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与集中——投资中的战术选择
投资者把可投资金分散配置与集中配置,就像战场上的将领配置兵力。
从原理上看,分散投资会显著降低风险,投资收益不容易大起大落。
代价是难以集中优势,投资收益经常容易跑输相关大盘/行业/概念指数。
某些投资人习惯于重仓持有1到2个标的,客观说这种打法冒险程度很大,如同邓艾通过阴平道发动的那次奇袭战,胜则大胜,败则大败,甚至全军覆没。
败仗不一定要通过亏损来实现,时间成本损耗过大也是失败的体现。
比如别人用三十万在十年前首付买房,你用这笔钱满仓中石油。
分散投资的难点和集中投资的幸存者偏差都是一个道理:
假设让你从4000只股票里选择一支买入,如果碰巧买中牛股那就大赚特赚。
但若同时选择30支股票一起买入,那未来是否能跑赢市场就大部分取决于你的认知水平而不是运气。
但是像这样分散投资有个麻烦,比如上面那个例子里30支股票都集中在同一板块/行业/赛道,则似乎不构成风险分散;如果30支股票分别属于不同的板块/行业/赛道,则对投资者的知识储备、视野、信息广度深度要求都极高。
大概相当于精通一种乐器与熟悉三十种乐器的区别——后者往往被称为指挥家,而不是演奏家。
今年元旦,我在雪球上建立了上图这两个股票组合,目的是跟踪和观察处于结构牛阶段终末期的股市走向。
第二个组合名字好理解,就是买被炒得最热的股票,不热不买,不贵不买,越贵越离谱才买,截至春节,一度创造了20%以上的夸张收益,然后一路暴跌至现在的水平。
这还是我不断调仓的结果,否则根本不可能跟住沪深300指数。
当然,为了确保一定的观察效果和配置意义,我采取了完全右侧的操作模式,并且一直保持满仓。
“反向观察”那个组合则采取完全相反的选股思路,从低估的、甚至无人关注的低位价值股里选择目标,当然辅之以我对当前宏观的理解进行筛选,现在一共持有30只股票,分别属于14个行业板块、二十几种细分类型,而且不是同一时间买入的。
为了确保观察效果和配置意义,同样保持永远满仓操作,收益率跑下来如图:
去年四季度以来,我自己的持仓就更偏好于传统行业、低估品种,但其实也买了不少成长股的仓位。到元旦时,Q群里的猪妹推荐了洪灏的新书《预测》,因为写得比较直接且话题是我非常熟悉的部分,所以只花一个半小时看完后马上有了建立雪球组合的想法,并付诸实际。ps:今天高善文老师也发文章提及价值与成长的切换现象。
高估和低估都有一定合理性,今天不展开讨论。最近一段时间市场调整非常厉害,但其实只有一小部分股票在跌(参见我最近两个月的文章分析),所以如果你恰到好处地分散了自己的仓位,用不着减仓,收益率轨迹也不会很难看。
当市场转向平稳震荡后,适度集中兵力则可以在相对安全的大环境下尽可能多地获取收益。
如果你觉得同时管理几十只股票太困难,你可以选择由某个基金经理来替你管理。但是请记住,你对投资组合的理解和对市场的理解也会影响你对基金经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