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真理的代言人,还是欺世盗名的救世主?公道自在人心和历史

——评莫·卡·甘地《甘地自传》

向敬之

莫·卡·甘地的一生,复杂多变,极富争议。他对敌手、同志,或一般群众,都是个谜。有人赞他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代表着生命和永恒的真理”,如太阳“照耀在这个国土上光辉非同寻常,千年之后,他仍将耀眼夺目”(尼赫鲁语)。有人说他为“欺世盗名的救世主”“矫揉造作的阴谋家”,斥为“印度封建主义不折不扣的辩护士”“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叛卖者”。

圣雄甘地

美国政客马歇尔认为他是“全人类良心的代言人。是他,使谦逊与真理的力量超过了强权的力量”。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感慨:“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Middle Temple出来的律师。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却说:“甘地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爱因斯坦对甘地,惺惺相惜,很是推崇。爱崇尚无政府、反权威、反战争和反种族歧视的和平主义、国际主义,积极为民主和自由疾呼,支持正义的抗争,反抗威权和迫害。他在犹太人集会上赞扬苏联的建设成就,讨论原子军备的危害性,反对美国对苏发动预防性战争、进行普遍军事训练、制造氢弹……在他看来,甘地会让“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世上竟然真地活生生出现过这样的人”。

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街头

20世纪的地球,战火同苦难、殖民同独立、奴役同反抗、民主同自由……博弈丛生。林林总总的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影响着各种各样的人,为自己的家国梦想,选择不一样的生存方式。甘地奉行非暴力主义,在艰难和苦痛的抵抗中,在苦行与伟大的坚持中,实现了他了不起的圣雄人生。他爱国热诚、不怕牺牲、追求真理,他意志坚定、耐心坚韧、斗志坚强,他待人谦恭诚实、光明磊落、平和谦虚,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体察民情与群众打成一片。不同民族、信仰和阶级的人纷纷景仰他,东方文明因为他而多了一种非暴力而至彼岸的国家自由。

今日重温有168章、46万字的《甘地自传:我追求真理的历程》,似可看见一逝走的身影如远去白云,留下惋惜和赞美,思想和精神,还有无法抹去的平凡和普通。文笔平静,充满一种顽强的自信;思想平稳,潜在一股威慑的力量。这是一部20世纪最慑人心魄、最耐人寻味的英雄谱和巨人传。那激情饱涵的行为,那不同凡响的声音,涉及家庭、生活、求学、战友、政敌,包含早婚、工作、禁欲、辩论和忏悔,也不回避初为律师屡败屡战、赴英圆桌会议受隆重接待、把禁食作苦行赎罪与精神上的困境,使人在富有可读性、趣味性和逻辑性的语言中,发现一种没有暴力而不无激烈、不无较量的挣扎与执著。

非暴力,不是不抵抗,不是委曲求全。作为一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甘地一生不怒而威、历尽坎坷、饱经忧患。他清贫简朴,身体力行,不倦而不疲、不馁而不悔地领导人民在民族解放运动中,反抗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他在困惑中起步,在逆境里跋涉,熔铸独立特行的宗教家仁厚襟怀和革命家雄浑魄力,于一把盐粒子与几台纺织机之中。他信奉“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在强大的殖民势力的冷光里,驱尽灾难与屈辱,把温暖的金色阳光洒满梵音浸润与飘荡的自由大道。

他的“禁欲”带有鲜明的苦行色彩,丘吉尔戏谑称其为“半裸游方僧”,他的生活尤是情欲自禁可谓禁欲苦行的重要表现。英国历史学家学家贾德·亚当斯在《甘地,赤裸裸的雄心》中,称甘地晚年经常与一丝不挂的漂亮女人一起沐浴,睡在一张床上,甚至和几个裸女同榻而眠。他邀请进行“荒诞实验”的女子小的只有十六七岁,大的是年轻少妇,青春逼人,貌美如花。其中,有他的侄孙女、侄孙媳妇。甘地免不了同裸女们肌肤接触,但他能视而不见,心如止水,比中国古代的柳下惠强多了。柳下惠坐怀不乱是无意而遇,而甘地却有意为之,这与他身上所具传承的印度文明有着很大的关系。

甘地和妻子

他成长在一个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的贵族家庭。13岁依父母之命与一同龄文盲女孩结婚。甘地后来近乎病态的禁欲,与其早婚存在一定的关联。他16岁时,乃父亡故,当晚,他让叔叔替换自己照顾父亲,而他急于离开父亲病房的原因是赶去卧室与妻子做爱,自我剥夺了与父最后一面的机会。儿子守候在临终的父亲身边,是印度的传统,老辈人最后赐予下一代、下一代最后汲取老辈人的智慧,就发生在这一刻。甘地为自己被“兽欲蒙蔽”“纵情肉欲”自责不已,认为“被淫逸之心所压服,不容饶恕地沉溺于肉欲之中”,为此,他“花了很长时间去摆脱情欲的束缚”,这也成为了他许多行为的内心驱动力。“期间也经历了痛苦的考验”,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三四天就夭折了。

少年甘地

甘地少年受革新之风感染,尝试打破素食以强身健体、振兴国家,终因摆脱不了从小所受的教育,半途而废。19岁时,不惜被开除种姓身份,远涉重洋,赴伦敦求学。异域的文明,曾令他产生过深刻的自卑,而拜倒在它的脚下,宗教陈规的约束使他在一个全新环境里无所适从。他幡然有悟,放弃对西方文明的盲从,回归原有的宗教信仰,并兼收并蓄其他宗教教义。

从伦敦大学学成归国,他在孟买从事律师业务。让人没想到的是,甘地第一次替人打官司,因临阵怯场而砸锅。半年后打道回府,靠兄长和亲友的资助维持律师事务,毫无起色,倍感苦闷压抑。当有个来自南非印度侨民的案子邀他处理时,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南非也是英国殖民地,种族歧视更严重,甘地虽有英国律师执照,但作为有色人种,还是不可改变地遭遇到一连串的歧视与侮辱。他的民族自尊心再次强烈,他身历目睹同胞所受的苦难,走上了领导侨民反种族歧视的斗争。甘地对曾倾慕过的西方文明产生了否定,基本形成了宗教、人生观、社会政治观。在1894年南非斗争中,他试验成功了一种有效的武器——真理与非暴力学说及其实践。不过,在这种反歧视过程中,甘地对英帝国仍充满幻想。

甘地回国后发表演讲,发展非暴力学说。他对一战予以支持,冀换取英国的开恩,予印度自治,拿掉“英联邦”的首字。二战期间,甘地发动要求撤离印度运动,遭到英方镇压。殖民当局的表现,使甘地由一个忠实追随者变成了不合作者。他由一个自幼腼腆、羞怯、循规蹈矩的人,一个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平庸无奇的人,成为了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结束了英殖民的印度帝国,但他放弃政见影响,托人向尚未登基的伊丽莎白新婚,送去一款自己亲手纺织棉布织出的台布作为礼品,结果英国的玛丽王太后坚持说是一种侮辱、一张缠腰布。

甘地一直把织棉布、穿棉布当作一国人民的崇高美德的模范标杆。时过境迁,印度国家和人民依然在纪念“国父”的行为和精神。印度和中国,青山长隔,国情相当,都在西方列强的欺凌中受尽耻辱,同时拒绝了奴隶般苟且的沉默,选择了直面长期苦痛的挣扎。不同的是,中国毛泽东和共产党援引马克思主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带领中华儿女迎来了“祖国山河一片红”。而印度甘地与国大党信仰宗教神力,推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用不倦的精神和信念照亮了印度河和恒河。甘地用生活化的语言精描细写革命人生和心路历程,既不回避生活小节中的平常生存状态,也不拔高圣雄辉耀的领军人物形象,全然一个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苦行僧的娓娓漫谈。他认为追求真理的工具即简单又困难那般,也许对于一个自高自大的成人似不可能的,而对于一个无辜的儿童却是可能的。

二战中,中缅印战区总司令蒋介石伉俪访问印度,受到甘地接见

甘地反省自乐,虚心自审,以自身该比尘土还要轻、还要谦虚,唯有此才能一瞥真理。他说:“我之所以抵制西方文明,实在是因为它代表不加选择或毫不考虑地模仿他人,好像亚洲人只适合抄袭来自西方的一切事物。”他言行必果,与其在世时享万众瞩目、一呼百应,死后成一国信奉、万家叹服有着截然关系。他在残酷争斗、造化弄人的年代成为了言的圣人,行的英雄。

不论求学英伦前后实践素食主义和早婚真情,还是旅居南非各色人交往和宗教比较研究,或体验真理过程中的禁欲生活和卫生改革,或是推行非暴力运动时的同权势抗争和同欧洲人交往,或谋求印度自治中的废除劳工契约制度和修改国大党党章……甘地不断抗争而又坚持苦炼操守,实现一种不懈顽强却又守望言行一致的理念。甘地对幸福的追求,显得固执。

尼赫鲁与甘地。在1930年代以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实际领导人是尼赫鲁

禁欲、绝食、辩论,推行土布运动抵制英布,患病时拒绝疗治和药剂,试图用羸弱的身体和执著的抉择震撼殖民者,在不流血无枪声的土地上形成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潮汐,融会一番巨力冲击缺乏种族尊重与友好的西式屏障。他一次次地绝食、削发、裸身、不抵抗,推进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无惧敌人的镇压和监禁,无畏强权的封杀和制裁,哪怕妻子死于狱中,亦不改初心。英当局垄断食盐,他便组织上万人的“食盐行军”,去海边生产一点盐。非“贱民”出身的甘地,是印度史上首倡废除“不可接触制”的先行者。在男权主义色彩强烈的国家,他率先鼓励妇女参加社会活动。即便尼赫鲁曾对他1922年下令停止不合作运动表示遗憾,他也强力支持尼接任国大党主席。

1930年,“食盐长征”中的甘地

他用微笑接受了极端分子抢声联结的刺杀,他虚弱的身体静静地流血。甘地之死,极富悲剧性的色彩。他领导印度独立后,虽获得人民和国大党的崇高敬意,却大权旁落,其终身为之奋斗的非暴力理想被束之高阁。而对分治以后的宗教仇杀与混乱,甘地殚精竭虑,利用威望与绝食帮助平息了大规模教派仇杀,自己却成了教派冲突的牺牲品。他在德里做例行祷告时,被一狂热的印度教极右分子枪击致命。此时,他已是一个78岁的羸弱老人,已在最后一次绝食引发急性尿毒症的危险期,已被昔日政敌、“巴基斯坦之父”真纳发出访问其新国的诚挚邀请。

甘地与泰戈尔交情深厚

1937—1948年间,甘地曾五次获提诺贝尔和平奖,却始终未果。多年后诺奖委员会对此公开表示遗憾。几十年过去,留下思绪一串串。思念,思维,还有非暴力思想。我们不会忘记凭借弱小的坚守把强大的英国势力逐出印度,成为伟大苦行一圣雄的甘地。他依然在引领世人穿越一条条崎岖与坎坷的路。虽然他死了,但留下的却是不会死亡的自由和挣扎,还有在艰难和痛苦中绽放的美丽阳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