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雄风 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2)
1、煤质串饰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通长约50厘米,璜长10.8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31出土整组串饰由玉环1件,璜2件,媒精石26件,青料管若干组成。共 101件。环为青玉,泛黄色,完好,素面。环下紧串珠2条,每条由 13个煤精石,12组青料珠组成,每组料珠是3个,煤精石均残破削裂。串珠下方是璜,璜为弧形片雕,白玉,土沁泛黄,表面残留朱砂,两端分别为龙、虎侧面形象,共用一身。虎的耳、目清晰,豫牙裸露,双面工艺。这两件璜是由龙山时期的石家河文化之虎改制而成,已为多位学者关注。
2、煤质串饰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通长约25.5厘米,璜长11.5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31出土整组串饰由瑷1件,精煤石8件,青料管8件,青料珠4件,璜2件组成。玻为白玉,断面为圆形,素面。援下串珠分2条,每条各有精煤石4件,青料管、珠6件组成,下接玉璜。玉璜为片状透雕,单龙侧面,弧身,尾上卷,长舌舔前爪,背上有穿孔,双面钻孔,身饰流线纹饰,双面工艺。
3、人形玉璜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长9.2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31出土玉呈黄褐色。两面刻有造型相同的纹饰。一端为人首形,刻有简略的眼睛,扉棱为鼻和下颌,下颌处有穿孔。躯体有羽翅,并饰有勾曲云纹,脊背上有扉棱;下为一龙首,卷鼻,刻变形臣字目。另一端残缺,有一穿孔。纹饰以双勾琢刻。穿孔均外大内小,由两面穿透而成。
4、龙凤纹圭形玉饰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长10.3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31出土西周典型的柄形器,仅存手握之段,佚前段。出土于墓主的腹部。表面玉质因土沁变为黄褐色。形状类主形,尖端为钝角形,有穿孔,一面孔较小,另一面孔较大;平端也有穿孔。两侧与平端有棱脊。双面均刻有形制相同的凤鸟纹和龙纹。风鸟有冠,弯喙,圆眼,双翅蟠曲回旋至风喙,风爪置于龙身;龙身蟠曲,卷鼻,臣字目,吻前有一穿孔,内嵌绿松石,色艳华贵。纹饰多以斜切线和较细的阴线相配合的技法,勾勒双线轮廓,颇为精致-
5、玉串饰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11长45厘米,最大玉牌长8.2厘米;M62∶12长35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2出土共两组。一组(M62∶11)由5块长方形带齿玉牌、87粒玛瑞组成,2块玉玦可能与之出土于相同位置。玉牌为白玉,平面,正面以大斜刀工法做出双头龙,背面抛光,每块两端有6个牛鼻穿。另一组(M62∶12)由6块盾形牌、1块玉兽面堵头、53粒玛瑞珠串成,6块盾形牌为3块白玉,3块碧玉,两色间隔串联,每块下面刻双线几何纹饰,背面4个牛鼻穿孔。盾牌为梯形弧面,长2.9~4厘米,宽 2.4~2.9厘米。西周晚期多见此类特征项饰,据考证,墓主当为晋穆侯之夫人。
6、人首神兽纹玉戈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长36.2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黄褐色,长援起脊,内有一穿孔,两边有棱脊,通体抛光。内部两面纹饰相同,为一侧面人首神兽图案。神兽以尾撑地呈瞩坐状。臣字目,大耳,圆鼻下有一向内弯曲的大腺牙,下颌有一缕直垂至足的长髯。一臂屈曲,以手抒髯。手除拇指为人手指形外,其余手指和足趾君为猛兽利爪形。纹饰以双勾技法为主,并辅以极细的阴线。神兽头发细密,每毫米并列5-6条阴线。此戈制作精良,神兽题材诡异,纹饰深镂细刻,雕琢技艺高超,是一件罕见的玉器精品。
7、玉熊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高4.7厘米,宽2.9厘米,厚2.1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青玉,玉色较杂,通身黑色泌点,圆雕。整体造型是熊坐姿,竖目,吻向前,眼视前方,似正在聆听。腿曲圈,两前爪抚于膝上,憨态可掬。身饰双勾阴线云纹,曲膝面至内凹处有一穿孔。该器与商代妇好墓出土玉熊特征基本相同,或为商代遗物。
8、玉 罍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高6.2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出土于椁室西北角的一件青铜方盒内,这件方盒盛满各类玉质小件器物,有玉人、熊、牛、鹰、鸮、册、龟等,可能是墓主生前的玩物。其中尝为深绿色。圆雕。小口,口边的造型极富立体感。圆肩,鼓腹,无底,内壁有砣磨棱面。肩饰阴线风鸟纹,弯喙,圆眼,曲冠,扬翅,钩爪,长尾垂地。栅上腹饰浮雕火纹间以四瓣目纹,下腹饰三角垂叶纹。纹饰中的火纹、四瓣目纹琢磨精致。从器型到纹饰均仿自青铜册,甚为少见。
9、青玉伏牛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高4厘米,长7厘米,宽2.2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青玉,墨绿色,玉质较纯,圆雕和透雕相结合。牛置于一平板上,脖套上有绳与平板牵拉,牛正欲起立,前身前昂,前肢用力,表现用活牲贡献的场面。工匠将力表现于牵绳上,使牛的动感极强。通体素面抛光,使用管钻、程钻工具痕迹明显。
10、玉代人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高9.7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黄褐色,圆雕,呈站立状,长脸宽颌,浓眉,臣字目圆睁,宽鼻阔嘴。发式为两个前耸的犄角形,螺旋而上,后脑发式下垂微曲。双臂前举,双手抱拳,臂饰有卷曲的云纹。腹部微鼓,有一周宽腰带,上饰斜方格纹。腹一侧佩一龙形器,前端为龙首,有兕形角,方目,卷鼻,吻部有穿孔,龙体饰鳞纹。玉人双腿曲立,腿上饰卷云纹,脚似穿方头鞋,其下为片状榫头,表明此器可能是插在某一物件上使用的。从造型及装束分析,可能有某种巫术含义。与商代妇好墓出土跪忌俑特征相似,为商代遗物。
11、玉人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高6.3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玉质呈黄褐色。圆雕,呈站立状。头发部分用碧玉雕琢,可与身体分开,头顶有小穿孔,头发向四周整齐垂下,发梢齐额,同慕出土的龙耳人足方盒上的人形,也梳这种发式,后脑刻有小辫垂至颈部,细眉杏眼,阔鼻平嘴,耳廓外凸,下有坠饰。衣领齐肩,右侧开短衽,并刻有三角纹,胸前刻对称的圆圈纹,束腰,双臂下垂,下端略呈梯形,玉人有上下直通的穿孔。
12、龙纹玉璧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直径15.6厘米,孔径6.8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褐色,两面纹饰相同,均饰有两条蟠卷的龙纹,龙首近壁的外缘,身躯呈圆弧形向内盘转渐窄,形成尾尖收于内缘,双龙首尾相接,龙鼻上卷,张口,臣字目,眼角线勾曲,有利爪,双龙之间的空间刻有卷云纹,玉壁中装饰双龙纹比较少见。纹饰用双勾技法雕琢,精工细刻,线条婉转流畅而富有变化。
13、玉鱼联珠串饰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鱼各长7.2厘米、8厘米1994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102出土共两组。一组(M102∶41)由青玉鱼1件,松绿石34件,红玛瑙管4件组成,鱼身纹饰表现出鳞、撒,头尾有穿孔。单面钻。另一组(M102∶42)由鱼1件,玉珠2件,松绿石23件,红玛瑙管2件串成,鱼为白玉,造型明了,头尾端有穿孔,单面钻成。据考证,墓主当为晋文候之夫人。
14、玉羊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高2.5厘米,长5厘米,宽2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青白玉。圆雕。作回首卧伏状。头两侧大角内卷,圆眼,前后腿曲踞,蹄趾明显。底座为凸出的长方形。玉羊饰较宽的阴线,来分界四肢体躯。最具特色的是,头部至颈部、背至尾部有隆起的棱脊,饰有排列整齐的阴刻纹,具有前后呼应的效果。整体造型简练生动,颇具表现力。
15、玉鸮商代(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长4厘米,宽3.5厘米2005年曲沃县羊舌村出土商代玉器精华。圆雕,站立状,玉质莹润,有褐斑。喙部大回勾自然成穿孔,造型质朴而不失生动。与山东腾州市前掌大商代遗址三号墓出土玉鸮几近一致。
16、玉虎商代(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长9厘米,宽5厘米2005年曲沃县羊舌村出土商代玉器精华。青白色,尾部有褐色沁,造型与商代妇好墓所出玉虎相同,为猛虎奔跑状,虎口怒张,足部着力,整体传递出一跃而出的力度,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17、玉兔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长3—3.5厘米,宽2—2.8厘米2005年曲沃县羊舌村出土一组2件,一件白玉,一件青玉。造型稍有不同,白色作蹲伏状,青色有跳跃的情态,精巧温润,生动优美。
18、金叶形饰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长11厘米,宽5厘米2005年曲沃县羊舌墓地M1出土三角形垂叶形饰,正面凸起,中央为半浮雕的兽首,四周为突出的三角几何纹。兽首五官刻划清晰而精致。
19、玉蟠龙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长5厘米,宽4.3厘米2005年曲沃县羊舌墓地M2出土表面因土沁变为黄褐色,整体造型为一条蜷曲的龙,双线阴刻,线条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