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内心强大的女人:往事清零,爱恨随意
有书君说 谈起近现代历史,大家都对叱咤风云的男性精英们耳熟能详。 却鲜有人记得女性开拓者们的精彩故事。 我们可以对鲁迅的《狂人日记》了如指掌,却想不起谁是第一个发表 白话文 作品的女性。 我们对胡适、钱穆、朱自清等名家逸闻如数家珍; 却不清楚谁是第一位女性教授,第一位女性海归。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名副其实的才女教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教授 陈衡哲 。
巾帼也有须眉气
1908年的某日,在四川一所大户人家的宅院里,爆发了一场惊人的争吵。
父亲对着女儿说:“孩子,你知道我让你从千里迢迢的上海赶回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吗?”
望着父亲殷切而又诚恳的眼神,女儿依然摇摇头,答道:“父亲,女儿并不知道您的意图。”
紧接着,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她说:
“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也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了,必须要面对这个话题。 恰好,我一个做生意的朋友,他家那位公子就很不错,你俩要是在一起,不仅能获得幸福,咱们两个家族也可以持续兴旺发达。”
父亲话音刚落,女儿顿时眉头颦蹙,表现出极端的不适应。
这个颇具独立思想的女孩就是陈衡哲,她曾在自己七岁时坚决反对裹小脚,从而成了邻居眼中的另类。
这一次,生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她,又要再度对抗封建礼教下神圣不可侵犯的父辈权威。
以现代女性的视角看,缠足裹小脚,父母辈逼婚,这些无疑都是旧时代的糟粕。
但在一百年前,以一个女性的躯体公然对抗这种强大的传统,就需要难以想象的勇气与决绝。
陈衡哲的父亲是清政府的官员,因为任职的缘故调往四川。
女儿求学上海期间,父亲就着实替女儿物色合适的夫婿。
既然自己这便是官宦人家,那么找一个富商家庭联姻,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但是,父亲又知道女儿不同于规矩恭顺的传统女子,她一旦知道父亲的真实意图,便绝对不会从上海赶回家。
于是,父亲便没有告诉女儿真相,而是先把她骗回家再说。
当陈衡哲明白父亲设置的棋局后,表现得既惊讶又愤怒。
哪怕父亲再三逼迫,她也坚决不肯就范,甚至还丢下一句让父亲七窍生烟的话:“我这辈子,绝对不会结婚。”
陈衡哲(站立者)与朋友
逆天造命迎运势
身处黑云压城的旧时代,纵然是须眉男儿,也很难义无反顾地对抗家族与礼教。
但是在父亲的高压之下,陈衡哲脑中反复回荡着舅舅的几句告诫:
“世上的人对于命运有三种态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
在舅舅的眼里,陈衡哲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搏击风浪的造命者,击碎黑暗,迎来光明。
因此,纤弱文秀的陈衡哲不仅没有惧怕父亲,反而在底线面前寸步不让。
最终,因为这场争吵,陈衡哲一度昏厥,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眼见心爱的女儿愈发憔悴,父亲也不得不放下执着,在她耳畔轻轻说道:
“孩子,你好好养病,哪怕你一辈子不结婚,爹爹也养你一辈子。”
在父亲宽宏大量的包容下,陈衡哲渐渐走出了婚礼事件的阴霾,开始思索自己人生的意义。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在万众瞩目中成立。
作为前朝官员,陈衡哲的父亲也丧失了特权,带着一家老小回到江苏。而这时,陈衡哲选择到姑母家暂居一时。
姑母是一个很有开明精神和远见的女性,对于陈衡哲的独立精神和所作所为,她始终表现出高度的赞赏。
在她的帮助下,陈衡哲也获得了一份家庭教师的职业,开始在乡下教授孩子 国文 、英语和基础数学。
陈衡哲在上海一所医学院学习过英文,所以底子非常好,教起学生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更重要的是,一份教师的职业,可以让她在经济上不再依赖父亲的资助,可以更加有底气选择心仪的生活。
1914年,陈衡哲看到清华大学在招收首批公费女子留学生,顿时又喜又忧。
喜欢的是,一个远渡重洋深造自我的机会出现了;忧愁的是,考试科目中起码有一半的学科,她都没有接触过。
当时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尚未全面开展,对于西方教育课程的引进力度也非常有限,所以纵然是陈衡哲这样优秀的女学生,也没有系统接触过英美历史及代数课程。
不得不说,这就是那一批学子的天然硬伤。
于是,陈衡哲陷入了长久的犹豫和思索。
她对自己抱有信心,但信心毕竟不等同于结果。
更何况,一旦她在备考上投入过多而又颗粒无收的话,原本的家庭教师工作可能也保不住。
听了她的疑惑,姑母建议说:
“这样,我帮你去请个假,让这边给你半个月的时间备考。 考试结束后,不管结果如何,你都可以继续当家庭教师。”
在姑母的大力支持下,陈衡哲放下了焦虑,全身心投入到考试备战中。
皇天不负有心人,陈衡哲最终以第二名的总成绩顺利考取公费留学生,并踏上了前往美利坚的渡轮。
开天辟地成佳话
读过 冰心 《太太的客厅》的读者都知道,在民国文艺圈,那帮才子佳人们也给彼此碰撞出很多八卦传闻与风月故事。
几大才女之间, 林徽因 陆小曼萧红冰心等人也上演着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桥段。
但无论如何,她们几位都只是才女,无法达到“才女教母”的江湖地位。因为这个名号,只能属于陈衡哲。
陈衡哲到美国后,就读于贵族大学瓦萨学院。在那里,她发表了第一篇女性白话文作品《一日》。
如果不是因为发表于海外,陈衡哲和鲁迅还可以争夺“第一部白话文作品”的专利权。
另外,由于陈衡哲国文和英文功底都很好,所以哪怕一些文字平庸的英文著作,都能在陈衡哲的翻译润色下变得妙笔生花,精彩动人。
很快,才华出众的她便闻名遐迩,引起了几位学长的格外关注。
这几位学长里,有严谨聪慧的理科才子任鸿隽,也有浪漫帅气的文学剑客 胡适 。
为了和这位才女学妹建立联系,他俩都经常组织一些留学生圈子的聚会,并点名邀请陈衡哲参加。
才子佳人,山川异域,美利坚和煦的暖风中,一群来自中国的学界精英互相碰撞思想,砥砺智慧。
久而久之,也难免酝酿出美好的感情火花。
没多久,胡适迫于家里的压力,与农村妇女江东秀成亲。陈衡哲见状,自然也开始保持跟胡适的距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对胡适这样感情丰富、才气纵横的人来说,他可以经营一段良好的婚姻,但也绝对忘不了那些蕙质兰心、冰雪聪明的红颜知己。
女儿出生之后,胡适立即给她取名叫“素斐”,原因无他,只因“素斐”乃是陈衡哲在美国发表文章的笔名。
1920年,陈衡哲学成归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硕士。同年,陈衡哲与任鸿隽走入了婚姻殿堂。
回到北京后,陈衡哲在任鸿隽、胡适等人的推荐下,与时任北大校长的 蔡元培 结缘。
蔡元培是一个主张兼容并包,男女平等的开明教育家,他不仅主张女子应当接受中学和大学教育,甚至还鼓励女性担任高等学府的教职。
在与陈衡哲一番长谈后,蔡元培便更加坚定了一个心愿: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教授,就是我眼前这位大才女了。
不久后, 北京大学 聘请陈衡哲担任西洋史教授。
此事一经传出,立即引爆了整个民国学术圈,以至于陈衡哲的课堂场场爆满。
林徽因、冰心等人更是陶醉于这位教授的风采,纷纷化身忠实的小迷妹。
正当陈衡哲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她却突然选择了辞职。
任鸿隽、陈衡哲夫妇晚年旧照
良母之道永流传
那一年,胡适五岁的女儿素斐因病去世。
这件事情对陈衡哲的刺激很大,不仅是因为这个女孩和自己的笔名同名,更是因为她的夭折唤起了自己对母职与事业的思考。
对此,她不无感慨地说:
“母亲是文化的基础,精微的母职是无可替代的。当家庭职业和社会职业相冲突时,则宁舍社会而专心于家庭。”
按照常理,一个从幼年时期就呼吁女性权利,对抗社会不公的大学者,不应该在自己学术与事业巅峰之时急流勇退,过上相夫教子的传统生活。
但陈衡哲对于女权的理解,绝不是和男性头破血流地争夺社会权利,而是扮演好女性的角色,把自己培养成有益于家庭与社会的人。
在她心里,哄孩子洗澡、安排一家人衣食住行,这些都是母亲的分内之事,自己也不因为当一个贤妻良母就拉低了自己的颜面和社会地位。
如果连自己的子女都教育不好,更没有资格去学术的殿堂施教他人的子女。
就这样,一代才女教母,中国第一位官方认证的女教授,偏偏在百家争鸣的民国时期选择了淡出公众视野。
她内心所追求的,不是书写轰轰烈烈的传奇故事,而是走出忠于自己良知的人生旅途。
由于妻子的回归,任鸿隽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投身于科学研究,三个儿女也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成长为栋梁之材。
一门书香,五位教授,陈衡哲不汲汲于功名利禄,用自己的包容与睿智,活出了相夫教子的最高境界。
男人造命,是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于逆境中活出英雄的佳话;女人造命,则是刚柔并济,阴阳协调,以温柔的笔触孕育家族的传奇。
以此观之,陈衡哲无愧于群芳之中最为璀璨的造命者。
大家好,我是有书君。
2019年12月16日开始,名著专栏重磅升级,开始正式连载。
不知不觉,竟陪伴大家一年零3个月之久。
做这个栏目的初衷,就是希望每位读者能从中获得一些知识,不辜负大家这十几分钟的阅读。
同时也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读书、喜欢上我们的历史文化。
每篇文章下的每一条留言,有书君都会去看。
每当看到有很多读者留言说,通过这个栏目收获很多时,有书君真的很开心。
这一期,是我们名著栏目最后一期了,为了不辜负大家对我们名著栏目的支持,有书君决定闭关创作,希望未来能策划出更多优秀内容。
所以要暂时和大家告别了,感谢各位书友对我们名著专栏的支持与守候!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等待,是为了下一次更美好的相遇。
各位书友,让我们一起期待不久后的将来,新名著内容定不负诸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