虑盲肠炎可能。抗生素选择广谱抗生素,甚至加抗真菌药物。

12、盲肠炎死亡率高达50%。

13、急性结肠缺血可伴有直肠出血。与小肠缺血相比,结肠缺血腹痛情况稍轻。

14、血性腹泻患者要行大便培养(包括大肠杆菌O157:H7、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其他如寄生虫、病毒根据病情决定。

15、血管畸形患者可使用铁剂:硫酸亚铁325 mg tid po。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