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趣及表现诗趣的方法
诗趣是诗基本而重要的元素之一。如标语口号似的“诗”,就象白开水。难得让人啐读。前人论诗,很注重诗趣。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
“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李贽《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
“世人所难者惟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惟会心者知之……夫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淺”。(袁宏道《序陈正甫<会心集>》)
“诗以兴趣为主,兴到故能豪,趣到故能宕……每爱唐僧怀素草书,,兴趣豪宕,有椎碎黄鹤楼,踢倒鹦鹉洲之慨。使僧诗皆入怀素草书,斯可游戏三味,与李、杜、王、孟之席,惜吾未见其人也”。(贺贻孙《诗筏》)
“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李渔《闲情偶记·重机趣》)
诗重“趣”字,但何谓“诗趣”?前人论述,讳莫如深,谓“善说者不能下一语”,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余深思比较之,以为“诗趣”是指诗中新鲜别致的描写,给予读者以特殊的美感和无尽的遐想,如食别致的佳肴,滋味无穷。具体说,诗趣表现如下几方面:
1.以捕景新奇见趣。诗人手疾眼快,善于从平常生活中拍摄下新鲜有趣的细节,在一瞬间留下永恒。如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有蜻蜓立上头。”又《闲居初夏午起》“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蜻蜓立于小荷尖上,儿童捉柳花,平中见奇,常中见新,一入小诗,便成定格。清徐增云:“好诗应在一刹那上揽取,迟则失之。”此乃知诗之语。
2.以白描逼真见趣 王昌龄《采莲曲_》:“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逼真地描绘出采蓮少女们美丽、天真和活泼,充满青春活力,以及蓮塘人少儿莫辨,变幻莫测的境界,生动的意趣令人仿佛一进入童话境界,久久难忘。东坡赞陶渊明诗: “初看若散缓,熟读有奇趣 ” 正由于他善于白描见真。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犬吠深巷中,鳮鳴桑树颠。”;若“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如《诗人玉屑》所评“此大匠运斤,无斧凿痕。”《诗镜总论》亦云:“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然,生韵亦流动矣”(《历代诗话续编》)
3.以奇思妙想见趣。东坡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所谓“反常合道”,是指诗人的奇思妙想,出乎常人所料,又非常合乎情理。如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吳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白云、白露二句似乎荒唐,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给你的幻觉城也摇晃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遥空,秋月皎洁如洗,恍惚间好像夜露是从月亮上滴下的,'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夲属平常的云、水、风、露、月诸多景物,皆情态毕露,异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为之神往。晏殊《踏莎行》写暮春送的情思,有云:“春风不解揭楊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怨责春风“不懂事',看似无理,却烘托出惜春惜别的深情。正如唐圭璋所评:“春风句,似怨似嘲将物做人看,最空灵有味。”(《唐宋词简释》)宋危稹《送刘帅归蜀》:“万水朝东弱水西,先生归去老峨眉。人间那得楼千尺,望得峨眉山见时。”用笔奇特,尤其是后二句,由“先生归去老峨眉”出发,写别后何以慰相思。万水千山遮望眼,怎能望到老友所作的峨眉山呢?诗人也许急中生“智”,也许受王粲《登楼赋》的启发,想到怎能登上千尺楼,“望得峨眉山见时”其想法,虽荒唐可笑,却真实地显现出思友情切。正如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论:“用东坡'那有千寻竹’之意,翻'绝顶望乡园’之案,爱而不见,,此诗出自真情,而错怨江南北山多者,亦'望夫化石’之痴想也。”这就是“乍看无端,寻思有渭,就不阡不陌中,而条理指归一一可按者。”(卢世榷《紫房余记》)
4.以善用戏笔见趣。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二:“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写春风吹折园花,诗中说,桃李有主,是我亲手所栽,而且置于小院院墙下,春风夜间竟将他折断。春风啊,春风,你上门捣乱,真是欺人太甚!“恰似春风相欺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同一腔调,均含有自叹年老力弱之愁。金圣叹批:“夫势豪侵夺,世所常见;春风作横,古所未闻。滑稽极也!”见(《杜诗解》卷二)。王驾《雨晴》写雨晴后小圆花残所见联想:“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这两句,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纯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己小院,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却疑春色在邻家”,想得天真奇妙,可谓“神来之笔”,经他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起焕发出异样风采,妙趣横生,令人顿时耳目一新,为之发笑。
5. 以形象描写中暗藏哲理见趣。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题目是《观书》,但写的却是池水和巨舰乘水轻驶。人脑不正像池塘吗?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扩大知识源头,吸收新的知识,才能如“一鉴开”,永葆清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诗人观书有感之感,也是闪耀着思想光辉的哲理。次首写读书的两种境界;开始很费力,像搁浅的巨舰,推移不动;后来书读多了,知识积累深了,工夫到了,读起来就像滘水中的巨舰如'一毛轻“,可以在中流驾轻就熟'自在行“。由'向来”与'此日'光景的对比,揭示出熟能生巧的生动哲理。有的诗,火在部份描写的景物中,含有理趣,如杜甫的'江山如有诗,花柳自无私“(《秋野》)、'水深魚极乐,林茂鳥知归”(《江亭》);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名句,都飽含哲理之趣,耐人寻味。
6.以讽刺入骨见趣
楊万里《观物化》;“蝴蝶新生未解飞,须拳粉湿睡花枝。后来借得风光力,不记如痴如醉时。”借蝴蝶由蛹成蝶后,得意忘形,讽刺世上某些轻薄小人,倚仗别人势力爬上高位后,“一阔脸就变”(鲁迅语),趾高气扬,忘乎所以。王安石《鱼儿》“饶岸车鸣水欲干,魚儿相逐尚相欢。无人携入沧江去,汝苑哪见世界宽”此诗作于王安石准备推行革新变法的年代,他看出宋王朝私弊太多,八方殘耗,危机四伏,濒于崩溃,就像'绕岸车鳴水欲干';他讥嘲那些安于现状的保守派目光短淺,就像'鱼儿相逐尚相欢“,苟且偷安,死到临头不知忧。他告诫世人,要生存,只有投身改革大潮中去,改革才是永不干涸的大江大海。诗中比喻生动有趣,寓理深刻,讽刺辛辣,促人猛醒。
7 以遣词造句奇特见趣
杜甫《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胭脂落,水荇章风翠带长”将林花、水荇拟人化,以胭脂指残花,以翠带比荇叶,写成美人。如平实写作'林间着雨殘花落,水上风吹荇叶长“,意恩虽未变,而读之却索然:无味了。又《秋兴》之八:“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用倒装。若改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虽然稳顺,但这里夲咏红豆、碧梧,却似咏凤凰、鹦鹉了,而且失去奇趣了。王之涣《出塞二首》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首句在'明月'和'关'前加了'秦''汉'二字字,并且兼指加以分装,不仅使这句诗新鲜奇妙,而且从千年以前万里以外下笔,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有的诗用双关语增趣。如刘禹锡描写男女谈情说爱的诗《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妙句以'晴'暗指'情”。有的诗用歇后语形式追新逐奇。唐彦谦《汉高祖庙》:'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三尺指剑,一抔,指黄土,即坟墓。今作家何满子有《八三年元旦歇后打油》诗:'少不成才老大徒,会须急用不遗余。一年忽已白驹过,莫令青年咄咄书'首句歇'徒伤悲',次句歇'余力',三句歇'过隙',尾句歇'书空'。此诗一用歇后,妙趣横生,耐人赏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