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则得道
古往今来,人们对道德经最大的误解就是“无为”,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多做多错,少做少错,说这样话的人,真是愚钝之至,笔者甚至怀疑这些人没有读过完整的道德经,只是看过一些零散的句子。
如果老子真的认为“无为”是不做的话,就不会说出“以无为而无所不为'’。
无为是不带有目的去做任何事,这样才能做成任何事。
就拿走钢丝来讲,最好的技巧就是脑中没有杂念,越是想着不能掉下去就越容易失去重心。
做任何事情,只要有胜败之心,强弱之念,目的之想,就会有面对失败的时候。
“执”往小了说就是“执念”,一个人应该有执志,而不应该有执念,念的越多担心就越多,人的神就不能专注于身,而是四散于各种欲,也便不能“为”。
“执”往大了说,执就是拿着,我们漫行大道,身上的东西越多,我们就越是寸步难行。
只有手里有东西,就会有失去的时候,我们也便有担心,有怅然若失。只要心中还有偏执念想,就不能安定。
争是一种主观表现,但当一个人忘我的表现,不会显的自己有多华丽,只会让周边黯然失色;
当一个人自以为是,不会把自己彰显的多厉害,只会哗众取宠;
处处争执,不会得到些什么,只会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
老子并没有让我们退让与不争,而是要让我们做到“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自现,不自彰,不自明,不自争,厚积薄发,才能得到众人的肯定与推崇,就好似日月从不与星辰争辉,有时也会被乌云挡住,但即便是这样,众星也难以与其争。
“完美”中有一个“完'’字,任何东西美到了极点,也就成了死物,没有了进步的空间。
真正的盈,不是装满了水的杯子,而是只装一半的杯子,这样才会有放水和蓄水的空间,只有推陈出新,才会有活力与生机。
真正善于辩驳的人,都不是在嘴上,而是注重实际,敏于言而纳于行,事实胜于雄辩。
最好的技巧就是守拙,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只有基本功越扎实,才能熟练的运用技巧,只有基石牢固,才能高屋建瓴。
任何事情只有带着遗憾,才能充满下一次的期待的憧憬。
这是一句很有画面感的句子。
我们每日生活在地球上,每天太阳东升西落,马路上,红绿灯前,电梯间里,地铁口,人来人往。
人在宇宙中实在是太渺小了,连一颗宇宙的尘埃都算不上,行走在人群中摩肩擦踵,坐在飞机里跨过高空,站在船上划过江海湖泊,面对自然,油然而生的一种卑微感。
但只要静下心来,放空到极点,站在高山之巅,会享受着清风徐徐,坐在平地鸟瞰天空,一轮红日会尽收眼底,看着身边的植物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会时而觉得,天地在我心内。
一收一放,一仰一俯,只有心中装下天地,才能在天地中容下自己。
最重要得就是“恒”,恒者,恒常也。
有与无,难与易,长与难……这些矛盾体是同时出现又时刻相随的。事物的产生在于矛盾的冲突,事物的度量在于矛盾的比较。
没有短的衬托就不会有长,没有易的比较就不会有难。推而广之,任何事情都是好与坏共存,只是在特定的场景表现出或好多于坏,或坏多于好。
既然坏与好共生并存的,那么躲避还有什么必要呢?故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