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格律诗如何入门,能分享给大家吗?
格律知识是系统的,如果要无巨细地梳理一遍,一本书都讲不完。
这里只能简要说明一下了,都是基础知识,高手绕道。
什么是“格律”?
很多朋友想当然,“格”就是格式,“律”就是音律。其实“格”是指格调,品格,“律”,确实是音律。也就是说格律诗并非只是讲究格式和音律,内容意境是作品好坏的重要指标。
换句话说,格律诗就是有格调的律诗。
格律诗具体又分为三种,四句的是律绝,八句的是律诗,十句以上的叫作排律。
也就是说我们首先排除掉长短句,杂言诗,只有句子等长、整饬的诗才是格律诗,这是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就是五言、七言两种句式,即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排、七排六种形式。当然也存在六言格律诗,相对小众。
二言、四言、六言、八言甚至九言的诗歌虽然在历史上存在,但是经过长期的音律发展,其他字数的诗句在创作中已经被自然淘汰,以五、七言为主的古诗定式大概在南北朝、初唐就已经形成。
但也不是所有的五、七言整饬的诗就是格律诗,这里有一个区分标准,那就是是否遵守平仄格律。
遵守的,就是格律诗,又称近体诗。平仄格律成熟之后,我们按照格律创作的自然都是近体诗。
不遵守的,就是古体诗,又称古风。在格律出现之前,绝大多数都是古风,在格律成熟之后,依然有大量的创作者不按格律创作诗歌,那当然都是古体诗。
那么,格律到底包括哪些近体诗必须遵守的规则呢,我们平时看到一首诗,要如何去进行格律的判断呢?
首先当然是是否五、七言的等长诗句,再根据句子数量判断出是绝句、律诗还是排律,然后再进入平仄关系判断。
格律规则
先看组成诗的句子是不是律句。
格律诗的最底层就是律句,只要组成诗的句子出律了,这首诗就不是格律诗。我们创作近体诗,也要保证用字合格律——这正是很多朋友觉得格律麻烦的第一个基本点所在。
律句就是平仄两两交替前进的句子,这种平仄安排,我们称之为“相替”。比如一个五言句“黄河入海流”,平仄为“平平仄仄平”,是不是正好两个平、两个仄的平仄转换?这就是典型的律句。
律句有四种形态,根据五、七言两种句式分成八种形态。
这八种律句形态就是格律诗的重中之重,搞懂这八种平仄形态,所有格律诗的平仄关系就都可以通过规则推导出来。
如上面“平平仄仄平”是“平起平收”律句,对应的就是“平起入韵”的格律诗基础平仄关系。
“相替”是律句的基本规则,而律句与律句之间则遵守“相对”、“相粘”的诗内关系规则。这个如果简单说,就是两句之间关键位置的平仄相反、相同的安排——实际上说得简单,看的就糊涂。其实只要搞清楚原理,并不复杂,就是说起来复杂,远非一两句能够说清。
这些关系在我的专栏里面都单独开了章节详细讲,这里就不复述了。
个人格律专栏中关于格律诗的相替、相对、相粘的知识都在前三章里,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反正是免费的。
如果搞懂了平仄关系,那是不是按照这个写出来的作品就是格律诗了呢?
还没有,还有押韵和对仗方面的要求。
格律诗的韵,基本上都是平声韵,而且要求一韵到底,不能押邻韵,不能转韵。
即使是一百句的排律,都必须遵守这个押韵规则。
只要出现不符合的,那就是一首古风,而不是近体诗。
仄韵格律诗有没有呢?也有。但是就像六言诗一样,属于非常小众的形态,一般我们不予讨论。在格律诗专栏里面也专门有一章讲这个问题。
至于对仗,有很多朋友认为诗联最重要的不就是对仗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
因为绝句太短小,所以一般不要求对仗。律诗则要求中二联对仗,后来还放宽了要求,只要颈联对仗即可。排律则麻烦得多,除开首、尾联之外,其他所有联都必须严格对仗。
押韵排律最麻烦,因为句数多,对仗排律也最麻烦,还是因为句数多。
这就是排律为什么精品少,而且渐渐没有人再创作的缘故——确实太麻烦了。
现在的格律诗爱好者,创作大都是集中在绝句和律诗的创作之上。
第一,五言、七言,句数为偶数的诗句形式。
第二,遵守平仄相替、相对、相粘关系。
第三,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第四,律诗、排律原则上除了首尾联,中间的联都要对仗。
以上就是格律的所有规则,说复杂吧,算不上很复杂,关键是搞清楚平仄关系如何推导。说容易吧,还真挺不容易的,需要系统地学习。
很多人一看这么多规矩,就放弃了。毕竟现代人写诗,大都随心所欲。不是有很强烈的古诗词爱好打底,根本就学不进去。
规矩相对现代诗和古风来说,确实很多,这些规则就像是一道道门槛,筛选出一些真正热爱古诗的人,去领会这些规则下的舞蹈,领会近千年的格律诗精华。
对于一个有高中文言文知识的中国人来说,这些东西并不算很困难,毕竟这是我们的历史文化,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