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是人·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任何事物,都有象与本质。不同事物,象与本质不同。物有物象,有物质本质;生命有命象,有生命本质。宇宙万物,无不有物,生命也如此。

生命有物,但是有生命之物与无生命之物,活人之物与死人之物,是完全不同的。人道文化,人文精神,是在区分了物与命,活人与死人之后,在人的自然完整性的基础上,在人的多维联系的前提下,结合生存环境,认识人的生命,明白了人之所以是人,人之所以生存,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人与动物,都是生命,本质的区别主要在理性意识。生命阴阳是相同的,但理性意识是不同的,动物为物为利,自我优先,这是生存本能。人革除了动物性,有了利他为公,仁义爱人、助人的理性意识,从动物性升华为人性,才能成为人。

人文精神的第一步,要分清物质与生命,死与活,利与生,服从客观真实的生命需要、生存需要和整体利益的需要。物命不分,生死不分,利生不分,不明白主观确定与客观真实的文化意义,将主观确定凌驾于客观真实之上,要有人文精神是不可能的。

医学的文化意义在生命,医疗的实际作用在人。生命之物,人身之肉,与宇宙间、地球上的非生命之物是不同的,文化唯有在以人为本、以活生生的生命为本的基础上,才能获得与生命客观相一致的本质化的认识。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不是物质分子,不是细胞结构,是生命之神、生命之气,是自在于人的能动性和自和力。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小到细菌病毒,大到大象鲸鱼,形态万千,但无不具有生命之神、生命之气,无不具有自我的生命特征。

物理法则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别,有机物质是构成生命的主要成分,但不是生命,是分子化、原子化的物质存在,如碳元素。

生命消亡之后,构成生命的有机物回归大地,肉分解成各种分子、乃至于碳元素。活生生的人始于生,终于死,死之后的肉,虽然还和人之形一样,但已经不是人了。活人有“如环无端”的气化活动,死人没有。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中医学把人当人的人,是活人不是死人。活人是不能打开的完整性的生命系统,白箱方法无法获得认识,只有保证了人的自然完整,人的多维联系的客观性,将人放在宇宙时空大背景之中,从生命变化、联系、反应等可以感知的“象”去思考,才能获得活生生的人的生命本质的认识。

人在地球生存,自然之象动态变化,宇宙星辰不停运转,气化活动因应联系,生命之象因应变化。文化尊重这样的客观事实,在不改变事实的前提条件下,认识人,文化中的人才是真实的。

人的生命之象与自然之象的动态变化,相因相应。如冬天寒冷,肌肤致密不汗出,夏天炎热,肌肤开泄汗出;晚上太阳西沉,人困而睡觉;早上太阳东升,人醒而起床。

以人为本的文化,认为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既包括了事物动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又反映事物存在的基本特性,还说明生命存在的道理,是多维联系动态关联性的存在。

五六千年前的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考人事,归之于人,使中华民族有了以人为本、天地一统,天人合一的文化根基——阴阳。

阴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文体系,在指导中华民族生存、生产、生活的同时,进化民族精神,修养仁义道德,把和于自然、和于社会的文化理念,贯穿在日常行为、文化发展、技术运用等理性活动之中。

在西方入侵、掠夺中国之前,中国是西方十分向往的人间天堂,自然环境干净,社会谦让和美,物质生活富足,清明上河图就是真实的写照。

经过了五六千的文化实践,具有人文内涵的阴阳文化,客观真实性、生命可靠性早已经不言而喻了。

阴阳有爻象,——、--,象有其义,故有爻辞,阴阳有变化,生四象,生八卦,演化64卦。

阴阳是万经之始,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在不同学派、不同理论之中,阴阳的意义是不同的,如儒家的中庸仁义,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空虚慈悲,中医的生命之应。中国文化多种多样,都含有阴阳的善恶之义,都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中庸仁义,目的在人活得好、活得久;自然无为,目的在人活得好、活得久;空虚慈悲,目的在人活得好、活得久;生命之应,目的在人活得好、活得久。

人要活得好、活得久,物质、财富不是主要的,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存环境,五藏阴阳神气的中正平和,人自己的文化观念及其德行修养和理性作为,是关键。

人是动物,人有野性,本能之欲有善恶。人有文化,文化有改天换地、改变人自己的巨大力量。人要很好地生存,人的德行和文化之道极为重要。人无德,没有仁义,文化走不上人道,倡功利、尚争斗,人活不好、活不久,未来没有希望。

战争夺人性命,竞争耗人精神,“生化武器”不仅从分子、原子层面,直接危害人的抗邪力、愈病力,还破坏生态平衡,动摇人的自然生存关系。人追求奢侈生活、物质享乐,制造出铺天盖地的污染,破坏了生存环境,改变了自然的阴阳平衡。现实已经很明显地告诉人类,在西方文化主导下,自然生存条件越来越差了,人已经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人要成人,从动物性进步到人性,不像禽兽那样你争我夺,节俭而不奢侈挥霍,进化精神,给人类装上仁义之心,是文化的必由之路。进化精神,根本在人自己,需要人文精神的引导,需要克己复礼的自觉。没有人文精神,人类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没有克己复礼,人类无法革除动物野性。

文化依从性、客观性认同是文化熏陶出来的人类理性,也是决定文化生存时代的生存状况的基本条件。很不幸的是,西方文化在科学等文化之术发达之后,用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功利精神,熏陶出功利化的文化依从性,物质利益的客观性认同,人被装上了功利心,有了自我价值的引擎,智能化、信息化的奢华生活,并没有让人知足、知止,相反你争我夺的恶,更阴险、更残酷。

儒、释、道的文化要义,主要在进化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减少乃至于消除功利心,减少乃至于消除人世间的你争我夺。人类要“天长地久”生存,阴阳之和的文化之道才有可能。要走上这条文化之道,需要认清人自己的本性,明白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能不断克服动物性,强化人性,使成为真正的人。

成人,人要有为,只能指望人自己,不能指望人之外的其它东西,不要以为主观确立一个偶像,顺从偶像,有了某种信仰,精神就高尚了。

信仰对于进化精神具有积极意义,但归终还是人自己要有所作为,有惩恶扬善的主观能动性。西方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信仰是文化概念,是主观确立的东西。中国文化的信仰极为先进,主观确立了成仁义,和社会,重自然、为天下的文化信仰,所以提倡克己复礼、强本节用、礼义廉耻等人文精神的修为。功利化的西方文化,把中国人带歪了,也像西方人那样,自我价值的功利至上了。

堂堂中医大学毕业,却给病人输液!中医院校,为何成了中堂堂中医大学毕业,却给病人输不看的原因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对中医不感兴趣 对中医保健不感兴趣
(0)

相关推荐

  • 中医治证不治病

    中医治证不治病(黄开泰著) 第一章            证候立学的思考 一.证候的中医发生学意义目录 1.对症治疗的生命体验 2.病机理性的"证" 3.分道扬镳的西医 4.理论与 ...

  • 从文化思维高度认识中医

    党和国家的新医改方针,明确提出"中医与西医并重".怎样把党和国家的方针落在实处,在中医存亡危机日渐加深的情况下,从文化和思维的高度,理解中医,还中医学独立自主的学科地位,很有现实意 ...

  • 人就是人·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第五十四>:"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这是人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人?从哪里 ...

  • 立学以人·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人是观念化了的人,观念是文化精神熏陶形成的,反过来,文化之术是人发明创造的,是人实际运用的.文化之术怎么用,用来干什么,反映文化精神的善恶,反映人的观念的善恶. 只讲文化不讲人,要文化之术不以人为本 ...

  • 莫贵于人·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莫贵于人·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实验室里找经络.三焦.证候等本质,试图把中医理论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证化,实现所谓的"现代化". 经络就是经络,三焦就是三焦,证候就是证候,存在于活 ...

  • 人立之本·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认识是人类文化的起点,没有认识,就没有文化.认识,有感知性的现象认识,有本质化的真理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是认识的深化,是具有某种动力学目的的人类思维的认识路线. 活生生的人是现实客观的生命体,用哲学 ...

  • 人被文化·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人把人自己认识清楚了,文化才有正确的方向,文化之术的运用才会恰到好处,物理法则不伤天害理. 人是什么?人就是自然. <礼记·礼运第九>:"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 ...

  • 人还是神·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 ...

  • 治未病(完结篇)·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中医的文化之道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人文之道,中医的理论路线是把人当人.天人相应的生命路线.中医的进步是活生生的人的临床医疗的进步,理论的发展是辨证论治临床实践的病机理论的发展. 数十年来,物理法则 ...

  • 营养生命·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物也是有联系的,在地球没有生命之前,在没有生命的宇宙太空,物的联系.动态变化一直都存在.有了生命,物的联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物的化生.转化.动态平衡有了生命的能动性和主导性,地球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

  • 藏脏之别·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中医西医的问题,说到底是文化的问题,与理性化了的人的本能之欲密切相关. 本能之欲有善恶,恶在物在利,善在命在爱.恶之欲理性化,以物为本,看得见.摸得着,形态为医学的客观基础.善之欲理性化,生命为本,立 ...