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蜗牛|谢谢你们给我的信号
“宏博,来,跟老师一起读。”
宏博没有反应。
彧宝宝用手捂住了耳朵。
我让他放下来。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有个想法:他为什么捂耳朵?
于是收集很多的观察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彧宝宝很容易捂着耳朵。
致尧“哼哼”的声音出现后,彧宝宝就会捂住耳朵,我以为他是不喜欢致尧发出的声音,但后来我不这么认为了。
他惧怕的或许不是致尧“哼哼”的声音,而是在致尧“哼哼”的声音之后,老师的批评的声音。
就像这节课中,在我第一次叫宏博起来跟我一起做的时候他没有反应,彧宝宝立刻捂住自己的耳朵,我确定这个时候没有哼哼声,这个时候没有其他听觉的刺激,但随即而来的刺激是——我的音量会提高。
他想要捂住的是我批评别的孩子的声音。
从那以后,我会稍微注意自己的说话音量,尤其是彧宝宝捂住耳朵的时候,我知道我要控制自己的音量了。我的声音,宏博的反应,给了彧宝宝预判——老师生气了,马上会有一个特别大的声音出现,我要捂住耳朵。
彧宝宝捂住耳朵,给了我信号——我不能大声说话,他不喜欢我大声说话。于是我会心平气和地再说一遍,做出动作提示辅助声音。
谢谢彧宝宝让我做一个控制自己脾气的老师。
今天上课特别好玩的一幕出现了。
彤仔从座位上站起来,教室后转一圈回来,我告诉他上课不能下座位。过了一会儿,他又站起来了,又晃了一圈,一边走一边笑,回到座位。
他开始在座位上笑,声音很大,其他同学都转过头看他。
他坐在最后一排,我从前面向他的座位走过去。
就在我快要走到他身边时,坐在他旁边的彧宝宝和坐在彧宝宝前面的金珠同时捂住了自己的耳朵看着我,动作一致,表情相同,我忍不住笑了。轻轻地对彤仔说:“坐好。”
如果不是他俩捂耳朵,我一定会用批评的声音对彤仔说话。
是他们给了我信号,让我控制自己的音量,让我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总是觉得自闭症孩子对情绪理解有困难,总是觉得他们不理解,现在我的疑问是真的是这样吗?我需要更多的实例来证明,但现在“自闭症儿童情绪理解有困难”这个命题在我这里已经打上了问号。
我们总是觉得老师一直在给予学生,给予知识,给予技能,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也一直在给予我们。
他给我的微笑,让我知道他不排斥我了,我们之间慢慢地在建立了和谐的关系。
她给我的拥抱,让我知道她的需要,她一定是需要拥抱,才愿意向我展开双臂。
我们总是奢求孩子们读懂我们的信号,但当他们发出信号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读懂,读懂他的行为目的,读懂他的表达,读懂每一个忍受的行为都应该被安抚。这个安抚可以是语言,可以是动作,也可以是我们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