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凯:胁痛医案一则
👇想学习中医,免费领取资料👇
苏×× 女,79岁 2021年4月13日初诊
主诉:左侧胁肋部胀痛10余年
现病史: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胁肋部胀痛,夜间加重,尤其是凌晨1点后,发时难以入睡,发病后曾在各大医院检查治疗未见改善。近日由子女接到西安暂住,遂到、一附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军工三院等各大医院检查,(包括肝胆胰脾腹部B超、彩超、胃镜、骨密度)等检查,除胃部、胆囊有息肉外,均未查出病因,也排除曾患带状疱疹,诸多检查均未给出左胁胀痛的明确诊断。最终确诊为骨质疏松,慢性胆囊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经服西药治疗仍未见改善,也曾经人介绍服中药均未见改善,经介绍来此针灸一试。
现症:左侧胁肋部、左上腹部、左腰部半圈胀痛(不超中线,已排除带状疱疹),夜间加重、尤其是凌晨1~3点开始到天亮,痛时难以入睡。遇寒加重,耐夏不耐冬。喜热怕冷,手脚冰凉,口苦,饮食稍减,二便基本正常,舌微红,苔白根稍腻,脉弦滑。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诊断:胁痛(气滞湿阻兼肾阳不足)
针灸:阿是穴(温针)、支沟(左,泻)、中脘(补)、天枢(双)、太冲(双)、足临泣(双,泻)
4月14日复诊,经昨日针灸一次,胁肋胀痛有所缓解,继续治疗。
处理:继针上方穴位,前后共针六次,疼痛减轻大半,夜间已不影响睡眠,由于次日要回老家,不能继续针灸,且家属想回老家继续针灸治疗,因患病十余年,曾在当地接受过治疗,效果不显。故要求针方附于病历上,以供当地针灸医师参考。
按:此病人患病已有十余年,经各大医院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医者心中当明了,此病属于功能性病变,辩证准确当可短时间内获效。
依据病人疼痛性质、部位、加重时间,可以明确此病当属少阳经无疑,故取手少阳经支沟、足厥阴经太冲。
支沟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别名飞虎,是治疗胁痛之特效穴,又是治疗便秘之经验穴。此穴可通调三焦之经气、疏通三焦之水道,凡属少阳三焦不利导致的水病、气病皆可用之。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常用穴位。
足临泣,在这里我认为此穴是取效的关键穴位,我们可以看出病人疼痛的部位从腰部、胁部、腹部,环形一周,如同腰带,约束诸经。足临泣经气与带脉相通,凡疼痛部位在腰带一周的,不论寒热虚实,用此穴皆可获效。且足临泣又是足少阳胆经的输穴,五行属木,输主体重节痛,在与支沟、太冲相配,效更突出。
阿是穴,就不多说了,为何用温针,因患者遇寒则血凝于此,故疼痛。关于温针可查看→董信凯:谈谈我对温针灸的体会。
中脘、天枢,两穴是治疗脾胃诸疾的有效穴位。
中脘,胃的募穴,患者食欲下降,得知脾胃已虚,腐熟功能下降。长期肝气郁结之人,脾胃未有不受肝木所克的。取中脘,一来可以健脾强胃,化湿去浊,此属于局部取穴,二来,也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天枢,居肚脐旁,人体之中央,则是人体天地上下气机运转之枢纽。此病人腹胁胀痛,实属中焦气机失调,用此穴输转中焦气机,开通道路,辅佐支沟。可相辅相成,相互协助。
纵观各大医院检查项目众多,花费上万元仍无济于事,看似疾病复杂严重,实则不难。如若抛去中医思想辩证论治,单凭诸多检查报告,实则无从下手,疗效更是不尽人意。吾本无意书写此案,因仅此胁痛一证,确让患者花费数万,确饱受十年之苦。故为此而整理,以供同道商榷。
中医独特的诊疗方法,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博大精深,而非现代医学所能比拟的。吾等后学之士当秉承这一思想,继续努力,弘扬祖国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