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中国美学:传统与现代系列讲座”报道之二 ——“中国生命价值哲学与传统美学”
2021年4月7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主办的2021年“中国美学:传统与现代系列讲座”第二期在哲学所902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了美学室的老前辈韩林德研究员主讲,他演讲的主题为“中国生命价值哲学与传统美学”。讲座由哲学所美学室主任徐碧辉研究员主持,美学研究室师生、社科大师生及部分热爱传统美学的社会人士参与讲座。
会议海报
韩林德研究员从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入手,指出两种文化的哲学观念不同是造成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西方哲学的主流和特色表现为二分法,强调主体与客体,现象和本质的二元对立,而中国哲学的特色是一个世界,一个情景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的生命世界,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务须掌握这一背景。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表现为一种生命价值哲学,生命价值哲学将人视为追求精神境界的生命体,儒家强调超凡入圣;道家强调超凡成真;佛教(禅宗)强调超凡入佛,简而言之即释道儒三教都强调“做人”,人理应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精神境界的人。
基于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国美学的特点为强调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互相交融的过程中构建审美心象,审美心象包含三种层次:审美主体的生理机能与审美客体之间产生审美情象(情绪与情感);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与审美客体之间产生审美意象;审美主体的高阶精神境界与审美客体产生审美意境。审美心象层次的产生随着主体心理参与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审美情象即边缘美,为感官快适性的美;主体心理活动的参与生成意境美;作为高级形态的意境美的产生则需要主体哲学观念和宗教信念的参与。
讲座现场一
韩林德研究员生动地将人的审美活动比喻为一棵生机勃勃的审美树,根部是情象,意象组成树干部分,而最为引人瞩目的树冠及其枝叶花果为意境。现代中国美学学者对树干部分(意象)具有充分研究,但审美树的树根部分(边缘美)的研究依然不足,值得同仁们重视,须知没有边缘美的根基不可能长出意象美和意境美的审美大树;而树冠部分(意境)的研究尽管不少,但总体而言并不透彻和深刻,仍需多加努力。
通过对审美心象三种层次的分析,韩林德研究员将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基本方法比作为三分法,与西方文化中互为矛盾对立的二分法不同,三分法的三层境界互有高低,具有层次性。传统艺术和生活情景都能适用于三分法的区分,音乐的三种境界为耳听、心听和神听;绘画的三种境界为眼睛看到的画、心理看到的画和灵魂感动的画;书法的三种境界为写字、书法和书道;诗词和明清小说,甚至两性关系等所有美和艺术的花园中都能找到三分法的一席之地。
讲座现场二
韩林德研究员的演讲结束后,徐碧辉研究员对座谈进行了简短的回顾和总结。她说,韩林德先生的演讲不长,但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许多关键问题。就整体而言,她同意韩先生对中国文化性质的基本判断。就具体问题而言,韩先生关于“审美树”的提法和美学艺术的三分法令人耳目一新,值得学界学习借鉴。然后,她鼓励在场的师生积极提问,发表意见。她首先提出了一个具体的问题:韩先生在讨论到中国音乐时,把《二泉映月》作为中国音乐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但《二泉映月》的乐器为二胡,而二胡并非中国音乐最有代表性的乐器。通常认为古琴才是最有“道性”的乐器,应该是更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就乐曲来说,二尔映月过于悲伤,未能达到中国音乐“大音希声”的境界。韩林德研究员认为古琴同样可以作为传统艺术意境的代表。他强调中国艺术的重要特点在于人品和艺品的统一,只有先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做艺术家,不同艺术家演绎的曲子是不同的,《二泉映月》的重要性在于民间音乐家阿炳深切动人的演绎。
梁梅研究员认为,韩先生谈到的审美意境和宗教的关系让她颇有启发,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较为薄弱,如何理解宗教信仰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韩林德研究员指出,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趋向生活化和平民化,魏晋南北朝和唐朝都是宗教成分相当浓厚的时代,名人雅士对天地万物的本性的参透,对生命价值之美的领悟让我们为之惊叹,只有具有宗教观念的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顶峰。刘悦笛研究员由衷感谢韩林德老师等老一辈学人对中国美学的贡献,他认为中国人讲究道器合一,即一个生命世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意境尤有代表性,而韩老师的创见“情象、意象、意境”三层次与李泽厚先生的审美三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相对应,正如情绪-低级情感-高级情感等生物进化观一样,审美的三种境界层层递进,但并不割裂,后者容纳了前者,指向更为高级的人类审美活动。卢春红研究员提问到:“境”本身是宗教概念,境界和意境之间有什么关系?韩林德研究员指出境界的外延是较大的,而意境的范围更局限于美学领域。
随着各位师生的提问、解答和交流,座谈氛围推向高峰。最后,韩林德研究员强调美学研究室同仁和师生之间相互探讨、自由交流的优良传统,指出,任何学科建设都离不开各种学说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切磋琢磨,希望美学界的青年学者们切忌闭门造车,多交流多实践,方能提高中国美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在全场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钟旭日整理)
中华美学学会的宗旨:
团结美学工作者,
推动美学研究,
促进美学交流,
普及美学知识,
推广审美教育。
公众号:zhonghuameixue,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